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賞石----永遠的文化經典 組圖
時間:2019-12-27 來源:石 記 作者:王占東 點擊數:
中弘古典賞石藝術館
學習百家觀點,傳播賞石文化正能量,增強我本人在靈璧石賞石文化方面的文化自信,與大家共勉。
一、實踐中提煉的賞石文化當能續接天下第一石的文脈
查閱2010年至2014年,由陳民府和鞏杰先生主編的《中國靈璧石文集》《中國靈璧石文化史記》《中國賞石文化文選》等文集以及近二十年60多位學者、百篇文論、百萬字的靈璧石文化研究成果,這些研究者、推動者有:著名文化學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賞石藝術傳承人孫淮濱先生,上海徐文強、杜海鷗、周易杉、俞瑩、柳國興、趙德奇、施劉章等先生,北京徐忠根先生,天津文甡先生,宿州張訓彩、陳民府、馬浩瀚、安濤等先生,徐州王晨和滁州周軍先生等一大批靈璧石文化資深學者,他們格物致知,潛心研修,知行合一,薪火相傳,對靈璧石文化的研究論述和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研讀學習60多位學者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靈璧石文化研究成果,尤以孫淮濱先生《文化靈璧》為標志,從90年代初至今30年的靈璧石文化的豐厚沉淀,充實了靈璧賞石文化基礎理論,在續接文脈上有新的發展。
二、靈璧石文化的理論研究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16年8月4日,中國觀賞石協會靈璧石專業委員會首選上海第一站,在上海中環國際酒店紫薇廳召開推進靈璧石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走出宿州,首站上海,因為上海在靈璧石收藏數量上是平原,但在靈璧石文化發掘傳播上是高地;因為海派賞石尊崇靈璧石文化,靈璧石文化已成為海派賞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上海石界人士對靈璧石文化的發掘和傳承作出的貢獻,已在靈璧石文化史上留下厚重一筆。會議邀請上海石界代表人士徐文強、杜海鷗、柳國興、秦明興、俞瑩、趙德奇、陳時洪、陸建新等出席會議。
上海座談會對靈璧石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給于了一如既往的高度評價,并達成共識:靈璧石文化要走出圈內循環,要以大格局和品牌理念,拓展靈璧石文化比任何時代都具有的傳承空間和潛在的主流收藏群體。
上海座談會強調:靈璧石豐厚的文化和潛在的收藏升值空間,現有的審美標準已不能涵蓋靈璧石博大精深的美學價值,需要以海納百川的理念突破創新發展。杜海鷗先生在座談會上坦言:我最喜歡的就是靈璧石。徐文強先生在發言中稱:靈璧石是收藏界的一朵奇葩,將靈璧石玩透了,什么石種都能玩。徐文強引用吳冠中的那句名言:100個齊白石不如一個魯迅。稱譽靈璧石為“天下第一石”是一種文化沉淀,是靈璧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智慧。上海座談會稱道趙德奇先生為英石塑造形象代表屈原的文化傳播方式,同時也期待上海石界人士為靈璧石塑造人格物化形象。上海座談會提出:要以文化自信,將靈璧石獨領風騷的美學價值、歷史地位與組織機構的行為美學融合互動,構建與靈璧石美學價值相匹配的企業文化,體現靈璧石品牌與形象的傳播度、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9年金秋時節,作為靈璧石產地的實力派收藏家馬祥先生以寬懷和感恩之情,對改革開放之初,上海一批喜愛靈璧石,為靈璧石的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做岀巨大貢獻的賞石人表示深深地謝意!馬祥致謝名單包括丁福民,徐文強、高新村、陳瑞楓、堵盤根、沈宏良、周崢嶸、杜海鷗、柳國興、江鑫華、朱曉華等,并說明:排名按來漁溝的時間順序。這不僅是馬祥個人的感受,這種體悟代表了許許多多熱愛靈璧石的石友的深情厚誼。
