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天然奇石林苑 感悟賞石文化
時間:2013-06-13 來源:中國雅石網 作者:朱林勇 點擊數:
賞石文化,是人類石文化現象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基本內容是以天然石(而非石制品)為主要觀賞對象,以及為觀賞天然奇石而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原則與方法。包括賞玉文化、園林景觀奇石等多個方面,其歷史要比石器文化晚得多。即使如此,中國先秦時期就已有相關記載,而黃帝更被認為是早期賞石文化發起人。另一方面,由于東、西方民族在歷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顯著差異,東方賞石文化與西方賞石文化是分別經歷了各不相同的發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內容和特色在許多方面也截然不同。
【賞石的歷史】
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為現貨對象的活動方面,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據《闊子》載:“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現焉。”
其實,遠在此前的商、周時代(公元前廿世紀),作為賞石文化的先導和前奏——賞玉活動就已十分普及。據史料載:周武王伐封時曾“得舊寶石萬四千,佩玉億有萬八”。而《山海經》和《軒轅黃帝傳》則進一步指出:黃帝乃我國之“首用玉者”。由于玉產量太少而十分珍貴,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
因此,中國賞石文化最初實為賞玉文化的衍生與發展。《說文》云:“玉,石之美者”,這就把玉也歸為石之一類了。于是奇石、怪石后來也常躋身寶玉之列而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上貢物品。《尚書·禹貢》曾載:當時各地貢品中偶有青州“鉛松怪石”和徐州“泗濱浮磐”。
顯然,這些300O多年前的“怪石”和江邊“浮磐”都是作為賞玩之物被列為“貢品”的。很可能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寶玉或石雕、石刻制品)為觀賞對象的可移動玩物。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園圃(早期園林)的出現,賞石文化首先在造園實踐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從秦、漢時代古籍、詩文所描述的情景得知,秦始皇建“阿房宮”和其他一些行官,以及漢代“上林苑”中,‘點綴的景石頗多。即使在戰亂不止的東漢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代,一些達官貴人的深宅大院和宮觀寺院都很注意置石造景、寄情物外。東漢巨富、大將軍梁冀的“梁園”和東晉顧辟疆的私人宅苑中都曾大量收羅奇峰怪石。南朝建康同泰寺前的三塊景石,還被賜以三品職銜,俗稱“三品石”。
南齊(公元五世紀后葉)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其“樓、觀、塔、字,多聚異石,妙極山水”(《南齊·文惠太子列傳》)。1986年4月,考古學家在山東臨肪發現北齊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魏威烈將軍長史崔芬(字德茂,清河東武人)的墓葬,墓中壁畫多幅都有奇峰怪石。其一為描繪古墓主人的生活場面,內以庭中兩塊相對而立的景石為襯托,其石瘦峭、鼓皺有致,并配以樹木,表現了很高的造園、綴石技巧。這幅壁畫,比著名的唐朝武則天章懷太子墓中壁畫和閻立本名作《職貢圖》中所繪樹石、假山、盆景圖
賞石文化,又提早了100多年。可見,中國賞石文化早在公元二世紀中葉的東漢便開始在上層社會流行;到南朝(五、六世紀),已達相當水平。 公元六世紀后期開始的隋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后又一個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繁榮昌盛的時期,也是中國賞石文化藝術昌盛發展的時期。眾多的文人墨客積極參與搜求、賞玩天然奇石,除以形體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園,點綴之外,又將“小而奇巧者”作為案頭清供,復以詩記之,以文頌之,從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賞更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
這是隋唐賞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開創了中國賞石文化的一個新時代。曾先后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紀初、中葉)手下擔任過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莊”,其中的怪石與奇花異樹在當時就極負盛名,號稱各地奇石“靡不畢致”,而奇石品種之多,僅有名號者既達數十余種。李德裕“平泉山莊”和詩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園藝術和景石,點綴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
