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華炳先生的奇石人生
時間:2013-03-01 來源:磬予石館 作者:林維平 點擊數:
夏華炳,男,1940年生,四川省瀘州市人,漢族,中共黨員,四川財經學院肄業。自幼好石,30多年收藏史,藏石近萬枚。是瀘州市奇石協會創辦人之一,任第一、二屆秘書長。現任華夏奇石館館長、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民族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高級研究員、北京人文大學賞石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香港中華文化藝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及該中心收藏委員會高級鑒定師、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受聘為《寶藏》、《賞石》、《中華奇石》、《奇石探究》、《中華石文化》、《天下第一石》、《中國奇石根藝》、《中國觀賞石科普叢書》等10多家報刊、圖書的顧問、編委。
招驚魂于殆化 收危形于將闌
附魂于石
著名收藏家、鑒賞家、理論家夏華炳先生的奇石人生
一、一個發現者的探尋軌跡
“你從遠古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慨……” 長江從格拉丹東發源流經3600公里,從5400米的海拔高度,逐漸跌落到四川瀘州203米的漫灘,千百萬年形成的無數卵石在130公里的河道上沉積,給予了瀘州人一筆寶貴的物質和文化藝術財富。從小生活在長江邊上的夏華炳先生,以先覺者的敏銳,在人們還鄙夷地稱這些卵石為“土鵝寶”的時候,發現了其蘊涵的巨大文化藝術價值。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夏先生便在當地和國內報刊上大量發表藏石及賞石理論和奇石賞析文章,傾力宣揚長江奇石。
瀘州是一個具有悠久奇石文化傳統的城市,早在北宋時期,瀘州人玩石、賞石就已經成為時尚。北宋詩人黃庭堅詩云:“南極一星天九秋,自埋光影落江流。是公至樂江中物,乞與衰翁似暗投。”(《戲答王獻可居士贈文石》)至明代,瀘州奇石更是聞名遐邇,在林有麟所著《素園石譜》上,瀘州奇石﹙“永寧石”﹚被列于百圖之首。到清朝,瀘州珠子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奇石一條街”了。瀘州奇石的文化傳統讓夏華炳先生沿著歷史的印記,查遍瀘州四縣三區的地方志,同時深入民間調查,調查發現遠在三國時期,瀘州人就喜歡玩賞一種中空有核、搖動能夠發出奇妙響聲的石頭,即現代所稱的“空石”﹙因諸葛亮在瀘州率兵作戰時用它做“飛石”殺敵,故又叫“孔明石”﹚,從而將瀘州奇石文化有據可查的歷史提早了800年。《素園石譜》上的永寧石產自瀘州,也是經夏先生考證后得到確認的。夏先生先后發表了《瀘州奇石是個寶》、《瀘州是個奇石城》和《瀘州長江奇石》等文,并于一九九五年初出任瀘州市奇石協會籌備組秘書長,與幾位石友一起于同年四月共同創辦了瀘州市奇石協會,任第一、二屆秘書長,對瀘州市奇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少年時代夏先生居住的桂花街緊臨珠子街,那些晶瑩剔透的雨花石,以及用雨花石精雕細琢的鏈珠、戒面、吊墜和各種頭飾,經常吸引他駐足觀賞。青年時代的夏先生學習成績優秀,并且全面發展,尤喜文學、哲學、繪畫和音樂。
古人所謂“厚積薄發”。瀘州奇石悠久的歷史淵源、年輕時刻苦涉獵的知識以及廣泛的興趣愛好,為夏先生敏銳地發現長江奇石的文化藝術價值和著手于精深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發現瀘州長江奇石之前,人們所說的瀘州奇石,實際上僅僅指空石和雨花石,而在瀘州130公里的長江河灘上,蘊藏最多的卻是長江天然畫面鵝卵石,大的數尺,小的盈寸,內容豐富,變化無窮,妙趣天成,無人工斧鑿痕跡,這一重要發現,帶給他極大的欣喜。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自然總是美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自從夏先生發現了長江奇石的審美價值之后,便開始了他采集、收藏長江奇石的艱苦歷程。長江邊上,每到江水退去卵石裸露的時節,無論冷風割面,還是大雨傾盆,總會見到他肩背背簍手拿竹撬躬身覓石的身影。夏先生兩次乘坐輪船從宜賓至上海考察長江沿岸水文、地質和卵石分布狀況,多次親臨金沙江、檜溪河、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永寧河、赤水河、沱江、嘉陵江等地覓石、考察,行程上萬里,采石近萬枚,成為收藏長江奇石品種最多,品位很高的一位收藏家。
二、創立中國奇石學和科學賞石觀
南朝齊梁時無神論思想家范縝在《神滅論》中說:“形存則神(魂)存,形謝則神(魂)滅。”以此推論,正如刀刃與鋒利的關系一樣,刀刃沒有了,鋒利也就談不上了。基于這一認識,夏華炳先生把“附魂于石”的工作作為他研究奇石的主攻方向。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第一個提出“奇石學”概念,將奇石文化當作一門學科來研究,并于1997年寫成了中國第一部奇石學專著《奇石學基礎》,創立了中國奇石學 。該書用“奇石定義”、“奇石名稱”、“奇石之奇”、“奇石之美”、“奇石價值”、“尋覓奇石”、“奇石分類”、“奇石等級”、“奇石鑒賞”、“奇石命名”、“奇石題詞配詩”、“奇石收藏”、“奇石與健康”、“奇石賞析30篇”、“奇石學淺談”、“奇石文化史探”等篇章架構起奇石學理論體系,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奇石理論的各個基本問題和主要問題,將科學的意義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賦予了沒有生命的奇石,使之外延為一種有生命的美。該書的問世,在奇石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好評如潮。正如中國觀賞石協會科學顧問、北京大學奇石研究會顧問、《中華石文化》報首任主編侯康乙先生所說:“《奇石學基礎》的出版,讓人們從簡單的感性欣賞逐漸理性化,提高了奇石文化理論水平和奇石鑒賞能力,幫助人們走進奇石世界這座神奇的殿堂”、“讓人讀后如獲美石,愛不釋手”、“該書業已成為奇石界傳道、授業、解惑的必讀書和教科書”。
