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揚州奇石競風流
時間:2013-04-20 來源:揚州晚報 作者:七月 點擊數:揚州以園林勝,園林以疊石勝。揚州的疊石名師輩出,如疊影園山的計成,疊片石山房的石濤,疊白沙翠竹江村石壁的張漣,疊怡性堂宣石山的仇好石,疊九獅山的董道士,疊意園小盤谷的戈裕良……他們各具特色的作品“至今稱勝跡”。在揚州園林中,現存有很多奇石佳作。
小金山花石綱
宋代花石綱
遺留揚州
地點:小金山 材質:鐘乳石
瘦西湖小金山內,有一塊造型奇異的石頭,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是從東圈門壺園移至小金山。它如一橫臥長盆,北邊略高,南邊略低,中間低凹,如寬海,似長湖。海邊湖內山巒起伏,曲折綿延。四周漸漸高起,有懸崖、峭壁、深澗、連峰,盆邊如一條蜿蜒環接的山脊,而以北部嶺脊最為高峻,氣勢最為雄偉。雨天積水其中,則映峰巒倒影,可謂是天然的山水盆景。
這塊花石綱有一段傳奇經歷,當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際,決定在京城開封府建造一座萬壽山,這塊來自廣西的鐘乳石,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恰好碰上方臘的農民起義而遺落在揚州的。
何園牡丹廳前的石屏風
地點:何園 材質:太湖石
片石山房,在揚州花園巷,寄嘯山莊東南部。以太湖石緊貼墻壁堆疊的假山,山頂高低錯落;西為主峰,迎風聳翠,奇峭險嶺,俯臨水面。主峰好像一只雄獅,伏于山巔,有做蹲伏狀的,有挺立的,有怒吼的,還有奔騰跳躍的,與年逾百年蟠虬蒼勁的羅漢松構成了一幅松獅圖。
牡丹亭前一塊被稱之為“石屏風”的太湖石,人們總會與之擦肩而過,卻不知這塊長相奇怪的石頭,起著界定區域、阻隔視線、美化園景的作用。這塊石屏風是用整塊石頭制作,在選材上需極盡考究,既要有高大之勢,還要有飛舞之態,更要有玲瓏之意、秀美之姿。
似“丑”字的魚骨石
地點:個園 材質:太湖石、黃山石
個園以四季假山聞名,其疊石立意精巧,氣勢深雄,在國內少見。個園假山分別用墨石、太湖石、黃山石、宣石疊成,手法不同,風格迥異,充分體現了園林疊石的高超技藝。個園的四季假山,可以說是概括了所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畫理。
夏山碧池曲橋旁立一湖石,此石修長飄逸,自下而上有三個近圓形的孔洞,如剔凈的魚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極似漢字中的“丑”字,這塊魚骨石是石中精品,可遇而不可求,可以說是個園的鎮園之寶。丑石之后有一石魚,張嘴擺尾,神態生動,正應了鯉魚跳龍門之意。
另外,個園還有一組“十二生肖鬧春”,這里所用的太湖石形態別致,酷似各種姿態的動物,玉兔、耕牛、駿馬、猛虎等皆生動活潑,營造出了一幅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美景。
荷花池公園的“南園遺石”
荷花池的“丈人尊”
地點:荷花池公園 材質:太湖石
在荷花池公園船廳前,有一塊“南園遺石”,又名“丈人尊”,就是留存至今的南園九尊峰石之一,保存了“漏、透、瘦、皺”風韻,實為園中之寶。這尊“丈人尊”是上世紀60年代,揚州博物館館長陳達祚先生將此遺石移至史公祠保存,1995年建“荷花池公園”時,才將此石移回。
據了解,荷花池公園是南園遺址,南園起初為鹽運使何煨在荷花池畔所建的別墅,清初為安徽歙縣汪玉樞所得,園內設置九尊太湖峰石,相傳是宋代花石綱遺物,大者一丈以上,小的也有七八尺,玲瓏剔透,竅穴千百。《廣陵名勝圖記》載:“乾隆二十七年,蒙賜御書"九峰園"額,"雨后蘭芽猶帶潤;風前梅朵始敷榮"一聯,又"名園倚綠水,野竹上青霄"一聯。”
據了解,九峰園有二峰被送京都禁苑。《揚州覽勝錄》中記載:“當時高宗選二石,輦入御苑”。趙云菘詩云:“九峰園中一品石,八十一竅透寒碧。”
街南書屋
“鎮館遺石”
地點:看山樓 材質:太湖石
小玲瓏山館的得名,源于園中一塊玲瓏剔透的太湖石。記者在看山樓看到,這塊石頭為太湖石材質,高近2米,石頭額部,有四個陰刻篆書字:“玉山高并”。腰部上側有一行陰刻楷書:“小玲瓏山館馬氏清供”。楷書左側還有一方陰刻印章,上面篆書“玲瓏山館”四字。
揚州學者韋明鏵介紹,馬氏修建小玲瓏山館時,曾重金購買了這塊太湖石,因園中的這塊玲瓏石較高,鄰居認為其影響風水,在馬氏兄弟去世后,鄰居向馬氏后人交涉,馬氏后人遂將玲瓏石埋入地下。后來汪氏得到此園,從老園丁那里獲知埋藏玲瓏石的地址,召集百余工人從地下挖出原石,意在恢復舊觀。不料工人在剔除石孔中的泥土時,將數丈高的玲瓏石折斷,甚為可惜。小玲瓏山館的遺石,姿態優美,玲瓏有致,皺、透、漏、瘦皆備。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破四舊”時,小玲瓏山館原址被掃蕩一空,這塊“石寶”當時也差點被毀掉,后來,有識之士把它轉移到史公祠內。
如今,這塊玲瓏石回歸街南書屋,被安置在小玲瓏山館“十二景”的看山樓,回歸故園的玲瓏石成為“十二景”中一道充滿傳奇色彩的風景。
九獅圖山與九獅山
地點:小盤谷、卷石洞天 材質:太湖石
揚州園林中,有多處以“九獅”為名的假山石。一處是小盤谷的九獅圖山,一處是卷石洞天的九獅山。
九獅圖山是小盤谷的鎮園之寶,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獅探魚而得名。小盤谷的假山,有模仿“九獅”之意,舊稱“積雪之時,九獅畢現”。園林大家陳從周對小盤谷評價甚高:“此園假山為揚州諸園中的上選作品。山石水池與建筑物皆集中處理,對比明顯,用地緊湊……花墻間隔得非常靈活,山巒、石壁、步石、谷口等的疊置,正是危峰聳翠,蒼巖臨流,水石交融,渾然一片,妙在運用"以少勝多"的藝術手法。雖然園內沒有崇樓與復道廊,但是幽曲多姿,淺畫成圖……疊山的技術尤佳,足與蘇州環秀山莊抗衡,顯然出于名匠師之手。”
卷石洞天乃清代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原為古鄖園地,以怪石老木取勝,歸歙縣鹽商洪徽治后,以舊制臨水,用太湖石疊為九獅形,置于水中,上建亭,題稱“卷石洞天”。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