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的十二字要訣 圖
時間:2023-02-26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爭 鳴 點擊數:
我們知道賞石文化以來久遠,是北宋書法家、文物鑒賞家、賞石大家米芾根據多年藏石、賞石的研究和實踐,對古代觀賞石提出的審美理論標準。而提出了“瘦、皺、漏、透”四字標準。那時候只局限于對太湖石的認識,由于時代的變遷, 石品的增多 , 石文化的發展 , 賞石觀念也在不斷探索、更新。后來玩石而賞石的人們,在不斷豐富著石種的同時綜合并完善著賞石標準,對不同的石種,從質地、色彩、形狀、紋路、有了更詳盡而細致的描訴,并總結了,瘦、透、皺、漏、清、丑、頑、拙、奇、秀、險、幽、十二字的賞石要訣,一直認可并沿襲使用至今。
在12字的賞石要訣對賞石來說是古今通用的,而且文字的字意比較豐富,從意、形、名、及很多的方面也有不同的解釋,相對于賞識的對象與石種而言,觀石要賞其形,感石品其境,品石要悟其韻....。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單字的12要決的字義,也可獨字解釋單個主題,也可多字說明一個主題,或者瘦、漏、皺、的兼顧,或,清、秀、幽、奇的結合,對于賞石要決的描述和表達,可謂恰當到位,寓意貼切。
對于每一個字我們都很明了它所包含的字義,這12字總體來說也是對石頭的質、色、形、紋、更為細化的展開不同石種包含和顯現的所有藝術內容,而且對“賞石”體貼入微的描述也更為具體。
奇:就是我們從視覺的角度,來看石的全貌和總體,來表“意”,認為此石奇特少有,形意特殊,獨一無二的寓意,從“形”來說,其形怪異,詭變莫測,且千變萬化,或形,或意,而稱之為奇,所以我們稱石為奇石。
秀:也是賞石的“全貌”,是姿與韻的結合,資的體容雅致,韻的體貌為美,神豐,韻足,姿態優美,氣韻生動。
幽:對石一種原始的深邃、雅靜、含蓄、深遠意境的描繪,是“石”神與意的結合,因為石的神態表達為空寂,定靜,清虛,石則是一首無言的詩,一曲沉默的歌。
瘦:對石“形體”的描述,指我們看到的石體挺拔俊秀,線條明晰,體態苗條、輕盈飄逸,亭亭玉立之姿;勁健挺拔、充滿朝氣,有玉樹臨風之勢。
透:對石“光澤”“紋里”“質地”多方面的解釋,指體質通亮,石體紋理縱橫貫通,完全與及至顯露,透明清潤的質體。
清:(色與質)也通精,也為青,青在古時為多種顏色的代表,在賞石的色彩上的解釋為色靚,即鮮,色的純凈,色的透明,而在質方面的解釋為精,純粹而無參雜,細膩而清晰的石的品質。
丑:(形)形意怪異,丑而不陋,夸張的形態,及至的變曲。
頑:“質”“形”堅韌,渾圓古樸,粗獷憨實,永久而執著的秉性,代表著石而堅硬的質地。
拙:“石性”自然風貌、質樸無華,素面朝天,閱盡人間百態,歷經滄海桑天的古樸風貌,也代表石所具有的天然性。
險:“形”解釋為石“勢”形絕險俊,落差有致,也指石的線條,力度和有動感的韻律。
現在,社會在發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斷的進步,賞石水平也開始提高,很多新的石種也脫穎而出,日益增加的賞石大軍,在多元化的信息社會的中,對于多元的藝術…,審美觀也開始從傳統瘦、透、皺、漏、清、丑、頑、拙、奇、秀、險、幽、的逐漸發展概括為從質、色、形、紋的新的賞石標準,這樣簡練而直接的表達了石頭所包含的所有的藝術內容。
對于石友來說,發現石頭,認識石頭 ,因為賞石者自身的文化內涵、審美水準、藝術修養和心靈感悟有所不同,那么展現的思路與意境也有差異,在新的賞石標準的指導下,不同賞石的愛好者從質、色、形、紋,對不同的石種直觀的描述下不僅生動也更加藝術,但是始終在12字的寓意中交叉穿梭中運用著。
形:(形態)(全貌)千奇百態,或瘦峭玲瓏;或渾圓古樸,或粗獷憨實;或清秀挺拔,或俊秀壯美,或尖棱峭角,或凹凸交相,或透漏相連,或幽深險峻,或崢嶸怪譎。
色:(色彩)或絢麗明快,或古色古香,或五彩繽紛,或色彩斑斕,或幽容素雅。
從賞石者的欣賞水平,個人經驗、愛好習慣、也就有了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審美觀,會有不同的賞識效果,也會有著不同的意境,也就直接關系到了對奇石命名,所以,因為石有客觀性,而賞石之間的差別只有相對性,如果某一觀賞石,獲得了眾人的喜愛,這既是共識也是共鳴。無論是以前12字訣或者是現在的賞石標準,對于我們賞石,愛石的觀念都是一致的,目的也就是賞石美感和完整性的統一。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