賞石,集抽象、印象和狂象的發現藝術
時間:2022-04-11 來源:賞石研究所 作者:匯石融通 點擊數:是集抽象、印象和狂象
的發現藝術?
亨利·摩爾和他的雕塑
近年來,藝術中更風行一大類抽象、印象乃至狂象的作品,頗受人們歡迎,因為它們不是將作者及賞者達成某種共鳴或共識,藝術家在這些作品中不想告訴人們什么特定的東西,只是作為一個導游的角色任憑賞者去自由馳騁。
正是這種藝術理念和藝術形式的內在相通性,觀賞石作為天成的藝術品在這層意義上說更可達到理想的境界,這也就是當代石界逐漸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天成藝術品這一藝術概念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有遠見的賞石者窺到了石頭的潛在的藝術精神和價值,絕品珍品屢屢被以巨款高價成交。
據說廣西的大化石、摩爾石精品數十萬元、百萬已不鮮見,戈壁小品成交也達十萬以上算是常態,就是近年來火起來的新石種,如:海玉也有百萬成交案例,陳爐石最近有百萬單品私下交易,山東博山的文石被著名畫家范曾3萬元買去之后,精品也水漲船高至十萬以上……
觀賞石藝術作為發現藝術,與人工藝術作品不一樣在于:它是人們靈心和慧性對石頭這個特定之審美對象的表露,正好與人工藝術品相反。
我國是東方石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審美傳統即崇尚神似大于形似,浪漫大于現實,把神似大于形似作為最高之追求目標。
這種貌似獨特的“天性”,實際上反映了傳統文化在美學觀念上的一個共性,即“神貴于形”,形象似是而非 ,而神態卻維妙維肖。
故而,觀賞石既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石文化”的典范觀念 ,又體現了宇宙觀、人生觀等多層哲理涵義。
觀賞石的價值觀,就在于給人以神秘的自然美的感受,它排斥一切人為的矯揉造作。
觀賞石可以最大程度地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而其浪漫主要又表現在它本身有較大的變形和夸張上,“形態畢肖”的幾乎沒有,而變形夸張的倒比比皆是。
越是資深的賞石者越能體驗到,賞石在藝術審美上常常會越看越像,越想越真,有時會有蠢蠢欲動之幻覺,飄飄欲仙之美感,這便是觀賞石藝術的浪漫精神之內涵。
可以這么說,觀賞石藝術確實是集抽象、印象和狂象的發現藝術,特別是當代賞石,它作為一個文化現象,是“華夏文化”延申創新、與時俱進的一顆璀燦明珠,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因子,它是天成率意并具極高觀賞價值的石質自然藝術品。
溫馨說明: 本文轉自賞石研究所 ,感謝原作者! 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獲取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系小編,我們將及時刪除。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
- 15590178850 評論 賞石,集抽象、印象 :長江奇石始祖,立體具象,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