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產蛋崖”的成因至今尚無定論
時間:2013-07-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周英 馬媛媛 點擊數:
在貴州三都縣“產蛋崖”景區,大大小小的“石蛋”錯落有致地鑲嵌在陡崖上。
———— 觀現象 ————
奇!石頭會下蛋
數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靜臥山間,另有數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仍鑲嵌在崖壁中,等待“出世”……這一“石頭下蛋”的地質奇觀,出現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的姑魯產蛋崖。一顆顆的“石蛋”在相對凹進去的崖壁上安靜地孕育著,有的剛剛露頭,有的已經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經發育成熟,眼看就要與山體分離。山崖“產”下的石蛋為圓形或扁圓形,直徑一般為30至50厘米,呈青赤色,質地堅硬,比重大且不風化,石蛋上有類似樹木年輪的圓形紋路。
緊靠產蛋崖而居的姑魯寨,是三都縣一個典型的水族村寨,自從一千年前水族的一支遷入至今,這個村寨已歷經了千年的風雨。據當地的水族老人介紹,山崖上的“石蛋”每隔30年左右就會脫落一次,過去村民們覺得“石蛋”代表吉祥,都紛紛把它們抱回家珍藏。據不完全統計,村民保存的“石蛋”已有百余枚,目前顯露尚未落地的仍有60余枚。
———— 猜成因 ————
謎!眾說紛紜
對于山崖產石蛋的現象,地質專家說法不一。有的認為,產蛋崖處在“下泥盆紀”地質層上,在幾億年的時光里,巖石由形成到不斷運動擠壓,由于原始成分的差異而形成了“石蛋”;有的認為,可能是沉積礴石透鏡狀巖石與周圍巖石成分不同,經過上億年的運動變化后形成獨立體從原巖石中脫離出來。有的專家猜測,這些“石蛋”可能很久以前是蛋或者石頭,經過長年累月的沉積和風沙、水流等地質變化的洗禮,體積慢慢變大,變成現在的“石蛋”;也有猜測說遠古時期的貴州是一片汪洋大海,“石蛋”可能是海中的某種物質在沉積作用下形成的。還有人認為,“石蛋”的母石,形成于三四億年前,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海洋升沉、火山噴發、地質運動等作用,不斷摩擦、碰撞、擠壓、再造,最后剩下石芯,這些石芯被埋藏在山體內,遇到山體滑坡或雨水沖刷,便以“石蛋”的形態顯露、滾落出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訪專家 ————
悟!石蛋是結核
帶著滿腹疑問,記者采訪了地質年代學家、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許榮華教授。
“石蛋”只有產蛋崖才有?
許教授表示,據觀察,整個產蛋崖長20米,高6米,其上錯落的分布著直徑為20—40公分的“石蛋”,這些是集中暴露的區域。且據當地村民描述,在產蛋崖周邊區域,也存在著類似的“石蛋”,只不過數量較少。所以,許教授推測,有可能在產蛋崖附近區域還存在為數不少的“石蛋”,只不過這些都被埋藏了起來,尚未被人們發現而已。
“石蛋”會不會是化石?
那么這些“石蛋”會不會是恐龍蛋,或是我們所不清楚的遠古時期的大型生物?許教授明確表示,“石蛋”肯定不會是化石。“從地質上來看,我們初步認定形成于4—5億年前的寒武紀,這個時期只存在少部分的低等生物,不可能存在這么大的動物。另外,化石都有一定的結構,例如恐龍蛋就會有蛋殼等成分,這是我們在‘石蛋’中沒有發現的,所以‘化石說’是不可能成立的。”
“石蛋”可能是結核?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結核。在寒武紀的時候,產蛋崖這里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硅膠體,這些二氧化硅在堿性的海水中溶解,隨著水流的沖刷,匯集到產蛋崖的這個地方,而恰恰在產蛋崖的某個水深時海水變成了酸性,溶解的二氧化硅膠體發生反應,大量的從水中析出沉淀并且聚集成團,就形成了二氧化硅的結核。經過幾億年的地質變遷,當年的汪洋早已經成為了平地,海洋中的泥質包裹著二氧化硅結核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產蛋崖。”許教授表示,“由于泥質和二氧化硅結核的風化時間不同,前者風化得更快些,導致了泥質更快的被剝落,使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硅結核暴露,并最終掉落出來。”
為啥結核是蛋形?
至于結核為什么是蛋形的,許教授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家都知道相同體積所有形狀中球形的表面積最小,這樣結核形成球狀所需要做的功最少,也就是說形成球形是最容易的。此外,長年的海水沖刷也會把結核表面的棱角全都磨平,就好比我們日常見到的河里的鵝卵石一樣,大部分都是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
結核只有貴州有?
“產蛋崖這種特殊的地質現象確實比較少見,在國內還沒有其他地方報道過。但類似的結核現象我們在其他地方也有發現,只不過成分有所不同。像在北戴河和新疆的一些地方我們就曾經發現過硫酸鋇的結核。在世界各大洋海底也廣泛分布著鐵錳結核,它們還是很重要的金屬礦產,可以提煉豐富的資源。”許教授補充道,“總體來說,結核大部分都形成于寒武紀,我們推斷可能寒武紀特殊的地質環境使得結核現象較為有利發生,而這種現象可能遍布世界我們所未知的角落,等待我們去發現。”
“石蛋”能帶來好運?
當地的居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收藏著幾顆“石蛋”,認為是吉祥的象征。對此許教授表示,“石蛋”就其本身來說只是一些形狀怪異些的石頭,作為裝飾也未嘗不可。“好運之說一方面源自當地居民樸實的追求幸福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地有趣的文化。”作為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縣保存有完好的水族特有的象形文字——水書,也有被稱為刺繡活化石的馬尾繡,加上神秘的“石蛋”,不失為一個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新聞緣起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有一處奇特的地質景觀——“產蛋崖”,每隔數十年就會掉落出一些與恐龍蛋外形相似的“石蛋”,當地百姓稱為“石頭下蛋”。“產蛋崖”長20多米、高6米,表面極不平整,近百枚“石蛋”錯落有致地鑲嵌在陡崖上,直徑約30—60厘米,最重的達300余公斤。關于“產蛋崖”的成因至今尚無定論。
TAG 標簽: 貴州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