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賞石文化如何演繹成為大眾賞石文化
時間:2019-12-17 來源:石 界 作者:趙育和 點擊數:
學習中國大媽,向廣場要空間
將中國賞石這個小眾文化
演繹成為大眾文化的可行性報告
要想知道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先來回顧整個中國石文化活動的歷史,以及當下。之后我們才可能去探討其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一、首先看看中國賞石文化的過去:
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從源頭上看就是小眾文化。
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基礎和經濟基礎決定的。
中國賞石文化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始終只是極少數人參與。即皇親國戚,和部分達官貴人,加上極小部分文人墨客。因為在那個時代只有這些人才擁有了極為豐富或比較豐富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具備了非常豐富的文化藝術修養,還有大把大把的空閑時間和富余的精力。而普通人民大眾是不具備這種種條件的。所以盡管“上有好之”,普通人民大眾并不喜之。這就注定了它在中國幾千年里都只能是小眾文化。
所以,中國賞石文化因時代受社會文化教育普及的限制,因受社會整體經濟基礎的限制,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長河中只能是小眾文化的命運。
二、現在我們在回過頭來看看近三十年來的中國社會發展情況。
1、首先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政策,真正解放了中國的生產力,使中國經濟獲得了的史無前例的發展動力,中國人民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獲得極大的提高,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得史無前例。同時,全社會整體文化教育事業獲得空前普及和提高。社會物質財富的空前繁榮,和文化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提高結束了小部分人壟斷社會財富和文化教育資源的歷史。
當整個社會中財富資源和文化教育資源獲得較好的分配后,普通人民大眾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也普遍地獲得了文化教育普及和提高。這兩方面問題在中國古代幾千年時間都沒有得到解決。這也正是中國賞石文化為什么一直是小眾文化的根源所在。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現今的中國已經解決好了這兩大難題,所以從社會物質基礎和文化教育基礎看,將中國賞石文化活動這個歷史上的“小眾文化”,推進成為“大眾文化”的基礎條件已經完全具備了。
2、中國收藏界一直有一個理念:盛世收藏。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就是一個盛世!
盡管當前經濟形勢因前期的高速發展而遺留下問題,處于暫時的下滑調整中,但我國經濟盛世的總體趨勢依然沒有改變!賞石文化活動屬于文化收藏投資活動。在目前中國盛世背景下,產賞石文化收藏投資推進成為大眾收藏投資的基礎條件是完全成立的。
三、現在我們再來盤點一下當今中國賞石界人員的構成情況:
在這里,我們還要將一個極為重要的數據擺出來,那就是我國當今參與賞石的人數。據中國觀賞石協會6年前大數據統計,當今中國賞石界大約有3000多萬人。而近幾年來因互聯網的普及,賞石人數呈激增趨勢。有可能已經達到4000多萬人。這個數據超過了歷史上所有朝代賞石人數總和的多少倍?由此可見,當今中國賞石人數量之大,足以說明中國賞石事業發展完全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從時間縱向看,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中國賞石文化已經出現了新高峰。這是非常喜人的結果。
另一方面我們再來看看當今賞石人員構成的情況就更加明確了。首先從我們身邊說起,參與當今中國石界的既有普通農民、工人、市民、無業人員等;也有人民教師、普通公務員、企業家等;此外還有各級(從中央到地方)領導干部,還有部隊(從邊防哨到各大軍區,以及地方武警)官兵。可以說賞石人員已經遍及各行各業。
當我們盤點完畢中國當代賞群體以及成分構成之后,我們可以步進一步得出以下結論:當今中國的賞石文化活動,無論在參與者數量上,還是在參與者行業的廣泛上,都明確顯示出,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已經出現向大眾文化方向演變和推進的趨勢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那為什么說還只是一個趨勢呢?因為畢竟當今中國人口數量已經多達十四億之大。3000多萬或4000多萬賞石人員這個數據在14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還是太小太小。所以從比例上看,它依然還是一個小眾的特點。
四、我們現在再來回顧一下在弘揚中國賞石文化事業的過程中,中國石界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和探索?
