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石鑒評中的自然要素——景觀石
時間:2019-09-13 來源:匯石融通 作者:文 甡 點擊數:景觀美石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甄別。自然景觀以靈動的山水樹石為翹楚,蘊含著深邃的幽謐和意境;人文景觀則首推蒼古大樸的“草堂”,傳承著士子的人格與素養。
一、自然景觀石
中國古典賞石文化脫胎于六朝時期的山水文化,而山水文化又是中國士子獨特審美思想的淵源,同時又涵括了當時玄學與佛學等文化領域,因此說,中國古典賞石,徑直就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山水文化與景觀石的演變
晉人以虛靈的胸襟、玄學的意味體會自然,將自身融于山水之中,悠悠山水與生命的體認成為潮流。唐代白居易的“中隱”思想,將自然山水引入園林之中,蔚然成風。他在《太湖石記》中說:“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蔟縮,盡在其中。百仭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景觀石是自然山水的縮微與載體。南唐后主李煜首倡“研山”、始創“文房”。宋代孔傳《云林石譜序》中說:“雖一拳之多,而能蘊千巖之秀,大可列于園館,小或置于幾案。”文房與縮微山水文化結合,景觀石大規模登堂入室。
題名:水墨卷 石種:天峨石
題名:穿越 石種:靈璧石
山水景觀石是中國士子獨特美學思想的濫觴,是我國古典賞石的主流,也是當代賞石的大項。賞石界有“始于山水,終于山水”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
山水景觀石的類別
唐代王維在《筆記法》中歸納自然山水有“平夷而頂尖者巔;峭峻相連者嶺;有穴者岫;峭壁者崖;懸石者巖;形圓為巒;路通者川;兩山夾道者為壑;兩山夾水為澗也;似嶺而高者為陵也;亟目而平者為坂也。”將自然山水分為10多個類別。
自然景觀千變萬化,不勝枚舉。古今山水景觀石賞玩,刪繁就簡、歸納整理,大致將其分為峰石、嶺石、懸巖石(遮雨石)、段石(退臺石)、瀑布石、島礁石等類別。而溝壑、洞窟、溪澗、草木、褶皺、肌理、湖泊等狀態,則成為山水景觀石的輔助景致。
題名:平嶺 石種:太湖石
題名:擎天柱 石種:松花石
峰石
晚唐李德裕在《題羅浮石》詩中說:“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名山大川縮微為景石于園中,峰石為最大宗。晚明計成《園冶》釋“峰”:“峰石一塊者,相形何狀,選合峰紋石,令匠鑿筍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觀。”峰石是傳統相石法中“瘦”的重要承載體。明清之際李漁《閑情偶寄》中說:“壁立當空,孤峙無依,所謂瘦也。瘦小之山峰,全要頂寬麓窄,根腳一大,雖有美狀,不足觀矣。”
題名:空靈 石種:英德石
題名:老骨 石種:松花石
中國文人美學的淵源,來自人格與自然。人格與“風骨”相關聯,是晉人的創造。唐人有詩:“寒姿數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將瘦石與風骨聯系起來。宋人倡瘦石為美,相石法應運而生。當代美學家朱良志在《真水無香》中說:“石是有風骨的。瘦石一峰突起,孤迥特出,無所羈絆。一擎天柱插清虛,取其勢也。如一清癯的老者,拈須而立,超然物表,不落風塵。”清人鄭板橋題畫石詩:“老骨蒼寒起厚坤,巍然直擬泰山尊”、“氣骨森嚴色古蒼,儼如公輔立朝堂”,以石之氣骨喻文人風骨卓然也。
題名:仙山 石種:戈壁石
題名:秀峰 石種:戈壁石
嶺石
山水景觀有近景與遠景之分。近景包括峰石、獨石,即使是連山形,也呈現嶺高幅窄,視野有如近山而觀的感覺。遠景主要是嶺石,大多呈現嶺低面闊的狀態。蘇軾在《題西林寺壁》詩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中就有這種感覺。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郭熙又說:“無平遠則近”。我們經常賞玩的遠景石,多為平遠景,平遠是遠景石重要的詮釋。遠景石要高度小、寬變廣和深度縱,要分出層次和比例,才能盡顯意境。
題名:雙嶺 石種:松花石
山水景觀石有“近觀其質,遠觀其勢”的說法。近景石要有峰巒變幻、溝壑起伏、肌理褶皺、草木變化的感覺,才能盡顯氣勢與韻味。遠景要山勢綿延、主副峰和遠近峰搭配得當、均衡而富于變化,方顯流暢之美與意境。古希臘人總結美學中最佳比例為0.618,被稱為黃金分割率,應用在嶺石的比例為7:5:3,這樣的遠山最為優美。王維《山水論》綜合晉唐山水論說:“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遠水無波…”,這也是遠景嶺石別于近景石的重要特征。
題名:遠黛 石種:靈璧石
懸巖石
峭壁者崖,懸石者巖。明代計成《園冶》釋“巖”:“如理懸巖,起腳宜小,漸理漸大,及高,使其后堅而能懸。”懸巖石腳小探巖突出,但根腳不能小于半,否則有不穩定感。懸巖石探巖如遮雨,又稱遮雨石,巖下地勢廣闊平坦,巖腳有洞更佳。巖下可供山人憩息,富有想象空間。
