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說“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精神’ ”(下)
時間:2021-05-25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王 沛 點擊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他還說:“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中,形成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它是我們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這些寶貴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堅定信念、克服困難、砥礪前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世界奇跡、人間奇跡。本文“以石說史”,既能接受黨史學習教育,又可傳承賞石文化藝術。
北大荒精神
其精神內涵是:不畏困難、拼搏實干的艱苦奮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闖敢試的勇于開拓精神,胸懷全局、強國富民的顧全大局精神,不圖名利、忘我工作的無私奉獻精神。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農墾考察調研,他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習總書記強調:“黑龍江有不少有利條件,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黨員干部。”
觀賞石《農耕圖》。牛拉犁耕、默默無聞,惟妙惟肖、形象生動。石作構圖巧妙,筆韻墨韻兼力,人牛犁圖逼真。一幅農耕圖,讓我們想到祖祖輩輩辛勞的農民,想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老北大荒人的辛勞,以及當時落后的生產工具。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將軍奉黨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領鐵道兵、指揮轉業官兵挺進荒原,展開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奠定了墾區的基礎。近半個世紀以來,近百萬城市知識青年和地方干部、農民組成的墾荒大軍,繼承發揚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和“南泥灣精神”,頭頂藍天、腳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馬架、睡地鋪,戰勝重重困難,在茫茫沼澤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機械化國營農場群。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從人跡罕至的“莽莽荒原”到富饒豐盈的“中國飯碗”,凝結了幾代拓荒人的血汗和艱辛。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其科學內涵包括: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精神;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精神;軍民團結、同舟共濟的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核心和靈魂是“兩個務必”。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重溫創業艱辛,重申“兩個務必”的精神,重提群眾路線,重敘魚水情誼。強調“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我們黨才能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
觀賞石《根據地送飯農婦》。這是一方長江石,畫面顯示:一個農婦臂挎竹籃,在白雪皚皚的山路上艱難行走,像是給人送物或者采集食物。由此我想到上世紀30年代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斗爭中表現出來的“軍民團結魚水情”的情境。
1949年3月5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永不停步,將革命進行到底;執政黨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務必”,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團結高效,加強黨的集中統一。其核心是教育全黨要經得起新的歷史階段的考驗,實質是鞏固和加強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斷地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好八連精神
其精神內涵是: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政治本色,拒腐蝕、永不沾的浩然正氣,先人后己、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子弟兵品格。艱苦奮斗、永葆本色是好八連精神的特有品質。1949年8月1日,毛澤東賦詩《八連頌》贊揚,他說,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南京路上好八連’可是我軍的一面旗幟啊!”。
觀賞石《為人民服務》。這是一幅石藝書法作品,字的材料是新疆戈壁泥石或火山巖等天然巖石線條,依據毛澤東書法的結字風格和章法布局,精心挑選巖石點、畫,一個字一個字地細心拼接粘連而成,制作起來非常辛苦,但已成作品很有藝術品味,是天造與人創巧妙結合的創意石品。
南京路上好八連指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特務團3營第8連。八連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新中國建立初期,社會情況仍然十分復雜。該連于1949年6月進駐上海市南京路執行警衛任務,堅持人民軍隊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出色地完成了警衛任務。196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時代在變,環境在變,生活條件也在變,但唯獨八連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從未改變。
抗美援朝精神
2010年10月25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觀賞石《祖國萬歲》。這是一幅石藝書法作品,字的材料是同樣新疆戈壁泥石或火山巖等天然巖石線條,依據“毛體”書法的結體特點、筆墨技法和章法,精心挑選巖石線段,逐字認真拼接粘連而成。玩石在于用心用腦,天造人創結合,仿真程度較高,很有書法韻味。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出兵干涉,協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6月27日,再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2019年9月26日,在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去賀電。他指出:“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賞石《鐵人王進喜》。也許是西北惡劣的氣候環境,造就了這方敦實厚重、粗獷耐看的石品。說它“耐看”,是因為畫面人物不同尋常,他就像曾經戰斗在西北、并影響了幾代人的鐵人王進喜。王進喜,甘肅酒泉玉門人,是石油工人的楷模,甘肅人民的驕傲。
1963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鉆,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王進喜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六十年代生產斗爭這項運動中,大慶油田成為工業戰線苦干拼搏的典型,成為當時工業上的一面旗幟,貫徹執行了黨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兩彈一星”精神
精神內涵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指出:“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在于有效發揮人的積極性,要發揚光大‘兩彈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
觀賞石《原子彈爆炸》。畫面清爽簡單,色彩對比鮮明。畫面主題像一朵蘑菇云,下部為黑色,上部黑中帶紅,猶如劇烈爆炸物產生的煙云,驟然上升,映得周圍都天昏地暗;也像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在空中爆炸的情形。
觀賞石《長征運載火箭》。海洋玉髓,主體圖案形狀像一枚運載火箭,火箭周圍呈淡紅色,火箭的上方呈淡藍色,猶似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時所用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頗有意義。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地作出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1960年11月5日,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58年5月,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雷鋒精神
精神內涵是: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2013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遼寧代表團的審議,他強調,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觀賞石《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也是一幅石藝書法作品,字的用料仍是新疆戈壁泥石或火山巖等天然巖石線條,依據“毛體”書法的書寫風骨、技法及和章法要求,精心挑選巖石點畫,逐字耐心拼接粘連而成的。特別是站在稍遠處欣賞,頗有毛澤東主席書法的風韻。
雷鋒出生于湖南長沙,1960年參加中國人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作為所在部隊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職,年僅22歲。1963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共產主義精神品質。雷鋒把實現崇高理想落實到本職崗位上,甘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事業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抗疫精神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舍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觀賞石《白衣天使》。一方頗具特色的荷花石,題名“白衣天使”,一名女醫生身著厚厚的白色防疫服,包括臉部也被口罩遮住,她就像從天而降的“天使”,來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與死神賽跑,拯救人類,挽救生命。她沒有留下姓名,但全國人民永遠記著她。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每一個心存國家大義的個體都懷揣歷史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為抗疫斗爭貢獻涓滴之力,鋪展開來一幅生動壯闊的抗疫畫卷。在疫情重災區武漢,大家患難與共、風雨同舟,中國人民骨子里鐫刻的團結精神被新冠病毒這一惡魔再度激發。從重癥病房爭分奪秒的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串戶的排查,從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建成到一座座方艙醫院收治患者,每一場都是硬仗。在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之后,在全球面臨病毒這一共同敵人的時候,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提供抗疫人道主義國際援助,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天下情懷和責任擔當,也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熠熠生輝。
作者簡介
王沛,央企職員,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介入賞石文化藝術領域30年,觀賞石國家一級鑒評師,國家高級價格評估師,《寶藏》等國內多家賞石雜志編委。出版賞石文化著作2部,創作玉石文化題材劇本1部(合作),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公開發表賞石理論文章230余篇,發表賞石小說、詩詞、散文、報告文學等150余篇(部)。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