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與奇石的那點事兒
時間:2017-06-10 來源:奇石圈 作者:七 月 點擊數:華夏文明五千載,賞玩奇石的歷史亦是源遠流長,許多名人與奇石都結下不解之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歷史名人與奇石間的趣聞軼事。
卞和獻石
卞和是楚國的一名奇石收藏家,他在荊山腳下采到一塊“落鳳石”先后向楚厲王、楚武王和楚文王三位楚王獻寶,在被砍掉雙腳、歷經各種磨難后,終被文王接納,并雕琢成“和氏璧”,并引發出聞名古今的完璧歸趙的故事。而“和氏璧”這一奇珍異寶被130多位帝王收藏1600余年、又創造了收藏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后卻不知所終。
陶淵明臥石
在南北朝之前,收藏、鑒賞奇石只是處于朦朧狀態。那時帝王的行宮,富戶的豪宅只是用一些石頭構筑假山,裝飾庭院。到了南北朝時期,收藏、鑒賞觀賞性的奇石已漸成風氣。奇石從構筑園林假山的局限中脫穎而出,開始成為獨立的欣賞對象。被后人尊奉為賞石祖師爺的陶淵明就是當時的賞石大家。
陶淵明棄官歸田后,住在星子縣的粟里陶村。這里位于廬山南麓,懸崖峭壁,奇峰異嶂,深峽幽谷,飛瀑流泉,山翠水碧,風景宜人。金秋季節,陶宅邊有片片菊叢,不遠處的山谷之中,有丘石如壁,縱橫丈余。據《南史》記載:這位田園詩人每次醉酒歸來,便“醉輒臥石上”,賞菊之余,詩興大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歸去來兮”的千古絕唱便是醉臥此石的杰作。他老先生見此石有醒酒提神的特殊功效,就給他取名為“醉石”,此石旁邊的小水池,命名為“醒池”。此舉引得后人贊嘆不已,宋人程師孟作詩曰:“萬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涼。誰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淵明入醉鄉。”
牛僧孺好石
唐代宰相牛僧孺也酷愛奇石,對奇石來者不拒,尤以太湖石之富而自豪。他的府第和別墅中藏石極多。牛公“與石為伍”,“待石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一次,蘇州太守贈他一塊“奇狀絕倫”的太湖石,他欣喜異常,特邀白居易、劉禹錫共賞,并為此石酬唱往返,留下了數首詠石詩篇。
白居易鑒石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深愛太湖石,是唐代奇石鑒賞的方法唯一創始人。白居易對石收藏立論重在欣賞,如他在《太湖石記》中說,“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三山岳百洞千壑……盡在其中”。退任后,他將收藏的五個太湖石運到香爐峰北遺愛寺西畔,僅以二室、四窗的草堂作垂暮之年安身之地。并作詩云:“弄石臨溪座,尋花繞泉行,時時聞鳥語,處處聽泉聲。”
柳宗元論石
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期間,對當地的秀石、石硯多有留心。在他的《與衛淮南石琴薦啟》中第一次明確認知并提出了巖石的基本物理屬性,提出了要“珍奇、特表殊形”;石質彌堅;顏色自然;聲音鏗鏘。提煉總結出“形、質、色、聲”四大要素,到如今還經常被人們引為重要的評石標準。
李煜藏石
