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甡:文人與石——徐世章
時間:2022-10-10 來源:中華奇石雜志 作者:文 甡 點擊數:天津博物館珍藏了一方明代《顧從義摹刻石鼓文石硯》。天津博物館硯臺研究鑒賞專家蔡鴻茹介紹:“該硯面、硯底摹刻了石鼓文四百余字,系按宋拓本摹刻,在目前國內無宋拓本流傳于世的情況下,此硯即成為宋拓本的樣本,對石鼓文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此硯屢見著錄,流傳有緒,堪稱‘孤本’。”
此硯為徐世章先生遺硯。1935年,徐世章在得到此硯后,由其兄徐世襄鐫刻題記:“心儀此硯久矣,乙亥冬余訪之此硯藏于北平李氏,經估人介紹往觀。價議定而不反悔,磋商數過,方有成議,乃又幾為廠肆攘去,苦心力爭,終于丙子二月杪始獲得之。翌日親攜之津,吾弟(徐世章)狂喜,加櫝之,其寶愛可謂至矣。”蔡鴻茹又記:“可知此硯所得,幾經周折,實屬非易。不僅如此,據聞徐氏花費幾千塊銀圓,可謂不惜重金。”
徐世章(1889—1954年),字端甫,號濠園,天津人,徐世昌胞弟,留學歐洲并多方考察。1922年,徐世章與其兄徐世昌離職寓居天津,致力于教育、實業,尤其鐘愛收藏文物。其五女徐緒玲在《徐世章捐獻文物精品選》序文中說:先父便寫下“金印不爭,爭釣石”的誓言,同徐世昌一起互相勉勵,拒絕做侵略者的幫兇,保持鐵骨錚錚的民族氣節。先父收藏古硯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終其一生,藏硯達千方之多,質量之精,價值之高,在全國實屬罕見;圖案、銘文鐫刻之精美,足讓人嘆為觀止。”
徐緒玲又言:“先父一生酷愛古硯,不但竭盡全力,多方搜求,而且呵護備至,精心研究。他曾請北京琉璃廠的工藝高手孫慶天師傅,或以楠木、或以紅木、或以紫檀木,各個配做硯匣,修補原配硯盒。又請當時被譽稱中國第一拓手的周希丁及助手傅大卣,長期居家七年拓制拓片。自己記錄每方古硯的名稱、形制、尺寸、質料、圖案、銘文,考證藏主身世、流傳原委,然后分品論級,擬撰成一部宏偉的專著《硯譜》。”徐世章藏硯拓片均用上好的宣紙,規格一致,右下角印《濠園硯譜》,其中的立體拓,比照片更勝一籌,古色生香,不僅使硯石璀璨生輝,更為后世留下一批傳統文化技藝的寶貴財富。
蔡鴻茹考據,徐世章所藏古硯中名人硯居多,如明末忠臣曹學佺的《凌云竹節硯》,其銘文是一篇養竹明志記。清康熙著名硯臺收藏家黃任收藏的《墨雨硯》,是他所藏精品硯中的十硯之一,此硯石中有黑色紋點,如細雨徐徐而下,徐氏銘其為“墨雨”。明謝枋得款《橋亭卜卦硯》,清初初彭齡款《荷漁硯》。還有著名書法家、畫家、民族英雄,如金農、朱彝尊、紀昀、翁方綱、阮元等人的藏硯。
徐世章藏硯,并非只為收藏,更主要的是對硯石及相關文化的深入探究。他對每一方藏硯,都會反復把玩、仔細觀察,或約三五親朋摯友,共同切磋、賦詩題詠。徐世章還將每件硯銘者的生平小傳、硯臺的流傳途徑詳盡記錄,附于硯盒之內。曾見著錄的硯臺,即將相關著錄原書與硯同裝一櫝。遇有硯銘者其他遺物,如墨、圖章、書畫等,也作為附件一同入藏,構成一套完整的資料。這實際上是一項涉及各門類的文物研究工作。
徐世章嗜硯并精于鑒賞,這與之學養息息相關。他曾自鐫印章有:“寶硯室”“濠園寶此過于明珠駿馬”“如此至寶存豈多”“所寶惟硯”“閑人以硯為忙事”等以言志。徐世章說:“吾人收集古人之研,不獨以研材之極美,刻工之精細,而在充分表現其人之心靈、意境、節操、哲理、情緒、詩意等,形之于硯。”可見其對硯文化的綜合研究提高到民族文化認知的境界。
徐世章一生儉樸,卻以畢生身家與精力,收藏大量文物。其生前對子女說:“我畢生精力用于收藏文物,幾十年嘔心瀝血,終于將它從分散變為集中,如果傳給你們,勢必又由集中變為分散,只有捐獻給國家,才更宜保管。”徐世章身后,子女將他收藏的數千件文物中的千件古硯全部捐獻給祖國。當年的這一壯舉,促使天津歷史博物館藝術部分被分離出來,單獨建成天津藝術博物館,千件古硯,以及館內后續收集的古硯,至今仍是天津博物館的重點藏品,辟有單列展區,供觀者鑒賞與研究。古硯研究專家蔡鴻茹撰文:“今天,這些國之瑰寶得以保存下來,徐世章先生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可以說,徐世章不僅是收藏家,還是民族文化的保護者。”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