中國石界,這個概念很大。我們從大板塊來看:
1、全國各省市縣區的奇石協會。各級奇石協會在當代賞石文化活動中做了許多宣傳推動的工作:發展新會員、傳播奇石知識以及各種奇石資訊、探索制定頒布奇石鑒評標準,價格評估標準等、組織舉辦奇石展會直接推動當地石文化發展、與兄弟協會舉行聯宜活動,抱團取暖擴大影響、配合當地政府的文化宣傳活動,增強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取得當地政府的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支持,以進一步擴大奇石文化在當地的影響。
2、全站國各專業奇石網站、專業奇石微信公眾號。專業奇石網站和專業微信公眾號是中國賞石文化活動為順應時代科技發展而出現的。順應時代科技潮流的發展是中國賞石文化走向大眾邁出的堅實的一步。
因為有了改革開放,中國石文化活動獲得了空前的恢復,加之時代進步,網絡科技助力,一時間專業奇石網站曾經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將全國的賞石者,奇石從業人員,奇石協會,石文化理論研究專家大都招集網羅旗下,增強了各地各石種賞石者之間的多石種,多元化,多層次交流交易,許多奇石網站還舉辦了各種各樣,內容豐富的賞石以及交流交易活動,這是中國賞石人的第一次網絡抱團,利用網絡進一步將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向縱深推進。
3、全國各專業奇石雜志。專業奇石雜志的作用與奇石網站的作用大同小異。它是對網絡媒體的重要補充。它的作用除了奇石從業者做廣告宣傳外,也是針對一些平時基本不接觸網絡的奇石愛好者或收藏家、企業家等能較及時地從中獲取各類奇石資訊。奇石雜志每期的容量雖十分有限,但它也有網絡媒體不及的優勢,方便隨時翻閱及資料存檔。同樣奇石雜志在推動中國賞石文化活動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廣大奇石從業人員。奇石從業人員構成較為復雜,既有一線的石農、石工、石友、配座師傅等,也有各級市場上的石商和管理人員。這些人處于奇石產業的最前沿,他們從全國各奇石產地撿石尋石淘石,甚至拯救奇石資源,他們中一部分常年參展跑展,直接為各地賞石文化活動提供豐富的石品資源。這是中國賞石界中數量最大的群體,他們是賞石文化活動這個金字塔的最底層最基礎最堅實的部分。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的鋪墊,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將無以為繼。這個群體為推動中國當代賞石文化活動做出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5、全國各地專業奇石市場。專業奇石市場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已經開啟了完全不同于古代賞石的全新模式。這種模式是對中國賞石文化幾千年來形成的非交易形式的終結。這種模式標志著奇石已經成為一項文化產業!(“一方石頭,開拓一個產業”)奇石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它的作用突破了單純的鑒賞把玩和修身養性。在當今,奇石具已經備了投資收藏和變現的功能。專業市場的出現,它除了對石界圈子內的人產生影響,還會輻射至市場周邊,從而進一步擴大賞石的文化和經濟的影響力。
6、賞石文化活動理論研究專家。這個群體人數極少,他們主要是致力于賞石文化的理論研究,做一些比較系統的或局部的賞石理論探索和總結。