晉代著名文學家謝靈運評屈原所著《招魂》一詩云:“招驚魂于殆化,收危形于將闌。”附“魂”于石的工作是十分艱難的,一些專家學者在褒揚《奇石學基礎》一書的同時,也指出了該書的不足。專家學者的中肯意見,使夏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奇石之“魂”是否只反映在奇石本身的審美價值上,是否還有更深刻的含義?夏先生在對古今中外數千年的賞石理念和賞石實踐做了總結性的比較研究之后,使自己的理論得到了升華,將奇石欣賞這個奇石文化的基礎和核心放在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考上。夏先生于2001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賞石理論專著《賞石理論與實踐》,在本書中,夏先生率先提出“科學賞石觀”概念,在歷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科學賞石觀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思想”,理論聯系實際,將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認識,自覺運用到奇石欣賞的全面、系統研究中去,創立了科學賞石觀,從而確定了奇石的“魂”之所在!由此,夏先生將中國奇石理論研究牢固地建立在人類最先進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之上,在良莠不分的眾多賞石理念紛擾中為中國奇石文化指出了一條健康發展的光明大道。
夏華炳先生是一位勇于創新的理論家。他在對奇石理論全面系統的探討中,深入思考,敢為人先,提出了許多新概念,開拓了奇石研究新領域,熟讀夏先生著作的人稍加思索便可說出奇石定義、奇石三大構成要素(石質物體、天然生成、可供觀賞)、奇石的四項審美特性(新奇性、獨特性、稀有性、意外性)、奇石的六大觀賞要素(質、形、色、紋、象、意)以及幾類基本種類奇石;他還提出了被石友們所熟知的奇石的分類原則、奇石分類體系、奇石等級劃分及各個等級的標準、奇石欣賞的地位、奇石鑒評的基本原則、奇石欣賞的范疇、全息欣賞、奇石觀賞內容的不確定性等新思想;填補了奇石理論的一些空白,如奇石文化起源、中國奇石文化的特殊性質、中國第一個賞石家和奇石理論家——孔子及其思想對中國奇石文化的影響、張輪遠對中國奇石文化的承前啟后的作用、中國奇石文化在新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突破性成就、關于奇石鑒評和奇石鑒評標準的論述,以及從事奇石鑒評工作的總結等。夏華炳先生的這些獨創性的思想、理論和判斷,是對奇石文化做出的重大貢獻,加快了奇石理論的發展,在奇石界早已深入人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三、執著的追求造就了杰出的專家
夏華炳先生在他的《奇石學基礎》和《賞石理論與實踐》兩部專著之外,還有200余篇石論、石文和40余首石詩及260余枚藏石在《石道》、《賞石》、《石語》、《寶藏》、《中華奇石》、《賞石文化》、《國際盆景賞石》、《地質勘查導報?觀賞石天地》、《中華名家藏石大觀》、《中國當代藏石名家名品大典》、《收藏》、《花木盆景》、《中國藝術報》、《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當代文庫》、《當代專家論文精選》、《共和國60年重大獲獎理論成果匯編》等90多種圖書、報紙、雜志上發表;數百枚藏石10余次在中央電視臺、省市電視臺和歐洲電視臺播出。湖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奇石美學論集》作者江柳先生稱贊夏先生說:“感謝你送的兩本著作!……你是學者型的,造詣很深,經驗豐富,才華橫溢,并且深思善辯,有汪洋姿肆,敢于開拓的精神。”廣西東方石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理事長、加拿大雅石會顧問、原《賞石文化》主編馬鴻斌先生評論夏先生說:“他在長期鑒賞與收藏以長江石為主的各類奇石中,積累了深厚豐富的賞石實踐經驗,他是一個具有較高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集收藏、鑒賞和研究于一體的學者。
鑒于夏華炳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聲望,他先后受聘為北京人文大學賞石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香港中華文化藝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和該中心收藏委員會高級鑒定師、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高級研究員、中國均明藏石拍賣鑒評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他多次受聘擔任“第五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奇石博覽會”、“中國?昆明?東盟石文化博覽會”、“中國觀賞石博覽會2007‘走進奧運’北京邀請展”等展會專家、評委、監評委、評委主任、鑒評部長等職。他多次應邀出席“廣東陳村花卉世界首屆國際盆景雅石博覽會理論研討會”、“首屆華夏雅石藝術論壇”、“第七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國際賞石高峰論壇’”、“首屆中國高校觀賞石課程教育與教學研討會”等學術會議,并在會上發表演講。他的業績已被錄入《二十世紀中國收藏家大全》、《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名人錄》、《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年鑒》等90多部名人詞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收藏奇石、研究奇石文化的三十余年歷程中,夏華炳先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先進文化方向,努力追求著崇高的思想和藝術境界。為提高中國奇石文化品位,推動奇石文化高等教育的發展,即將步入古稀的他,協助云南省觀賞石協會連續舉辦了兩屆全國高校奇石學教學、教材研討會。我們期待著夏華炳先生在附魂于石的不斷探索中,為中國奇石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簡介:林維平,中學高級教師、副校長、瀘州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瀘州市關工委德育團副團長。
TAG 標簽: 奇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