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鑒賞家石泉:石開雨花 泉涌金陵
時間:2017-04-11 來源:中國雨花石 作者:華軍 點擊數:石泉,南京市公安戰線上的一名領導同志,中國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首批中國觀賞石鑒評師,北京大學奇石協會、廣東賞石文化專業委員會顧問。收藏和研究雨花石20來年,尤其是在雨花石抽象理論和雨花石抽象圖案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先后在報紙雜志上發表賞石文章數十篇,特別是集多年研究實踐而成的《論雨花石的抽象美》發表后,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成為雨花石抽象審美的領軍人物。
南京的雨花石文化,是賞石文化的一朵奇葩,內涵深厚,綿延至今。雨花石早已成為南京的名片。
石泉,在南京、江蘇乃至全國雨花石文化研究領域具有獨特地位,首先提出雨花石抽象鑒賞,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公認。他的本名盧開剛,是一名資深警官。可很少有人會把這兩個身份關聯到一起。這兩張面孔,豐富了他的精彩人生。
石緣:石頭城里水鄉人
在南京雨花臺礫石層中蘊藏著一粒粒精美絕倫的石子——雨花石。石泉,其實是蘇北水鄉長大的,那里氤氳的水文化,養成了他溫和的個性。自幼受舅舅的影響,喜歡文學藝術的他,又有著一份敏感的心靈。命運卻讓他考入了公安院校,來到古都石頭城。
他的學校,其實就在雨花臺附近,閑暇時,去那里的山澗路畔,常見到色彩斑斕的雨花石,撿拾幾顆在手,倒也有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著名作家海笑的小說《紅紅的雨花石》,海笑筆下的雨花石,是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賦予了雨花石以時代特征,使他對雨花石產生了遐想。
雨花石早在上古時代即已被世人發現和珍視。歷史上曾叫瑪瑙石、螺子石,到明朝被稱為五色石、靈巖子石,后被稱為雨花臺石,今天則統稱為雨花石。南京北陰陽營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雨花石不僅奠定了南京雨花石在賞石界的歷史地位,更重要的是見證了賞石文化的悠久歷史。作為賞石文化,從北宋末年算起,也大概有900年的歷史了。至明清大盛。雨花石入譜、入詩、入畫、入市。更有曹雪芹的《石頭記》,為雨花石增輝添彩。
上世紀80年代初,石泉初到南京時,也正是當代雨花石文化在南京興盛之時。南京不僅有了雨花石協會,也建立了雨花石博物館,還先后舉辦了一系列雨花石文化展。這些都讓石泉逐漸領略了雨花石的無限韻味。
他戀愛時,無意中發現女友也喜歡雨花石,在她生日時,他精心挑選了一枚雨花石送給女友。這枚雨花石,一顆白白的心形,一座簡樸的房子在石頭中間,層層疊疊的波紋,蕩漾開去。房頂,是一顆紅心!整體看,似一支正燃的蠟燭。在女友生日之夜,這朵浪漫的蠟燭,點燃了女友心之愛火。就這樣,石泉以一塊純粹的雨花石,收獲了愛情。
從此,石泉便與雨花石結下不解之緣。覓石、藏石、賞石、讀石、悟石,雨花石,成為他的第二個“情人”。
石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石頭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如詩如畫的奇石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雨花石更是如此,其巧奪天工的自然美,豐厚的人文底蘊,歷來是文人雅士賞玩收藏的對象。她質地晶瑩、色彩豐富、紋理奇妙、形象生動,或山川日月、或奇花異草、或人物動物……真可謂“宇宙神奇盡在石中”。
20多年來,石泉為了得到那一枚枚生動的雨花石,傾注了大量精力。
從收藏雨花石開始,每逢雙休日,工作不太繁忙之時,他就會獨自或約上三五朋友,背上一個背包,拎著一壺水,帶著兩塊饅頭,乘公共汽車到南京郊區盛產雨花石的六合等地,到六合以后轉乘中巴到鄉村,再步行,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幾乎跑遍了六合所有的砂礦。因為當時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為了了解砂礦一線的信息,掌握一些竅門,有時請一線石農在一起喝酒吃飯,在相互交流中學到不少知識。有一次到馬鞍鎮,希望覓到一塊美石,一直未果。后來碰到一個小男孩,給他15元錢,請他打聽附近有無好石頭。他四處打聽,得知有個中年婦女撿到一塊礫石。到了那個村婦家,看到她拿出拳頭大的油礫石時,被石頭胭脂紅的色彩、云錦般的韻味迷住了,他一把抓住這塊石頭,不舍放下。經過討價還價,終于如獲至寶。
踏破山野,交往藏石界人士,探訪隱士名師,成為他樂此不疲的寫照。也讓他不僅收獲了很多珍貴雨花石,也在雨花石鑒賞過程中練就了一雙“慧眼”。
對雨花石的鑒賞包含質地、紋理、色彩和形態等這幾個構成要素,并通過個人感受和理性判斷,在各人腦海首先形成具象圖案。這種比較逼真的圖像往往能被人一眼認出來,或者經過提示能夠識別出來。這種以具象判別雨花石優劣的方法相對傳統,也是絕大多數雨花石鑒賞家慣用的。石泉當然也在這方面有著超乎尋常的眼光,他在南京電視臺電視大講堂的現場鑒賞,在南京圖書館的市民講堂,在鎮江博物館的專題講座,對如何鑒賞雨花石都有深入淺出的精辟講解,得到各方好評。
石魂:愛,就深愛,愛到她的內心
長期以來,藏石界習慣以形傳神,專注于雨花石中的象形石,也就是注重這塊石頭到底像什么具體的東西。這種注重具象的審美導向易于被接受,但也使得人們的想象空間受到局限。
石泉在長期積累中,積淀了自己獨特的鑒賞靈感。
石如畫——這畫,不應該僅僅是山水畫,國畫,也可以是寫意畫,是油畫……他潛心研讀繪畫理論,從中吸收鑒賞營養。
石如詩——這詩,不是有形的文字,而是朦朧的抽象的意境或意象……他廣泛涉獵文學藝術,培養自身文學素養。
石如人——這人,也許是智者,也許是哲人,更多的是感性的夢中情人,她冰清玉潔,在召喚著你……他深知,沒有吸引她的資本,是無法與其對話共鳴的!
石泉,終于厚積薄發,破繭而出。2003年,他在《東南文化》雜志發表了多年研究的結晶《論雨花石的抽象美》,在國際國內率先提出抽象審美雨花石的理論。迅速在國內外藏石界引起廣泛轟動,被國際盆栽賞石協會會刊等各類專業雜志、網站轉載。中國觀賞石協會成立大會特邀他作為江蘇唯一代表參會,全國設計藝術論壇邀請他出席,中國-馬來西亞賞石繪畫書法展、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邀請他前往演講。他“另類”的鑒賞理論雖然受到很多傳統人士的非議甚至攻擊,但終歸難擋他思想的光芒,也幫助石泉在賞石界奠定了自己的獨特地位。
已經作為雨花石賞石鑒評師的石泉,有理由相信他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成為在國內雨花石的鑒賞名家。
TAG 標簽: 雨花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