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展會形態下各種角色疲態盡顯 圖
時間:2019-06-12 來源: 石頭街 作者:爭 鳴 點擊數:華夏奇石網(原洛陽市賞石協會網)轉載:自去年的常山展一夜之間變成全民吐槽大會之后。更多的人關注展會的品質,隨著全國展會此起彼伏,參與度與輻射范圍的不斷擴大,蓬勃的展會形態下也顯露出各種角色疲態。
展會:套路了
目前展會模式基本進入了精品評獎、展銷攤位、論壇或拍賣的套路化。
就拿精品展征集展品來說,獎金的刺激已經是展會采用的征集展品的方式之一,只是目前表現出的現象是:刺激的籌碼越高,結果被人詬病的力度就越大,對評獎的公正性的要求也更高。
很多業內人士對之嗤之以鼻,“賞石藝術需要正面的引導,過分金錢利誘,只會將賞石之路拐向異途”;“獎金高,僧多粥少,賭性太大”。可見,大獎利誘雖主動,但造成的結果卻很被動。
常山展備受矚目的8.8萬大獎
有石友戲稱,展會就是搭臺子,戲唱的是否圓滿,主要看成交。于是,展會上的成交尤其是相對的高價成交,便成了更實際的成績,產生了更有號召力的廣告效應。然而,不可避免的,某些成交的“高價”里也摻雜了不少的水分。
這幾年,口碑展的展品征集壓力就相對小一些,主動性更大。石家莊精品展入展時的排隊長龍就說明一切。而大家慕名而來的關鍵,也是以往的成交成績顯著。
口碑展石家莊展的高人氣
展會成功與參展精品的品質、數量息息相關,主辦方在品質上過于嚴苛,數量就難以保證。若數量不限,品質勢必大打折扣。而精品展的品質又決定了各路藏家、潛在買家的參與熱情與成交率,甚至是高價成交機會,而買家的熱情又直接影響著參展商的參與度。可見,買、賣、展,環環相扣,互相牽制。
評獎:爭議與需求并存
精品評獎經由全國甄選,入選后由全國知名專家評委綜合評選后得出獎項。賞石審美的特殊性,即使有鑒評標準作客觀參照,但系統化完善尚遠,主觀喜好認知也影響著評判結果,所以奇石評獎都無法做到絕對公正。雖然評獎的爭議不斷,但卻是每個展會難以放下的環節。因為,少數以靠參評費為盈利目的的排除之外,無論買與賣,評獎還是有用的。
買家要借鑒對于買家來說,精品展至少縮小了他們狩獵的范圍,且評獎結果還是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近兩年的成交可以看出,能被買家盯上的,多數還是金獎石,而且相對公認的好石頭。山西藏家普石曾在他的澹悅軒開館時表示,因為難有時間深入一線,所以只能用高價換時間。他的很多藏品也是在精品展上收獲的,比如石家莊展上以10萬元成交的潦河石組合“歲寒三友”。而以58萬成交的戈壁石“蘿卜”也是在左旗展會被買家拿下的。
商家要鍍金參評石友說,還是想通過展會的考驗獲得認可,獲獎鍍金,借助這樣的平臺成交,至少抬高身價。
從年初到年末的大展,部分精品石一路獲獎加持,賺得曝光率與知名度。江西石友李志江的一方黃蠟石畫面石“達摩”,從北京、武漢、上海、太原、石家莊等展會共拿了8個金獎。他的切身感受是:參加了這么多展,增強了自己的信心,說明一塊好石頭大家會認同。尤其太原,石家莊兩展收獲最大,參展之前,對自己石頭的價值評估很低,但在太原與石家莊展有藏家出價三十多萬……
獲八個展會金獎的“達摩”
展會遇考驗買家就那些,幾年下來,購買力趨于飽和,要求越來越高。自然對展會也越來越挑剔。有藏家直言,沒好石頭可看,不去。除非求新與抄底還能引起他們的購買興趣,比如今年西安展陳爐石的成交與深圳龍園展藏瓷的成交。
10萬成交的新石種陳爐石.