任何一種藝術活動,除了實踐,都需要理論支撐。沒有理論支撐的藝術是不成熟的。經過藝術活動實踐而產生藝術理論,而藝術理論反過來又能更好的指導藝術實踐。這是世界上所有藝術活動的規律。中國古代賞石文化活動的著作不多,但也有自己的系統。如《云林石譜》《素園石譜》等就是明證。而中國當代賞石的主客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若要想進一步普通推廣中國賞石文化,沒有當代賞石的理論作指導也是不可想象的。盡管在當今整個石界中,這類人太少太少。盡管很多石種現在都還沒有自己的賞石理論,一部分石種雖然有了自己的賞石理論,但大多還是支離破碎但這些探索依然十分可貴。它是中國賞石大眾化的未來必須的準備。
五、如何將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賞石文化這個小眾文化,演繹成為大眾文化?使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既然社會經濟和文化基礎已經具備,那么就是如何能讓人民大眾能有機會更便更捷更容易地接觸和了解原來高貴的中國石文化了。
“跨界發展”是當今各行業發展中想要突破瓶頸的一種主要思路。中國賞石文化要發展,我們也必須“跨界”。雖然這個理念早也在石界中獲得了石界自己認可,比如“石文化進校園”、“奇石文化與書法字畫等傳統主流文化展融合”,“奇石金融化”、“奇石影視文化”,“奇石文化電玩游戲”這些思路雖然不錯,但問題是沒獲得主流文化的認同。操作起來,似乎也不大如意。提出這些思路的人,大多會想,不會做,或想做做不了。因為這些路子要么只流于形式,產生不了深刻的影響;要么只是一廂情愿的剃頭挑子。要么所需要資本太大,一般石友無法扛鼎。這樣看來,奇石跨界發展太難了。
那么除了跨界,難道就真的沒路可走了嗎?
有些時候在和石友們聊天的時候,和一些石協會領導聊天的時候,大家都在探討如何推廣影響。一般大多認為是宣傳不夠,宣傳力度太小。結論是只有多搞活動,多搞石展,多進行宣傳。但大家又幾乎一致感嘆沒有場地。租場地雖然可行,但活動一旦多了石友們又承擔不了場地的租金。
我想到了中國大媽們!我想到了這個時代里有點不可一世的“廣場舞”!我想我們廣大普通石友別的能耐可能沒多少,但應該不比中國大媽們差吧?為什么中國大媽們就有能力占據中國的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甚至村鎮的所有廣場?甚至還有中國大媽把廣場舞推廣到了外國去了,把外國人的廣場都占領了!
是大媽們厲害?是廣場舞厲害?還是廣場厲害?我不禁在想。中國大媽們固然有些厲害,廣場舞固然也厲害,但真正厲害的應該是廣場!我想。
所以,我們如果真要找到一條推廣弘揚中國賞石文化的途徑,我想最佳的選擇,莫過于向中國大媽們學習,向廣場要空間!向類廣場要空間!
中國廣場舞的興起才幾年時間?它與中國石文化活動比,太嫩了點。但它的影響力,超過了中國石文化活動的百倍千倍甚至萬倍吧!想中國古人有幾個能享受音樂舞蹈的人?舞蹈在中國也應該算是小眾文化吧?為什么現在成了大眾文化了?廣場舞在始作蛹時應該也算是小眾的吧?為什么像在一夜之間,就“千樹萬樹梨花開了”呢?就發展成為一種“大眾文化”了呢?其實,答案就在“廣場”。
廣場又是一個城市里一個區域間市民們休閑交流的場所。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可能打這里經過。廣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所以一切人類正能量的文化活動如果在廣場上舉行,讓路過的人免費觀看,免費欣賞,一定會有好奇的心為之逗留,一定會有知音為之鼓掌。如果我們的奇石文化展示宣傳選擇在廣場舉行。相信也同樣會招來許多好奇心和知音的。如果我們的石展選擇了廣場,石友們不必為場地租金擔心了。如果我們的石展選擇了廣場,就會更快地影響來到廣場上的人們,就會很快出現更多新石友。長期搞下去,這個圈子就會越扯越大,新鮮血液就會越來越豐富,說不定那一天,我們的賞石文化活動也會像“廣場舞”那樣普及開來。
六、在廣場上開展賞石文化活動可操作嗎?