剛剛落幕的天津首屆運河杯盆景賞石藝術展暨2020石非石海選北方賽區展,從形式到內容,別具一格,豐富多元,具有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內力,更重要的是,天津策展核心團隊心有光芒。石非石大講堂是一個亮點,俞瑩先生作為主講人之一,對文人賞石作了當代闡述:文人賞石的內核,不求形似,是一種心境,寓含有一種恬淡寧靜,是一種不求名利、超越現實的生命存在和價值取向。這是值得我學習研究的。2014年9月,王晨先生與周軍先生同時發表了《奇石的文人氣質與文人的奇石情結》《靈璧石中的“文人石”》。王晨先生在迄今最系統的文人賞石論述中稱:靈璧石的收藏與鑒賞具有道德、哲理與美學上的諸多奇石之外的社會與人文意蘊,這是諸多文人癡迷于賞石的文化精髓和奇石的精神與文化滋養所在。周軍先生則著重提出靈璧石中的文人石,稱數千年來,靈璧石得到了流傳有序的文化認同,并首次不拘一格的提出:靈璧石中的文人賞石不能作簡單的定義,并唯一以上海徐文強先生的靈璧石《氣潤千秋》為例:將那種卓而不群的文人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期望:俞瑩先生在當代文人賞石的研究中,能夠融合靈璧石文人賞石的理論,融合靈璧石文人賞石的特質:具有道德和精神層面的美學價值,契合古代文人士大夫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的風骨氣節和超凡脫俗的逸情。10月18日,受邀天津展會,適逢安排俞瑩先生與我同一個房間,我與俞瑩先生進行了坦誠的溝通和討論。俞瑩先生曾經對論壇主辦方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即觀象“10.13”研討會的主題和理論研究,會讓靈璧石界產生歧義和誤解,乃至學術風險,文化自信更需要一種文化理性。我認為:俞瑩先生是在具有清醒的意識和主辦方設定的主題語境下,獨立的闡述自己的學術觀點,也正如秦文聯先生以獨立的、尊重對方闡述觀點權利的學術態度,闡述和商榷與俞瑩先生不同的學術觀點一樣:《如何看待“靈璧石排名”之就事論事與眾專家共商榷》。
我很期待:俞瑩先生站在文人賞石的精神層面上,與靈璧石同好包括“石二代”邵帥等靈璧人士,研究切磋靈璧石具有當代文人賞石特質,成為生命美學典范賞石的學術理論。在天津大講堂上,文甡先生、儲智廣會長和鄭宇先生的發言所具有的理論亮點,是因為心有光芒。鄭宇先生“攜手突圍”的發言題目,讓我不勝感慨:2016年8月上海座談會上,安濤先生代表靈璧石專委會與俞瑩先生等上海石界人士共同商議確定靈璧石文化理論研究主題:跨界、融合、突破。歷經三年,時過境遷,但三年前上海座談會確立的靈璧石理論研究主題則初心如初,與“論道天津”大講堂主題殊途同歸,如出一轍:攜手如融合,突圍則突破,同心同向,擁有同一份初心的心靈光芒。
賞石文化的理論研究,同樣要講政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心有光芒,才有遠方。陳民府先生《中國靈璧石文化史記》序言中說到:“挾著歷史的靈光,苦心潛修,考證商榷,與你同行,與你相隨”。挾著歷史的靈光,即心有光芒的學術初心,而不是懷著歷史的陰晦。
9月30日,“問道天下”賞石藝術研討會在宿州文創小鎮召開,主持研討會的陳民府先生開宗明義: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地促進賞石藝術的正向發展。與會人士各抒己見,圍繞“各石種在當代賞石中的地位”、“正能量藝術賞石”、“藝術是服務老百姓的”、“賞石人具備的品質”、“正向賞石藝術的特征”等諸多話題展開討論。畢力格、馬浩瀚、張家夫、劉章松等資深學者在各自論述中鮮明提出:觀賞石藝術是服務于老百姓、貼近于老百姓的;追尋文化藝術之根就是應該為人民群眾服務,悅己的同時要悅及他人,這是賞石的初心;文化藝術的根在哪里?初心是什么:賞石人應該具備一身正氣,應該傳達正能量;賞石人應該永久保持謙卑好學的態度,傳承賞石文化,不但是專業知識和賞石能力的傳承,更是學習態度和做人道理的傳承。
正向、正氣、正能量、為人民群眾服務。有學者在媒體提出:“討論和帶著情緒的爭吵是不一樣的,也會產生不同的后果。因為我們根本的目的是讓更多人看到觀賞石的美,觀賞石為什么美,我們玩石頭的人的內心有多美”!同理,正向和逆向的理論研究也是不一樣的,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理論研究的立意和導向,要從正向和初心出發,“方得”民心民生和正能量社會效益的“始終”。靈璧石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已經不可逆轉地成為淮北大地和中國石界的審美心理、文化產業、精神載體、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
三、靈璧石豐厚的文化內涵、千年歷史沉淀和風向標美學價值,已經超越了“天下第一”的排序意義
靈璧石文化總是與上海有無法隔斷的奇緣。1993年12月7日,孫淮濱先生正是在上海復興公園上海市高級專家協會文學藝術委員會上的演講中稱:在歷代石論專著中,靈璧石被推尊為觀賞石之首。已九十高齡的孫淮濱先生在其靈璧石文化文集中,始終直言不諱稱:靈璧奇絕天下獨;靈璧奇絕天下無。
2009年,孫淮濱先生《文化靈璧》文集出版。
