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復出”有感而發
時間:2013-03-12 來源:天下奇石 作者:玉玲瓏-天華美石 點擊數:米芾的“研山銘”膾炙人口,在中國書畫和賞石藝術界應該算得上是無人不知,但對于它的主角、曾經唐后主和宋徽宗兩位才藝皇帝傾情鐘愛的著名觀賞石“硯山”,相信有很多人是“不得窺其廬山真面目而朝思暮想”。。。。。。最近有一則爆炸性的新聞:硯山現世了!詳見附圖。
隨著硯山的復出,在欣賞之余也不由得讓我產生一些聯想,其實是關于中國傳統觀賞石價值和市場定位的一些遐想,在此不妨跟有興趣與此的朋友做個探討:
一、早年米芾“研山銘”、定向拍賣價幾達2900萬之巨,請問:如果硯山公開拍賣,你覺得價格可能是多少?應該是多少?為什么?
二、有沒有可能硯山的拍賣價格與《研山銘》相去甚遠?如果那樣的話,會不會是一個現代版的“買櫝還珠”故事?想當年宋徽宗與米芾為了“硯山”鬧得不可開交,米芾甚至差點為此而送命。。。。。。如今硯山價值若不如《研山銘》,不知古人泉下有知將做何感想?!!
三、一件藝術品譬如《研山銘》的拍賣價格里,除了藝術欣賞價值、歷史文物價值外,是不是也包含“市場炒作、投機因素”?而決定后者的關鍵因素又是否在于相對買方市場的“賣方資源的稀缺性”?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和珅的管家化了幾萬輛銀子替他買來一對稀世瓷器,沒想到和大人隨手就打破其中一只而且喜不自禁。。。。。。請問這個故事又能啟發我們什么呢?
四、市場上稱觀賞石的鋪天蓋地,但真正具有藝術觀賞性的天然美石卻難能一見、可遇而不可求。請問:具足藝術觀賞價值的美石是否可歸納于藝術品一類?目前的藝術雅玩市場:高仿文物、字畫充斥市場;而隨著化工、掃描、制作和電腦等科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合理預見的是,十年以后,“宋青花瓷器、米芾真跡”將會遍布大街小巷。。。。。
中國歷史上與米芾齊名的書法家數以百計,僅當代依然在世的如大家范增等也可數以十計,并且這個數字以后還會不斷增加;但即使給你幾多獎勵,以人類科技有沒有把握能再復制一個“皺漏透瘦的山峰”?即使能,代價又將是多少?因此:相對于“人為藝術品”,幾乎與天地同壽、神工天做的天然美石,它的“不可生產和復制性”所決定的真實性、唯一性,是否更彌足珍貴?而這點,又有沒有在它目前的市場和價值定位中得到合理應有的體現呢?
五、假如你認同美石是藝術品的話,請問你能否贊同“用像大市場扎堆賣白菜一樣的方法車拉石頭滿世界推銷”?你認為這樣的經營方法是否“有助于提升觀賞石藝術形象、提高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和收藏欲望還是相反”?你是否認可“真正高端的精品藏石展出將有助于改善觀賞石整體形象、提升并帶動觀賞石市場的需求”呢?如果我們不得不認可觀賞石低端市場的存在,但從市場細分的角度來看,請問你是否贊同“作為藝術精品的觀賞品應該集中由具有更多、更高藝術鑒賞能力和人脈資源的專業人士來經營”?是否贊同“中國傳統觀賞石市場應該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高端精品店”?
六、相對于文化素質、經營實力和理念繁雜紛復的個人,賞石行會組織或者協會是否應該更多發揮高瞻遠矚的教育、引導和管理作用?每年各地眾多的觀賞石展,在收到短期經濟效益的同時,是否在客觀上很好地起到了宣傳形象和刺激消費收藏的良性作用?各地各個石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充斥市場,在沒有具體市場細分的情況下,表面一片繁榮的同時,我們是否正在與傳統觀賞石藝術欣賞標準漸行漸遠?與此對應的、市場是正常地擴展還是反常地萎縮?相對于其他種類人文藝術品在各種拍賣會上屢創紀錄,神工天做、珍貴無比的自然美石卻差不多幾乎依然默默無聞“美在深閨無人識”,這是否應該引起足夠的反思?
中國傳統觀賞石被作為地下礦物資源而不是文化遺產、隸屬于地質部而不是文化部歸口管理,又是不是個誤入歧途的悲哀??
七、回過頭去,讓我們再好好想想:如果硯山拍賣,應該有個什么樣的合理價格?在這樣的一場拍賣里,硯山拍出不同價格、又會對我國傳統觀賞石市場起到什么樣的影響?謝謝!
注:本文討論的對象是以賞形、意為主、質色為輔的中國傳統類觀賞石,比如:靈璧、太湖、英石等(包括近年廣西等地出產的部分石種),純粹欣賞畫面或質地的石種不在此類。另:對賞石“硯山”和徽宗“瘦金體”的品評,本人將會在下一篇“從硯山復出、也談中國傳統觀賞石鑒賞”的帖子里專門提到。再次感謝并歡迎大家對本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TAG 標簽: 奇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