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給奇石配座 圖
時間:2022-01-17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曹文慶 點擊數:有了奇石,多數人都會想到要給它們配座。而為什么要給奇石配座,卻未必講得清。也許有人會說,是為了把奇石放穩和藏拙補缺或展示主要觀賞面。但有些奇石無座照樣能放穩,也沒有拙要藏、缺要補,更不是一定要有座才能展示主要觀賞面,人們卻依舊會樂此不疲地要給奇石配座!很明顯,為了把奇石放穩等理由不成立,至少不充分。即人們要給奇石配座應該另有原因。
《嬰戲圖》27×16×12(cm)四川長江石 收藏:尚文石
奇石并非人們生活用品,沒有實際生活用處,唯一功能是供人賞玩,讓人通過賞玩獲得精神享受。奇石之所以能讓人通過賞玩獲得精神享受,就在于奇石是美的。人們賞玩奇石行為,其實就是在感知美、獲得美感,從而得到精神滿足。由此決定了美才是奇石的最根本屬性,并且是奇石的存在基礎及唯一意義所在。換言之,就是所有奇石一定都是美的,也應該是美的,不美的奇石完全無法想象。這些認識,本人已經在一些雜志發表的多篇文章中論述過,不再重復。
《絲路長歌》35×25×10(cm)四川長江石 收藏:尚文石
只是美很特殊,本質上屬于人的認識,乃主觀事物,而其存在又必須以客觀事物做依托,所以是“以客觀形式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東西”(見易中天著《破門而入——美學的問題與歷史》第六講)。說得直白些,就是美實際就是人感覺某事物美而已。人若是感覺某事物不美則它就是不美!因此使得,不同的人面對相同事物,包括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對該事物美還是不美的判斷也經常有差異。比如海霧,岸上的人可能覺得美,如夢如幻!而海中航行的船上的船長、水手、乘客就未必覺得美,正危險恐懼!那些岸上的人在此刻轉到船上,他們覺得海霧很美的心情怕是也會立馬消失!那些船上的船長、水手、乘客在回到岸上并隔了一段時間后再講該經歷時,則可能又眉飛色舞、神氣十足……
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包括他們所處位置、時間發生改變后,對同樣的海霧美還是不美的判斷之所以有差異,就在于“距離”不同。岸上的人看到的海霧,及從船上回到岸上并隔了一段時間的人再講起的海霧,都無關其自身安全等利害,也就相當于是在遠遠地“隔岸觀火”,能慢慢欣賞,所以感覺到好看,美呀!而船上的人看到的海霧,及岸上的人轉到船上后再看到的海霧,則都與其自身安全密切關聯,是接近甚至已處于險境,正提心吊膽,只感覺到恐懼,那還顧得上美呀!即人們要感覺一個事物美還是不美,離該事物遠近是重要條件。人們覺得美的事物,都一定與自己有“距離”,缺少“距離”則大多難以覺得美。
但要注意,該“距離”并不純指物理性的,也包含心理作用,往往會與對人有無利害相關。像海霧即便是就在岸上人跟前,因無關其安全等利害,他們也會覺得離自己遠,和自己有“距離”,反之亦然。故此,美學中常稱其為“心理距離”(見朱光潛著《悲劇心理學》第二章)。而且,現實中應用“心理距離”的情況很普遍。比如,戲劇演出要有舞臺,讓演員畫夸張的妝、說話用舞臺腔等,就也是在設置“距離”,暗示是演戲,再曲折、纏綿或悲憤的劇情,也無關觀看者利害,因此觀看者覺得美,直呼過癮!再比如,書法繪畫作品都要用專用紙張、布帛等,并裝裱或加框、掛在墻上等,也屬于設置“距離”,暗示其擁有不一般地位,且也無關觀看者利害,所以觀看者覺得美,連聲贊嘆!等等。
奇石一定都是美的。而奇石的美同樣屬于人的認識,需要靠人們感覺確定。即奇石的美,實際就是認定它們是奇石的人覺得它們美,并因此認定它們是奇石。它們在被人認定是奇石之前,都是自然石。而被人認定是奇石后,就不再是自然石,而是已經與自然石有區別。由于奇石能供人賞玩,自然石卻無所謂能否供人賞玩。人們也正因為已認定它們是與自然石有區別的奇石,所以才會用力氣、下功夫把它們從野外采集回去,清除塵垢、命名題記,直至配上專用座,擺上幾架桌案賞玩、展示,或要珍藏密斂等,繼而越來越喜歡,覺得美!并更加確信它們是奇石,非荒野多到數不勝數、唾手可得的自然石可比。
而奇石的被人認定是奇石而不再是自然石的過程,包括人們在認定它們是奇石之后為它們付出的采集、除垢、命名題記等所有勞動,則都是在讓它們與自己的先前身份自然石產生“距離”,使它們看起來越來越不像自然石,原來越像是真與自然石有區別!可真有區別嗎?看外表肯定沒有。盡管它們已離開野外、少了塵垢,但質地、皮色、紋理乃至外形等實體特征仍與自然石無異。于是,給它們配座就有了大用場。由于配座差不多是人們為它們付出的所有勞動中唯一肯定要留下實物的,并以此為標志,使它們與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座的自然石有了顯著區分。
而且,人們通過配座,以及采集、除垢、命名題記等所有勞動,在奇石與自然石之間創造出來的“距離”,實際也屬于是奇石與人之間的。由于自然石很常見,人們容易接觸獲得,荒野中多到數不勝數、唾手可得嘛!所以是與人較近即缺少“距離”的。奇石卻相反,人們不易接觸獲得,不然誰會愿意為它們付出配座以及采集、除垢等眾多勞動呀!因此就是與人較遠即有著“距離”的。何況,即便是人們能接觸哪怕已經得到了,奇石與人之間也還是要隔著一個座的“距離”,且該“距離”顯著可見。加之,奇石并沒有實際生活用處,無關人們利害,使得人們面對它們時就只剩下欣賞,感覺它們好看,真美呀!