2015年12月,由徐文強、俞瑩擔綱編委會,裘偉明先生任主編的《海派賞石》雜志刊發上海“藍紅格”先生采寫的報告文學《林泉高致,燕趙俠風~趙飛與他的靈璧石審美》。文中稱:靈璧石的美學價值已被發掘二十多年,靈璧人石刻驚人之語:中國靈璧石,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敢與一切自然珍品媲美。拜讀5000多字的對靈璧石審美價值和靈璧石藏家的上海表達,我對《海派賞石》雜志深鞠一躬。石刻是在靈璧縣鐘馗街上。鐘馗為中國民間中能打鬼驅邪的神。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鐘馗的像辟邪除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圣君”。靈璧自古以來成為鐘馗畫之鄉,追溯靈璧鐘馗畫的歷史,淵源于遠古的圖騰崇拜。
上海石界人士首創靈璧石的風向標美學價值理論,值得我們敬重。2005年5月,上海賞石理論家梁志偉先生撰文稱:靈璧石是藏石價值的風向標。2015年,梁志偉先生在《勞動報》文博版撰文稱:靈璧石依然是奇石拍賣的風向標。
改革開放四十年,靈璧石依然不變的風向標價值。
梁志偉先生的“風向標價值理論”,在中國首次將靈璧石與唐詩宋詞等同歷史文化價值:“唐詩宋詞是古老的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最為燦爛輝煌的明珠,而中華文化的分支------賞石文化,也發源并流行于唐宋時期,靈璧石就被譽為物化的宋詞:豪氣深沉,或委婉細膩,風騷各領。如果詩詞是言志、寄情、抒胸臆的載體,靈璧石就是怡情寄志的精神寄托物。兩者雖不同層次,但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說,唐詩宋詞與靈璧石文化,是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上的兩朵奇葩”。
“賞石界公認的,奇石市場是一級市場,奇石拍賣市場是二級市場,而靈璧石則是海外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風向標”。
上海石界人士的風向標理論堅稱:宋代流行的靈璧石,其名聲猶如宋詞。宋詞是經久不衰,永遠再版,是永遠盈利的經典出版物。同樣,已有千年賞石歷史的靈璧石是古代賞石的經典,是風采依舊,魅力永恒,永遠升值的經典名石。
“敢與世界上一切自然珍品媲美”的鐫刻、鐘靈毓秀,天劃神鏤的靈璧石石體美學(孫淮濱),與唐詩宋詞等同的歷史文化奇葩(上海梁志偉),已經遠遠超越了靈璧石“天下第一”的排序意義。靈璧石已經成為一個地域豐厚的文化沉淀和物化的精神文明,已成為靈璧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心理。
陳民府先生《中國賞石名家文集》序言中稱:我們要有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雅量,當我們的胸懷如山谷般空朗的時候,眼前一定是清明的、快樂的;當我們的眼界跨越自我陶醉的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更高的天空更遠的道路。二十多年來,靈璧石的歷史地位和美學價值的理論研究,靈璧人一直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敞開文化之門,見仁見智,不追求眾口一詞。
關于靈璧石的歷史地位,我想引用“老王”在11月12日第二屆巴黎和平論壇上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是其道路選擇的源頭活水,故事是歷史的反映,邏輯是歷史的抽象,故事勝于邏輯。
2016年1月18日,應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柳國興先生特約,梁志偉先生在主流媒體撰文重振靈璧石的風向標價值,并作為杜海鷗始北山房新館開業之文化賀禮:
重塑靈璧石的美學品質,
重打靈璧石的經典品牌,
重評靈璧石的經濟價值,
重現靈璧石的歷史風采,
------這將是賞石家應該承擔的賞石文化使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順。當前,我們要做好的是:跨界融合,攜手前行,踐行倡導和呼喚的:
重塑靈璧石的美學品質,
重打靈璧石的經典品牌,
重評靈璧石的經濟價值,
重現靈璧石的歷史風采。
作者簡介: 王占東,中國觀賞石協會主席團副主席,中國觀賞石協會靈璧石專委會主任,中弘古典賞石藝術館館長,靈璧石資深藏家。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