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最早的“石癡”(組圖)
時間:2013-08-28 來源:紅豆社區 作者:爭鳴 點擊數:
秋時集錄縱橫家言論的《闕子》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宋之愚人得燕石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父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之以特性,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俯而掩口,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之,與瓦甓不殊。”主人父怒曰:‘商賈之言,豎子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彌謹。這段話的大意是:宋國有一個很愚蠢的人在梧臺的東邊得到一枚“燕石”,回家把它好好地收藏了起來,認為得到了最好的寶貝。周圍的客人聽說了這件事后要求看看那枚寶貝石頭。主人齋戒七日,穿禮服、戴禮帽、殺公牛來祭祀,皮革的箱子套了十個,還用十條丹黃色的整條布將石頭包裹起來。客人看了那石頭,俯身掩口,“嘎嘎”地笑出聲來,說道:“這是燕石啊?和瓦片沒什么差別。”主人氣憤地說:“商人的話,小人之心!”隨后把那枚燕石藏石藏得更加穩妥,看守得更加小心。
這個故事說明:在那個時代,已經有人非常重視收藏雅石了,最起碼一枚燕石在收藏者的眼里已經遠遠超過一頭公牛和十襲布的價值了,并且以神圣的禮儀來供奉它。這個故事同時還說明了一個問題:收藏雅石,不同于一般物品的收藏買賣。對于沒有文化修養的商人來說,宋人收藏的雅石自然會使其感到奇怪和不理解。這是社會進步導致的進一步社會分工,使一部分人開始通過對雅石的收藏、供奉來滿足其心理需求了。這也是石頭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與天人合一精神的必然結合。這個宋人(專業賞石人士)的出現,說明中國的石文化已達到了有“專業人才”的階段。
事物的發展總是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的。整個社會所體現出的財富體系,根據政治經濟學的原理可包括藝術在內的社會的上層建筑,而它是社會經濟基礎 的反映。一旦社會財富達到一定水準后,分工就會越來越細,有的分工甚至會顯得格格不入。所以,上文中的一般的商人就不能理解“宋人愚人”所需要的文化需求了。石頭首先是物質的。人類從一落生就依存于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大者為山為岳,石頭小者為泥為沙,多少巨石零落成泥才使我們得以土生土長。人為萬物之靈,不只是會索取,還會利用世界及創造世界。人在改造著物質世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還在不斷地改造著自己的精神世界。當一件雅石承載了欣賞者所具備的文化內涵后,欣賞者價值取向可能就會在不具備相應文化內涵的人眼中顯得不可思儀了。這時欣賞者所對比的就不是物質世界,而是在與神靈對話。人類如果沒有了精神的需求,也就沒有了自己。雅石就是物質是以物質的形式來承載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人生。
TAG 標簽: 黃河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