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石:戈壁石《 魯 迅 》賞析 圖
時間:2019-06-15 來源:河南奇石網 作者:劉耀 點擊數:華夏奇石網(原洛陽市賞石協會網)轉載: 5月19日,在鄭州第三屆觀賞石精品展,有一顆新星的到來,卻是引起極大的轟動。人們圍著這方石頭紛紛合影,議論紛紛,聽到最多的就是三個字:太像啦!太像啦!太像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不賣關子,這方石頭題名:魯迅,石種:老皮戈壁石,產地:內蒙阿拉善,規格:高20寬13厚12。據戈壁石資深玩家現場鑒定:皮色厚重,包漿細膩,無裂無殘,手感舒適。典型的阿拉善銀根老皮。兩面一個主題,都能看。
A面
B面
年齡稍長的人都還記得,在中國有兩個人物的側面像傳播最為廣泛,印象最為深刻。一個就是家喻戶曉的偉人毛澤東,那時候的墻面,宣傳欄,紅袖章,紀念章用的最多的就是毛澤東的側面像。另一個就是被毛澤東贊為“中國新文化方向”旗手的魯迅。魯迅的側面像在《朝花夕拾》《華蓋集》等散文集封面已經成了標配。那深邃的眼窩,倔強的額頭,癟瘦的臉頰,個性的胡子,不屈的嘴角,早已在那一代人的心底打下了永不磨滅的烙印。
玩石界有句經典詞:好石頭自己會說話!這方石頭從賞石標準來看,形質色紋,無可挑剔。若用美術的眼光或是用雕塑的視角,也都可以得到完美地詮釋。
說起石緣兩個字有的人不相信,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寶主孫先生雖說也是中原地區瓷器、玉器、古玩界的知名藏家,但從沒有接觸過石頭。前幾年的一天,被幾個石頭玩家叫上,去一個資深玩石藏家喝茶。聊天之際,讓老藏家打開了幾箱十幾年前在左旗帶回來的戈壁石。哥幾個見石頭興奮起來,各自忙著挑選。孫先生也不懂什么石質皮色,就上前在箱子里隨意拿了幾塊。晚上回到家里,孫先生把石頭拿出來逐個琢磨,燈光下,一塊石頭的剪影映在白墻上,啊!這么熟悉,這不是魯迅嗎?!孫先生心中不禁竊喜。其實各類藝術文化都有相通之處,這也看出來知識結構、學識修養對賞石的重要性。孫先生此次機緣巧合,不過是藝術修養的厚積薄發而已。此后孫先生就把石頭雪藏了起來,直到今年,受朋友們的盛邀才自己設計了座子拿出來參展。
延伸閱讀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文章最后引用魯迅先生的《自嘲》詩作為結束,以表達我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TAG 標簽: 戈壁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