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奇石欣賞 被黃河撫摸過的石頭
時間:2023-01-07 來源:中華奇石雜志 作者:張陽丹璐 點擊數: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與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滋養了中華文明。“奔流不復回”的壯觀、沿岸人民與黃河相連相生、“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聯動著時代,聯結著民族,牽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
《 石 緣 》
以形象思維和生動的藝術形式表現黃河文化,黃河石鑒賞藝術自當仁不讓。黃河文化與黃河石鑒賞藝術相互交融、共同傳承,承載著深沉的精神價值。
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之水天上來”洶涌壯闊地摩挲、沖洗,加之復雜的地質構造,塑造出黃河石古樸的顏色、粗糙的質地、敦實的外形、古拙的圖案。
《山谷幽幽》
表面溝溝汊汊的細紋同是母親河的饋贈。它冰涼的膚感仿佛在觸碰的一瞬就被帶到那神秘的河道。似是以一種生命形態的存在,它沿壩而成跺,防汛、維護,守著燦爛奪目的文化與岸邊的人們。長久以來,它還以陪伴的形式,立于廳堂、置于案幾,令賞者徜徉自然山水間、探求黃河石鑒賞藝術、探究中國傳統審美。
一種藝術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按照河段分,石種為青海黃河石、甘肅黃河石、寧夏黃河石、山西黃河石以及河南黃河石等。豐富的石種、巨大的藏量,每個河段的黃河石亦有獨特的味道。
《沁園春.雪》
“九曲黃河萬里沙”的千里圖景、“明月黃河夜”的絕美月色、“黃河西來決昆侖”的波瀾壯闊,是畫家難以描繪的自然天成。表現出的精神力量,是黃河所承載中華民族的好山好水和地大物博的寶貴財富。
它們主題明確、題材豐富,用鮮活的藝術語言,講述著澎湃的黃河故事,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
一種國潮賞石審美觀
“亙地黃河出,天開此一門。”會講故事的黃河石是靜默的,同時也是流動的。上下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積淀了豐富的藝術審美經驗,形成了各種美的文化遺產,黃河石鑒賞藝術當屬其中的一種。
歷史悠久的黃河文明,燦爛無比的傳統文化,形成了賞石獨特的審美觀,各位美學大師、行業理論家、研究者為我們提供了極為豐厚的審美文化素材,滋養著萬千賞石人。黃河石鑒賞是典型的東方美學智慧,從題名、畫面、石種、會呼吸的毛孔、溝壑縱橫的紋理中匯集了各階段我國山水景致、古今人物、花鳥魚蟲、天象地貌等各種寫照。
《豆蔻年華》
賞石人以主體的情感意識為主要內容獲得認知的觀照和賦予石一定的情感。與多元藝術和哲學思想結合的國潮賞石審美觀正在滲透各個階層,逐步大眾化。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黃河流域GDP約占全國1/4。由此看出,黃河流域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而作為母親河珍寶之一的黃河石,正在積極探索發展之路,為黃河經濟貢獻力量。
黃河流域九省區各地平均每年大小石展上百個,黃河石理論高峰論壇幾十個,黃河石館上萬家,黃河石圖書、期刊多種,從業人數超過數十萬,已形成成熟的黃河石產業鏈。
母親河千里奔涌、萬河歸流的洪荒之力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守衛黃河、保護黃河、發展黃河之勢,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青年一代肩負的重任。
撫摸著黃河石,恍若置身山川河流,探尋著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脈。大小不一的黃河石張揚著生命的熱愛、頑強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