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說“中國共產黨的‘紅色精神’ ” (上)
時間:2021-05-24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王沛 點擊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他還說:“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中,形成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它是我們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這些寶貴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堅定信念、克服困難、砥礪前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世界奇跡、人間奇跡。本文“以石說史”,既能接受黨史學習教育,又可傳承賞石文化藝術。
五四精神
五四運動中的精神,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020年,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觀賞石《李大釗》。這是一方長江水墨石,國畫人物畫。頭部位置居石面上部,雖水墨寫意,但五官清晰。此人身著緇衣,留有胡須,洋溢著一種學者或革命家的風度,有點像五四運動領導人李大釗,就是他用馬克思主義喚醒并指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1919年5月4日,北京發生了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商人等各階層參與,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等方式對抗政府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李大釗熱情投入并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他加緊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1920年秋,李大釗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紅船精神
基本內涵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其中,立黨為公、忠誠為民是紅船精神的本質。在《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01日 02 版)
觀賞石《紅船會議》。一方清江國畫石,湖面碧水蕩漾,紅船緩緩前行。這不是普通的游船,她承載著歷史的重任,寄托著中國共產黨的希望。就在中共一大即將結束時,因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會議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當時,上海、北京、武漢、廣州等地均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等13名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有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井岡山精神
基本內涵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其中,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堅定理想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依靠和服務人民群眾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上井岡山時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觀賞石《軍旗飄揚》。恰好是一方江西國畫石(原石),畫面是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色彩、對比度、動感都非常好。為進一步渲染氣氛、突出主題,在設計制作底座時,借鑒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石雕中打響第一槍的士兵、護旗手等幾個人物,增添了作品的生動性。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鄂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農軍也相繼抵達井岡山,兩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井岡山地區地勢險峻,經濟落后。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建立和恢復黨的組織,團結改造地方武裝,發展革命力量,建立工農兵政府,領導農民分配土地,打退國民黨軍閥多次進攻,逐漸擴大革命根據地。這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創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輝道路,被稱之為“革命搖籃”。
長征精神
主要內涵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顯著特點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
觀賞石《紅軍戰士》。人物石更加講究畫面色彩、對比度、人物造型乃至面部表情、神態動作等。此方觀賞石其畫面為一站立的紅軍戰士,前方是一片皚皚雪山,他神態鎮定,軍帽帽沿、上卷的帽耳帶都清晰可見。由于連續行軍作戰,身心疲憊的他站著小憩。
1933年10月,國民政府調集近百萬大軍圍剿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并以一半兵力進攻中央蘇區。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的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形勢危急。次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及后方機關八萬余人,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從湘江戰役,到四渡赤水河、強度大渡河,再到爬雪山、過草地,其間激烈戰斗達380余次。1936年10月,紅軍一方面軍與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長征的勝利,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為中國革命由國內戰爭轉向抗日戰爭奠定了基礎,這是黨的北上抗日方針的偉大勝利。
遵義精神
遵義精神,亦即遵義會議精神,是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求索精神,主要內涵是: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民主團結(《人民日報》2014年09月23日)。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調研時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觀賞石《誰主沉浮(毛澤東)》。這是一方黃河石,毛主席獨自一人立于江洲。他身著褐色風衣,衣角被風向后吹起,手指間夾著一支香煙,腳下是奔流不息的江水;他極目遠眺,前方萬道紅光、一片血腥,猶如中國革命遭受挫折、革命人士遭致殺戮一樣。于是,他發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慨!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同志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批判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張聞天、王稼祥、朱德、劉少奇等多數同志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意見,并形成決議,充分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提出了黨的中心任務是戰勝川、滇、黔的敵軍,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會議決定改組中央領導機構,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上成熟的標志。
抗戰精神
抗戰精神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捍衛領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了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觀賞石《抗日野戰火炮》。長江石畫面石,構圖奇妙,畫面主題是一門重兵器火炮,猶如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大概是專門對付侵略者而得名。面對日本大舉進攻,中國軍隊開始使用大清克氏山炮、克氏野炮應對,后來裝備了德式重榴彈炮、萊茵重炮,打得鬼子尸橫遍野。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兩個月內日軍占領了中國東三省的主要城市。1937年7月7日,日軍炮擊中國宛平城,“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戰爭開始。中共中央發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并將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抗日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1937年9-12月,林彪指揮的 “平型關大捷”,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都打出了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在戰略上,也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等,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正式簽署投降書,抗日戰爭以中國勝利而告結束。
延安精神
其核心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簡短的幾句話,分別道出了延安精神的靈魂、精髓、核心和特質。2009年11月,習近平同志來陜西考察時說:“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從根本上說,延安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
南泥灣精神
精神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同心同德、團結奮斗。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奉命開赴南泥灣屯田墾荒,硬是把一個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光輝旗幟。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南泥灣精神作為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不會過時。
觀賞石《延安寶塔山》。長江石因其復雜的礦物浸染,長期的江水打磨,所顯的色暈和畫面各種各樣。此石主賞面就像革命圣地延安,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寶塔山下數不清的窯洞和燦若星河的燈光。那不是燈光,是永遠不滅的民族精神,是抗大精神、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
觀賞石《開國將軍》。這是一方洛陽荷花石,石之中央有一人物造型,此人頭戴綠色軍官帽,依稀還能看到帽徽;人物臉型偏瘦,好似王震將軍特別是他晚年的模樣;形體比例適當,形神比較到位。另外色彩對比也很鮮明。這讓人不禁想起王震當年駐軍建設南泥灣的情景。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開展整頓黨的作風,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毛澤東分別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的報告,號召全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延安整風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全黨范圍的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也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通過延安整風,中國共產黨不僅初步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還將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極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給根據地軍民造成了極大困難。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陜甘寧邊區的大生產運動迅速開展起來。1941年春,八路軍120師359旅在王震的率領下,進駐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廣大官兵用雙手和汗水,硬是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
作者簡介
王沛,央企職員,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介入賞石文化藝術領域30年,觀賞石國家一級鑒評師,國家高級價格評估師,《寶藏》等國內多家賞石雜志編委。出版賞石文化著作2部,創作玉石文化題材劇本1部(合作),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公開發表賞石理論文章230余篇,發表賞石小說、詩詞、散文、報告文學等150余篇(部)。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