展商對展會寄予希望,一展不夠,再去一展。然而,從展會的角度來看,各展會展品的重復率增加,經常參展看展的石友都會發現有近三成的展品是從上一個展看到過的。如此,展會自身的特色與精彩程度便有所降低。
展銷攤位:三天熱鬧后——冷
展銷攤位,行業的移動市場,趕展石友為各地展會和全國市場做了巨大貢獻,也是展會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群體。然而展銷攤位現階段仍被動的將出貨的期望寄托于嘉賓身上。于是,每個展會人氣再旺旺不過展會前三天,待嘉賓離開后,展場上的生意大多成了趕展石友的互相開張與老客戶的捧場。
這樣的常態讓石商趕展疲累:一方面想走出去尋找更多機會,一方面又是連路費都賣不上的賠本失望。以前具有優勢的產地展商,帶貨的更新高峰也已經過去,攤位上已少有新東西好東西了。
即便石商在說,“這已經是好的了”。
卻難以滿足上級市場的需求了。量販售賣顯然已不適用現在的市場壞境。于是,我們在展場能看到的演變無外乎兩種:一是淘汰,一是升級。
淘汰,是以往的趕展的部分石友已處于半修業或轉行。銀川的一位戈壁石石友“小龍女”就無奈表示,相比前幾年大量進出貨,現在只能保守經營,經營方式也已轉移到微信網絡,通過轉發圖片的方式,節約成本,用她的話說,“我現在賣的不是石頭,是圖片。”升級,則是走少而精,面向高端客戶的路線。
展會,怎么辦?
慎 重
辦展:有著多年辦展經驗的李彥森會長直言,辦展首先就是要考慮到石友的吃住行。辦展容易,但要考察是不是具備交通便利、地域優勢、賞石氛圍、人口基數等基本的條件,給石友一個保障。這不是僅有熱情和資金就能辦的。
參展:石友們總結,參展前對展會做前期的必要了解,尤其是當地對石頭接受的程度如何,當地賞玩特色在哪里。對市場有一個理智的風險評估,不要報以僥幸心態。
就拿常山展來說,大多數人躍躍欲試,但也有冷靜面對的,靈璧石某玩家就直言不諱的提出質疑,評委們是否都真正了解靈璧石,懂靈璧石呢?事實上,各大展上,也能感受到傳統石的參與冷淡。同理,在太原展上,曾被問到對其他石種展品的評價時,上海傳統石代表杜海鷗就曾客觀的表示,玩的路子不同,不好亂做評價。
嘗 試
辦展:徐州玩家同時也是自媒體人的吳玉偉提出,將石種區分開來辦展,評獎,避免不專業和主觀偏好評獎,樹立行業的權威性,提高公信力。很顯然,市場上的大部分人根據自身環境,賞玩有主攻的石種。那么,讓戈壁石的行家評戈壁石,讓長江石的行家評長江石。這樣更容易更客觀的同類比較。參加這么多的展會,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山東曲阜舉辦的“儒風石漸”長江石專題展。可以真正感受到賞石的藝術,和對長江石的認識。
“儒風石漸”專題展
說到單一石種展,順德舉辦的英石展,不僅為傳統石友展示了眾多英石精品,也為愛好者提供了認識英石的機會,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而在上海始北山房的英石展,則是以雅集的形式,既適應當地市場的環境,也節省了不必要的消耗。
始北山房英石雅集
參展:不可否認,展會的展品還是有一部分石頭是精彩的。石家莊玩家王華強認為,展會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人,他們的作品有說服力,參展的東西也具有玩味,是能調動起買家和石友興趣的。而往往這一部分人在展會中沒有主導權,比較被動、分散。有時,一些好的作品容易被忽略或是被忽視。比如在展覽中不能安排在理想的位置,一些想法受限不能表現出來。
調動和抓住這部分人,以相對認可的水平和成熟的交易節奏,使展會更有生命力和檔次。而9月底的左旗石展,王華強就集結了一些玩家,借助展會平臺,獨辟展廳,來一次他們主導的小型精品展。
集結了幾位活躍分子的“戈壁石英雄會”
嘗試采取部分展商與主辦方合作的方式,不再僅僅以評獎作為精品展的主要方式與目的,給展商更自由的一個空間,展示,表達和創作。能夠使一些亮點在大雜燴或參差不齊的展品中突圍出來。在一些大展上可以看出已有這樣的嘗試,比如佛山展馬料專區,武漢展的哈密展廳等。作為展中展的嘗試,柳州展的長江石專題展無疑是個亮點。 除此之外,還有“苗彤杯”的小品主題,無形齋的大咖匯聚等,其實都是在以創新突破的宗旨,利用各自的資源與方式在嘗試著展會的不同可能。
無論如何,每次大展前 ,我們依然還是看到各地的石友,收拾心情,趕要趕的展,看沒看過的石頭。有位石友說得好,還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優勢,在市場中具有競爭力,至于這條路能走多遠,還是要走著瞧。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