要在廣場上開展賞石文化活動是完全可以操作的。我們自己要有這個信心(這應該是我們賞石人的“文化自信”)。
1、因為在中國,賞石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高尚而且高貴的文化活動。而當今政府在政治政策方面也是在大力提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賞石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政府沒有不支持的理由。
2、各級協會領導可積極主動與當地宣傳部門和文學藝術聯合會領導匯報交流,爭取將中國賞石文化活動納入當代群眾文化的范疇。這一點很重要。這是從隸屬關系上獲得一種正當合法的權益,方便以后在廣場上的賞石活動能如期順利舉行。
3、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不要錯誤地產生“擺地攤”的思想。不要認為去廣場展石是降低了奇石的身份。我們去廣場展石,是一種“送文化”活動,送石文化與廣大人民群眾。也不要誤認為是叫你去廣場賣石頭!要賣石頭的別去廣場!不然工商城管等會對你不客氣。
4、既然是宣傳普及石文化,就不能太草率。也就是說不能光只擺一些石頭。我們更要注重賞石文化的宣傳。比如中國歷史上的賞石語錄:“庭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人無石不貴”,以及當代的賞石名言“一方石友聚會一幫朋友,一方石頭,和諧一個家庭,一方石頭拓開展一個產業,一方石頭,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關,傳承一種文化”等。應該為所展的石頭營造一種飽滿的文化氛圍。
5、設立賞石文化咨詢服務。因為大廣場上舉辦石展,會不斷有一些奇石圈以外的市民參觀欣賞,他們可能先對奇石產生好奇,但對奇石的各種知識不了解,這時他們可能很想有人來幫他們解答各種奇石知識。同時在賞石文化咨詢服務點,還可部分準備一些當地賞石協會簡介和賞石活動資料以及專業奇石書刊等,備有需要的人索取。賞石文化咨詢服務者最少三人,以備知識不足互相補充。
6、在廣場搞石展一個最大的優勢是不用花錢租場地,且人流量可觀。影響廣泛。廣場石展就要有中國大媽們那樣精神,持之以恒。
當然廣場石展不可能天天搞,因為石展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畢竟不同于大媽們的廣場舞。許多城市有多個廣場,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每個廣場上輪翻搞,經常搞:“年年搞,月月搞”。長期搞下去,一定會出成效。
還有前而提到的“類廣場”。所謂類廣場,即都市中那些類似于廣場那樣的開放性的空間都可以利用起來搞賞石文化宣傳活動。
1、表現形式要盡量豐富多彩。展場有標語、有文字簡介。盡量做到有實物(石頭)、有圖片、有影音錄像資料等,甚至還可以配現場賞石解說員為參觀者講解奇石欣賞和中國石文化介紹。
2、賞石文化活動現場安保工作。因為觀賞石除了觀賞性,審美性,還兼具有投資收藏和脫現的價值。所以對于展品的財產屬性也必須重視。這也是賞石文化活動不同于廣場舞的方面。安保工作在整個活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是保證展品不發生被盜或出現被人為損壞,二是確保石展現場不出現人生安全事故。三是保護石展現場良好的參觀秩序等。保安工作最好由責任心強的石友擔當。這樣可降低石展活動費用。
3、準成功案例:2009年和2017年,四川江安縣賞協會就利用城市廣場推廣中國賞石文化活動,且確實效果很好。每一次這種活動后,縣內愛好奇石人數都有明顯增長。可惜他們沒有很好地進行總結,也沒有長期地持久廣泛地做下去。但僅此一例,也足也說明在廣場上推廣普及中國賞石文化活動完全是可行的,且推廣普及效果也是完全可期的。
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弘揚中國石文化,讓中國人民都能分享到改期開放的文化紅利,將中國幾千年來的小眾賞石文化演繹和推廣為未來的大眾賞石文化,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我們這一代賞石人肩負的神圣使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想想中國大媽,想想廣場舞。中國賞石人你心中的力量是不是更足了呢?
如果全國的奇石協會的領導都能重視和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全國石友們都行動起來,每個城市的每處廣場上都能經常見到各種各樣的賞石交流活動,我們相信,中國賞石文化活動一定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時代風氣!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