李煜除愛好文學、音樂、書畫之外還愛藏石賞石。據傳說李煜收藏了很多怪石,有不少是靈璧石,其中有兩塊靈璧石是他最鐘愛的,幾乎每天都要鑒賞、把玩,可謂愛不釋手,一至于宋朝軍隊兵臨城下時,還不愿意舍下靈璧石而逃。這兩塊靈璧石其中一塊為“靈璧石研山”,是李煜之最愛,書畫之用,鑒賞之玩,時刻不離其左右,為李煜終身相伴之石。在李煜被宋太宗用牽機藥毒死之前便將此“靈璧石研山”托付給后代家人收藏,后傳到第三代孫,也就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婦人手里。當時“靈璧石研山”就有兩塊,其中一塊在米芾與其夫人新婚之夜時被其夫人以終貞之禮相送米芾。米芾后來通過蔡京引見認識了宋徽宗,一次酒醉中將此研山視于宋徽宗觀看,宋徽宗看后愛不釋手,意欲索取,被米芾裝瘋賣傻中又奪了回來。后來宋徽宗利用皇權通過蔡京巧取強奪,在“一邊是石頭,一邊是人頭”的情況下,保住人頭就丟掉了石頭,保住石頭就丟掉了人頭”。但若保住了人頭終身變成了冤大頭。在米芾萬般無奈之下,米夫人救夫心切,雙手捧著“靈璧石研山”直闖金殿獻與宋微宗,被宋微宗強納于宮,演出了中國賞石史上最精彩但不光彩的一幕。
宋徽宗封石
宋徽宗酷愛山石,對奇石有獨到的鑒賞力。他為了營造皇家園林——壽山艮岳,搜盡天下名花奇石,并動用了上千艘船只專門從江南運送山石花木。其時,安徽靈壁縣有一巨石,以大船運往京師,需拆毀城門方能進入,上千人都搬不動。石頭入城后,徽宗大喜,御筆賜名“卿云萬態奇峰”。更有甚者,宣和五年,太湖發現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極,不僅賞了夫役每人金碗一只,還封石為侯——名“盤固侯”。
米芾拜石
米芾是宋代的書畫家和玩石大家,他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鑒賞。他任無為州監軍時,一次,看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于是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稱此石為“石丈”。后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后,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
蘇東坡易石
蘇軾號“東坡居士”,賞石、玩石是他的雅好之一。他在湖北黃州任職時,發現“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溫潤如玉,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但得之甚難,只有在江邊嬉戲的孩子們常可摸到。蘇東坡想了個好主意,用糖塊和小孩交易。這樣他先后得二百八十九枚,“大者經寸,小者如棗栗菱芡”。還特意用古銅盆注水供養,時常玩賞,怡然自得。蘇東坡以石為題材寫了不少詠吟佳句:“我持此石歸,袖中有 東海”,“試觀煙去三峰外,都在靈仙一掌間”。蘇軾藏石品位很高,留名的有“小蓬萊”、“仇池石”、“雪浪石”等,其書齋就取名為“雪浪齋”。
范成大賦石
范成大,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紹興年間進士。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性愛石,常抱石哦詩,摩挲終日。曾得一靈璧石,名曰“小峨嵋”,賦之以詩,輯如下:
一石絕似太峨正峰,名曰“小峨嵋”。東坡嘗以名廬山,恐不若此石之逼真也。范石湖作詩以記之:
三峨參差太峨高,奔崖側勢倚半霄。龍跧虎臥起且伏,
旁睨沫水沱江朝。禹從岷墻過其下,莫山著藉稱雄豪。
告成歸來兩階舞,泗濱錫貢備九韶。攬觀此石三嘆息,
仿佛蜀鎮俱茗蕪。惜哉扮擊墮簨虡,輦送淮海還山椒。
降商訖周謹呵獲,磐氏無敢加鐫雕。劉項蝸爭口靈璧,
血漂川谷流腥臊。水官恐此被染涴,氈包席裹吳中逃。
市門大隱闊千祀,苔衣塵網貍孤標。尤物顯晦定有數,
昨日惠顧不待招。我昔西游踏禹跡,署宿光相披重貂。