題名:幽境 石種:貴州青
段石
段景石巖面有平臺稱為段,一般以兩段和三段為常見,三段優于兩段,超過三段易有繁復之感。段景石又分為高段景和平段景,以平段景最為典型。段石因平臺節節升高,因此又稱退臺石。段景石的標準有以以幾點:
1、段景石段面應為同一方向的平行層。
2、段景石四周形成崖狀最為理想。
3、段景石下段層要厚于上段層。
4、段景石的大形富于變化更佳。
5、段景石圓潤而穩定更為難得。
題名:高臺 石種:硅化石
瀑布石
山因水而靈動,水有山而嫵媚,山水相依,形成天地間之大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迷倒了古今多少游子。瀑布石是自然山水的縮影,有單瀑、雙瀑、多瀑之分,又有直瀑、曲瀑之別。理想的瀑布石要有以下幾點標準:
1、瀑布源頭有頂端與山間的區別,都以瀑源隱蔽為佳。
2、瀑布要上小下大、直通到底。
3、瀑布如有遇山體變化而呈曲折之勢,則更為生動。
4、多條溪流匯于一瀑,聲勢浩大。
5、瀑下有潭,落地如有聲,更加珍貴。
題名:曲瀑 石種:南盤江
島礁石
島礁石為海中或闊湖中的山景,它與陸上山水景觀石有著共同的鑒賞標準,但因環境的影響,也有其獨特原素:
1、島礁石多為中遠景。
2、島礁石以孤峰或多峰為主,高度中等或偏低。
3、島礁石宜置于沙盤或托板上,追求廣闊的感覺。
4、如果有港灣或沙灘的的感覺,則更加完美。
題名:望穿礁 石種:水石
山水景觀石通要
各種山水景觀石都有其特殊個性,同時也有同性,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形飽滿、整齊、端正、圓融,局部變化與整體石形需求一致。
2、峰頭與峰脊不能棱角畢露、撫摸扎手無法盤玩。石性過硬氣場不佳,不宜置于室內。
3、奇特的峰石、懸巖石等要找到中軸線,重心要穩。主峰更要挺拔,不能前仰后合、左右傾斜。
4、山石、嶺石等要四面落地,邊緣趨緩。
5、遠山嶺石收腳向前環抱而攏氣,為吉利之象。
6、山因水而活,有流水而凝氣,帶湖泊而聚財。
7、山有洞而通透、通靈、通天,得風、水、氣之先。
8、景石有古樹綠蔭,如翠微松風萬壑來,禪味漸至。
晚明文震享《長物志》中說:“石令人古,水令人遠”。這種蒼古悠遠的意境,正是山水景石的魅力。
題名:通靈 石種:靈璧石
二、人文景觀石
人文景觀是人類活動在大自然中的痕跡,如草堂、亭閣、塔廟、城墻、關隘、遺跡、石窟、舟船、小橋等,更能體現出文化的傳承與天人合一的意境。其中蒼古大樸的“草堂”則是人文景觀的代表。
題名:遺跡 石種:靈璧石
草堂(茅舍)石
“草堂”是古代文人隱居的棲所;是高士寂寥的依托;是寒士精神的圣殿;是士子千古文章的竹青;是中國典雅文化的傳承。
漢魏諸葛孔明酣臥“隆中草堂”,悠然而歌:“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東晉陶靖節辭官歸隱,居老宅“柴桑草堂”,閑頌《歸去來辭》:“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盛唐杜子美避“安史之亂”,寄宿“成都草堂”,悲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開顏”。晚唐白樂天貶江州,興建“廬山草堂”,感錄《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北宋蘇子瞻謫黃州,筑茅舍“雪堂”,揮筆《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晚明徐青藤潦倒紹興,醉臥“青藤草堂”,書畫殘菊敗荷、茅舍人物,配文:“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清中鄭板橋棄官還鄉,棲身“揚州草堂”,怪書《題竹石》:“老骨蒼寒起厚坤,巍然直擬泰山尊”。這些千古辭章,透出士子內心的曠達和滄涼,與蒼古大樸的“草堂”,共同銓釋著人世間的博雅境界與飄逸風骨。
題名:三屋 石種:松花石
中國的山水繪畫總是將自然景觀與人物、茅舍融為一體,而多有在畫名中體現出來,這正是中國文人畫的特色,也顯示出“草堂”在山水畫中的地位。中國山水畫創始人,晉宋(南朝)時期代表人物宗炳,就有山水畫《永嘉邑屋圖》,“草堂”隱于山水之間。唐代的王維的《輞川圖》,將自己晚年歸隱的“草堂”,繪于山水林映之中,顯得古樸典雅,有著超塵絕俗的境界。五代是中國山水繪畫的成熟期,北方畫派以荊浩、關仝為代表, 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他們都是將“草堂”融于山水的高手。“草堂”的蒼古與山水的彌遠結合,正是中國文人追尋的意境。
題名:多屋 石種:松花石
草堂石(茅舍石)要有土、木、竹、草的感覺,所以屋檐要大,屋頂占整體1/2或2/3最好,雖然有些夸張,但感覺卻很到位。草堂石屬于屋形石的一種。屋形石還包括城堡、土樓、別墅等種類。
人文景觀石綜述
題名:浮屠 石種:大灣石
題名:山寺 石種:松花石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