事實上,給奇石配座,與給戲劇演出設立舞臺很相像。在戲劇表演中,雖然化妝、說舞臺腔包括使用道具、幕布甚至于賣戲票等行為,與舞臺一樣,均能剪斷觀眾與現實之間聯系,具有設置“距離”作用。但作用最大的,卻唯獨舞臺。人們談到演戲總要說“搭臺唱戲”,就是佐證。由于舞臺都要有實物,且必不可少。即便在沒有真舞臺時,也要拉繩子甚或在地上畫線隔出塊場地,當成是舞臺應急。其它行為則未必。人們給奇石配的座,不少人習慣稱為“底座”,但廣西柳州等地有一些老師堅持要稱為“臺座”。細琢磨還真是稱“臺座”貼切,它本來就屬于人們專為奇石搭建的能顯現其美的“舞臺”嘛!在人們為奇石設置“距離”所付出各種勞動中,它也是作用最大的,并有實物,且不可或缺。
有些人可能還有疑惑,覺得有些奇石似乎是不需要配座的,卻一樣能與自然石區分,并讓人們覺得它們是美的。比如,人們只是把奇石放在臺案或席墊上,包括放入杯盤碗碟或置于園林庭院中,甚至安設在一些近些年新出現的特制水缸、水槽內,甚或純屬手玩,等等。這些看似沒有或不需要配座的奇石,其實不是真的就都沒有配座,而是在用別樣的“座”替代。臺案、席墊、杯盤碗碟、園林庭院和水缸、水槽包括人們的手就是。由于臺案、席墊等乃至于人們的手也都在承擔著與一般意義配座一樣的角色任務,也是在創造“距離”使人們覺得奇石是美的,僅形式較特殊而已!并非有奇石是真沒有或真不需要配座的。
就是說,奇石是確實都有座或需要配座的。奇石是需要依靠配座設置出與人之間顯著“距離”的,并以此使人們覺得它們確實是美的。只是,美學也要求這些顯著“距離”須是“適當的”(見朱光潛著《談美》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篇)。像搭建戲劇演出舞臺,就需要做到舞臺離觀眾的遠近甚至包括舞臺的大小、高矮等都適宜,從而達成“適當的”“距離”效果。給奇石配座同樣有學問。其中的用臺案、席墊、杯盤碗碟等別樣形式代替一般意義配座,包括本文開首提到的放穩、藏拙補缺和展示主要觀賞面,乃至于配飾等,就屬學問,目的都是讓奇石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適當的”。
當然了,給戲劇表演設立舞臺、讓演員化妝等等,都是為戲劇內容服務的,是為了把戲劇內容更好地表達與顯現出來,甚至于它們已經是由戲劇內容規定好的。它們都服務于戲劇內容,屬于輔助性質,有了會更好。但沒有它們戲劇內容一樣能被展示,所以也有無舞臺、無化妝的清唱等。同樣道理,給奇石配座等,是為奇石內容即奇石的美服務的,是為了把奇石的美更好地表達與顯現出來,甚至于它們已經是由奇石的美規定好的。它們都服務于奇石的美,屬于輔助性質,有了會更好,但沒有它們奇石的美能被展示,所以也有無座的裸石被買賣等。
至此,就很清楚了,人們之所以要給奇石配座,根源在于奇石一定都是美的。人們是要通過配座,給奇石與人之間設置顯著且“適當的”“距離”,使人們覺得奇石就是美的,并以此實現與奇石的一定都是美的特性的相互呼應!即人們要給奇石配座的真正原因,實際就是為了美,或者說是為奇石的美服務的,使奇石的美得到更充分表達與顯現,從而讓人們覺得奇石確實都是美的。
作者簡介:
曹文慶,網名尚文石。河南盧氏人,供職于中國石化所屬中原油田。接觸石頭10多年,在各地專業報刊發表奇石理論文章20余篇,有小公眾號《看石說文》自樂。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
- 15590178850 評論 為何要給奇石配座 圖:底座是配角 奇石是主角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