十年景落臥游夢,摩挲壁畫雙哲凋。天憐愛山欲咸癖,
特設奇供慰寂寥。恍然坐我寶殿上,疑有太古雪未消。
嵌根裳積巧入妙,峰頂箕踞貴不驕。爐煙云浮布銀界,
隙日虹貫凝金橋。其時歲秒臥衰疾,健起放杖驚兒曹。
龍鐘繞圍喜折屐,龜手拂拭寒侵袍。太湖未暇商甲乙,
羅浮天竺均鴻毛。小峨之名神所弄,永與野老歸漁樵。
作詩記我得石友,且以講賞茲丘遭。
米萬鐘嗜石
米萬鐘, 字仲詔,明萬歷進士。萬鐘為米芾后裔,生平愛石,韻事聯翩,人稱“友石先生”。宅僻古云山房,中貯名石,客至壺觴嘯詠,自取所藏,以石娛客,日輪數十返不倦。風流貞潔,土君子稱之。閩人陳衍曾撰《米氏奇石記》一文,被清人孫承澤收人《天府廣記》。
乾隆題石
清乾隆皇帝對產于安徽的“天下第一石”靈璧石情有獨鐘。六次下江南有三次因喜歡靈璧石而繞道靈璧石產地,題詩,題字,留下許多故事。為了能與靈璧石相伴,每次繞道,乾隆總要選采一批較好的靈璧石運回北京故宮。第三次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乾隆再次南巡住在徐州行宮,看到“蟠龍石”,勾起了對靈璧磬云山的回憶,于是決定再去磬云山龍門寺,先到廟里進香,隨后去“玉磬庵”。當時尼姑正在練書法,見乾隆到來,當即雙手合掌口念“阿彌陀佛”。兩人隨即交談起來,當談到靈璧磬石形、音之特點時,乾隆興致很高,尼姑便將自己珍藏的一塊靈璧磬石山峰示于乾隆。乾隆愛不釋手,尼姑看出他有索石之意,但實在舍不得將此石送人,又恐傷了皇上尊嚴,乾隆無奈之下,左顧右盼看到旁邊有盤未下完的棋局,便心生一計要求尼姑陪他下棋,并說:“如果朕下輸了,就將隨身所帶佩玉給你;如果你輸了,就將這塊靈璧石給朕。”尼姑無奈之下,只好與乾隆對弈。雙方都下得十分認真,尼姑棋高一籌,乾隆輸掉了佩玉。乾隆輸掉佩玉心有不快,得不到靈璧石更是身心不安。為了得到靈璧石,乾隆要求尼姑再下三局,尼姑看出乾隆愛石心切,只好將此靈璧石山峰獻給乾隆。乾隆為表感謝,在尼姑書桌上寫下“天下第一石”相贈。
蒲松齡寫石
蒲松齡愛石、詠石、頌石。他一生寫下的賞石詩存世的就有四十多首。他在《 聊齋志異》中的《石清虛》一文,就是他愛石如命的自我寫照。故事以邢云飛好石,見佳石不惜重金求購,配以檀跌,供諸書案,以命相許,共存共亡。偏偏風波迭起,數次為權貴巧取豪奪,典田蕩產相贖,至欲以命殉石。蒲翁筆下對人石感應,天人合一,緣緣相機的刻劃,達到了神化、仙化的藝術境界,是一曲絕妙的石文化樂章。
鄭板橋畫石
鄭板橋是歷史上專攻蘭竹的著名畫家。但是,板橋筆下的蘭竹,往往還伴有千姿百態的山石,這似乎是他墨畫題材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板橋畫石,出于愛石,他愛石之體靜、有骨、有德。他在一幅贈友人的題畫詩中將蘭、竹、石、人并列,喻為有德者之“四美”。他還將石比作君子、雅朋,因而常畫石明心贈友。在朝城縣攝政時,一天興之所至,畫石三幅,分贈膠州高風翰、燕京圖牧山、江南李鱓,因為三者“吾之石友也。”
沈鈞儒集石
現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沈鈞儒對石頭獨有鐘愛,行蹤所及,必留心察訪,攜石而歸,并特制一架子擺放。他收集的各種石頭,大都具有紀念意義。有一塊長圓形淡紅色的石頭,是他參觀列寧住過的拉茲里夫草棚時撿來的;另一塊黑色三角形的,來自鴨綠江國界橋;還有一塊白色的,是參觀羅盛教烈士墓的紀念。抗日戰爭時,他在重慶當律師,友人曾以珠寶翡翠和端硯相贈,他只收下屬于石器的端硯。他的藏石中,有不少是研究地質發展史的生物化石。沈鈞儒對石頭視若珍寶,不忍離開須臾。文人沈鈞儒先生平生愛書愛石,藏有許多富有紀念意義的奇石,書房取名“與石居”。吾生尤好石,謂是取其堅,掇拾滿吾居,安然伴石眠。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