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8]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 隕石奧秘無窮
時間:2013-05-19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曹嫻 胡信松 點擊數:柯作楷和他的“寶貝”——2噸多重的大型隕鐵石“Campo”。
5月18日,首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湖南會展中心一樓展廳最東頭,柯作楷的“信天星”展位最是熱鬧,觀眾絡繹不絕。
外行的觀眾,往往會被那塊“游”著780條魚的巨型化石以及來自于2.4億年前的貴州龍化石所吸引,驚嘆之余拍照留影;而一些愛好隕石的內行人士,都是直奔展位前那塊2噸多重的大型隕鐵石“Campo”而來。
安徽岳西縣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宋必碩就是慕名而來,一見到“Campo”就贊不絕口;貴州安順市的一位“石友”,一到展位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柯作楷挑選隕石,最后相中了一塊31公斤的鐵隕石……
“開展3天來,成交額有近百萬元吧。”對于記者關注的成交成果,柯作楷卻表現得很淡然。他說,目前隕石的售價,從每公斤幾百美元至每克幾千美元不等。但實際上,隕石的價值是難以用價錢來衡量的。
“外星來客”奧秘無窮
隕石一般分為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三大類,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
1990年,從中國地質大學巖石學博士畢業后的柯作楷,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塊隕石,從此開始隕石收藏。
目前,他擁有幾千顆重量共達3噸多的隕石,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隕石品種。除了本次礦博會上展出的“Campo”,在俄羅斯發現的20多公斤的橄欖隕鐵“Seymchan”、今年俄羅斯隕石雨中一顆392克的沖擊隕石,都是柯作楷的收藏珍品。
而最令柯作楷驕傲的是,他還擁有一顆叫做“黑美人”的火星隕石NWA7034和一顆32克的疑似水星隕石NWA7325。
“黑美人”于2011年在摩洛哥撒哈拉大沙漠被發現,科學家認為這塊太空隕石可能是源自火星地表或地殼的首塊隕石。其中最驚人的研究發現是,這塊隕石的水分子含量大約為百萬分之6000,比其他已知隕石的水分子含量高10倍,這表明當火星形成時存在水活動。由于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生命體,但火星演變成如今干燥寒冷狀態的過程卻是一個謎,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地球化學上最‘富有’的一塊火星隕石,以后的進一步研究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而那顆疑似水星隕石的稀有之處在于,這個“外星來客”是綠色的,不同于以往發現的隕石。美國科學家認為,它可能來自水星,或來自其它較小,但性質與水星相似的星體。“美麗的背后是新的科學迷霧。”柯作楷笑著說。
“隕石的仆人”
與隕石打了20多年交道的柯作楷,在國內外的隕石收藏交易圈中已是赫赫有名。此次礦博會,對他來說還不僅是一個家門口的展示平臺。17日晚上,來自南美、俄羅斯、摩洛哥、美國等地以及國內的50多名知名“星友”,就借此次礦博會之機來到長沙,在柯作楷經營的白沙源茶館一聚,一邊品茗一邊交流,其樂融融。
為了尋獲來自世界各地的隕石,柯作楷20余年間游歷了大半個地球,同時也耗費了高達千萬的家產。然而,他的信念卻一直很簡單。他認為自己就是“隕石的仆人”。因為要花費大本錢得到它,要鉆研它的個性、了解它的分類,要保管好它不能讓它生銹得病,最后,還得給它找個好藏家。
雖然“200年前連科學家都不清楚隕石到底從何而來”,但隨著認識的推進,如今收藏隕石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柯作楷這樣描述這個圈內的生態環境——“用它,科學家希望解開物質和生命的來源與進化;用它,風水大師希望頓開茅塞、預見未來;用它,投資客希望囤積居奇、獲取超值回報;用它,愛好者希望找到收藏的喜悅。”
5月16日,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教授,在應邀來長出席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高峰論壇后,興致勃勃來到柯作楷的“信天星”展位前,對他這么多年來堅持隕石收藏與研究深表贊賞,把隕石加工成首飾,提高普通百姓對隕石的了解,歐陽自遠認為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好事。
省內“星友”僅10人左右
柯作楷說,目前湖南的隕石收藏者應該在10人左右,并有一定的交易量。對于有意收藏隕石但鑒別能力有限的購買者,柯作楷提出3點建議:一是網絡購買需謹慎;二是每一顆隕石都必須有一個經過國際隕石協會命名的名稱,并經官方公布;三是可以通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進行鑒定,真正的隕石專家即便通過照片一眼都能辨出真假。“當然,我也能一眼看出來。”柯作楷笑著自信地說。
外表并不起眼的隕石,也許就是來自于我們看到的某顆閃爍的星星。降落到地球上后,“隕石的外表并沒有光芒,但它所啟迪和照耀的是人類在茫茫宇宙中探索的心智。”柯作楷說。2012年,他創辦了“信天星”,這也是國內最早的隕石首飾品牌之一。對于“拾星人”柯作楷來說,通過隕石首飾,人們可以披一縷星光戴在身上,感受來自宇宙的信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