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
時間:2012-06-06 來源:洛陽賞石協會 作者:洛陽賞石協會 點擊數:
靈璧石出自于安徽靈璧縣。“泗濱浮磬”(今俗稱“靈璧磬石”)和“靈璧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同是靈璧縣石文化大系中的兩個不同的支系。“靈璧磬石”是指靈璧縣磬石山南麓古磬礦所產的片狀。可以發出悅耳聲音的石頭。厚度達到50公分即為稀有的磬石。
靈璧磬石遠在三千年前就已經被確認為制磬的最佳石料,并且對其開采和利用。從195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紋石磬”就是實物的佐證。這面“虎紋石磬”橫長84厘米,縱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紋裝飾圖案而名之。此磬出土于一座殷王陵大墓中,專家認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禮重器。并且確認為靈璧磬石所造。“虎紋石磬”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被列為國寶,載入我國“第一部專家撰述國寶鑒賞讀物”的《國寶大觀》中。國家郵電部并印制紀念郵票發行。
觀賞石應具有形奇、紋妙、色美、質精的特點,有些觀賞石還講究“瘦、縐、透、漏”四形,或“清、奇、古、丑、樸、拙、頑、怪”等。歸結起來是取其自然美。中國石文化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漢唐以來已被較多注意,不少文人墨客以賞石、藏石、論石為樂。至近代更為發展。
所謂靈璧石,又名磬石,產于安徽靈璧縣浮磐山。是我國傳統的觀賞石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作為貢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淺灰、赭綠等色。石質堅硬素雅,色澤美觀。更奇的是擊之靈璧石做的磐。“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秀潤四時嵐崗翠,寶落世間何巍巍”,這是一首宋代人贊美靈璧石的詩。靈璧石之美為古今名人喜愛,至今仍是藏石愛好者搜集的對象。目前故宮、孔廟保留的編磬都是產自靈璧。
靈璧石天下奇。靈璧石獨具神韻,聞名遐邇,領騷神州,古往今來有無數石癡為之傾倒,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賞石界產生強烈影響。
靈璧石主要特征概括為:“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聲奇、質奇,五怪即瘦、透、漏、皺、丑。
一奇為色。黑如墨玉,磨之可為鏡;白色則澤潤如羊脂,猶如一團白云;彩色石紅、黃、青、藍搭配,美不勝收。
二奇為聲。猶如金振玉鳴,歷來有金石之聲的說法。扣之有聲,克諧八音。靈璧磬石在古典樂器中鶴立雞群,向來被皇家宮廷所喜愛。可以制作成為編磬、垂磬、特磬和,魚磬等。
據《文房器具箋》記載:“有舊玉者股三寸,長尺余,古之遍磬也。有靈璧石色黑性堅者妙,懸之齋中,客有談及人間事,擊之以待清耳”。由此看來,靈璧石優美的音質,不僅上層喜愛,庶民百姓也愛不釋手。
三奇為質。靈璧石在所有的奇石中,硬度最好,處于4—7之間,最利于長期收藏。其石,質經有關部門測定,無放射質,無有害化學成分。1994年經國家建材測試中心化驗分析,靈璧石中含有十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特別是鍶的含量高達0.48%,具有促進人體健康,抗癌增壽的功效。所以利用靈璧石制作的各種工藝品,是符合環境保護和國際流行的綠色用品之要求,深受海內外普遍歡迎。它是集鑒賞、收藏、實用、工藝、保健于一體,是其它奇石都難以媲美的石中之奇。
一怪為瘦。瘦——體態窈窕,實兀嵌空。乃陽剛之謂。以石體而論,其勢棱角畢現,剛硬苗條,中樞堅挺,不腫不疲,骨氣昂然。
二怪為透。透——洞豁貫穿,玲瓏剔透。石多孔多洞,靈動飛舞,仰俯觀而多姿多勢。古人云:石以玲瓏透空者為上品。透——可活全石,也符合陰柔為清的審美觀。現仍留存在世的古代靈璧石“中華峰”可稱透之美石之典型。
三怪為漏。漏——空穴委曲,鬼斧神工。漏者,茅屋夜雨,柳稍垂露,上下可穿行也。上可乘天冰,下可接地氣,惟漏可行。石峰有漏,則體若蓮瓣,翻唇吐櫻,跌宕多姿,疏郎明了。現上海豫園中有一古代靈璧石名為玉玲瓏(又說太湖石),可謂“漏”之神品。朵云突兀,萬竅靈通,一孔注水,孔孔皆出,若自下焚香于一孔,則眾孔皆煙。何不為奇也。
四怪為皺。皺——皺轂疊浪,巖竇縱橫。皺石之外像。其紆回峭折,氤氳連綿,起伏松弛,陰陽正背,石膚收放皆歸于皺。靈璧石的皺象猶如斧劈千仞;似海浪層層,大雪疊疊;象春風吹碧水,微波滾滾;石膚若披麻,千絲萬縷。其之“皺’’真奇也。
五怪為丑。丑——丑極則美,美極則丑。丑而雄,丑而秀,乍看怪丑,實則嬌美。丑是自然天成,大璞不雕,返樸歸真的美學觀念,是賞石文化的最高品位。
總之,靈璧石瘦者鐵骨錚錚,透者跌宕,漏者遒邐,皺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丑而不丑。靈璧石可謂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形態大氣,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神美貌麗。
TAG 標簽: 靈璧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