大詩人白居易不僅有許多賞石詩文,他的《太湖石記》更是反映唐代賞石盛況及文化水準的代表作之一。白居易在文中最早介紹了古代賞石品級的分等情況。
他首先記述了好友、逐相牛僧孺(封號“奇章郡公”)因“嗜石”而“爭奇聘怪”,以及“奇章公”家太湖石多不勝數而牛氏對石則“待之如賓友,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的情形,接著稱贊了牛僧孺藏石常具“三山五岳、百洞千整……盡縮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的妙趣;最后還介紹說:“石有大小,其數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陰。曰:‘牛氏石甲之上,乙之中,丙之下’……等。在白居易眼里,牛僧孺實為唐代第一藏石、賞石大家。
【賞石的詩】
宋代(十世紀中葉至十三世紀末)是中國古代賞石文化的鼎盛時代,北宋徽宗皇帝舉“花石綱”,成為全國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導,達官貴族、紳商士子爭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賞玩,一度成為宋代國人的時尚。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如米芾(字元漳)、蘇軾(號東坡)等賞石大家,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舜欽等文壇、政界名流都成了當時頗有影響的收藏、品評、欣賞奇石的積極參與者。
宋代賞石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出現了許多賞石專著,如杜紹(字季陽)的《云林石譜》、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譜》、漁陽公的《漁陽石譜》等。其中僅《云林石譜》便記載石品有 116種之多,并各具生產之地、采取之法,又詳其形狀、色澤而品評優劣,對后世影響最大。又據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集·怪石辨》載:“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巖岫聳秀、嵌之狀,可登幾案觀玩。”足見當時以”怪石”作為文房清供之風已相當普遍了。
以書畫兩絕而聞名于世的北宋米芾是11世紀中葉中國最有名的藏石、賞石大家。他不僅因愛石成癖,對石下拜而被國人稱為“米癲”,而且在相石方面,還創立了一套理論原則,即長期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皺”四字訣。其實當時癖石者甚眾,米芾只是其中之一罷了,“愛石而癖”絕非米氏所獨鐘者。據文獻載:“米嘗守漣水,地接靈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名,入室終日不出。”當時有位監察使叫楊杰的,“知米好石廢事,往正其癖”。
但正當他老先生振振有詞地教訓米芾時,“米徑前以手于左袖中取一石,其狀嵌空玲瓏,峰巒洞穴皆具,色極清潤。米舉石宛轉翻復以示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殊不顧,乃納之左袖。又出一石,疊峰層巒,奇巧更勝,楊亦不顧,又納之左袖。最后又出一石,盡天畫神樓之巧;又顧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忽曰:‘非獨公愛,我亦愛也!’即就米手攫得徑登車去。”這個故事十分生動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家奇石多小巧玲嚨、富于山水畫意的天然特色,和當時上層社會愛石、藏石的濃厚風氣。 代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均處低潮,賞石雅事當然也不例外。大書畫家趙孟頫(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是當時賞石名家之一,曾與道士張秋泉真人善,對張所藏“水岱研山”一石十分傾倒。面對“千巖萬壑來幾上,中有絕澗橫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嘆“人間奇物不易得,一見大呼爭摩娑。米公平生好奇者,大書深刻無差訛。”這一時期,在賞石理論上無大建樹。 明清兩朝(十四世紀中葉以后)是中國古代賞石文化從恢復到大發展的全盛時期。在這數百年間,中國古典園林從實踐到理論都已逐漸發展到成熟階段。
明代著名造園大師計成(字無否)的開山專著《園冶》;明·天年間王象晉的《群芳譜》;明·李漁的《閑情偶記》;明·文震亨的《長物志》等相繼問世。他們對園林堆山疊石的原則都有相當精辟的論述。“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長物志》)之說,至今仍是‘小中見大’的典范。明·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論·異石論》,張應文的《清秘藏·論異石》,尤其是萬歷年間林有麟圖文并茂、長達四卷的專著《素園石譜》等,更是明代賞石理論與實踐高度而全面的概括。林有麟。
不僅在《素園石譜》中繪圖詳細介紹了他“目所到即圖之”、且“小巧足供娛玩”的奇石一百一十二品;還進一步提出:“石尤近于撣”、“蕪爾不言,一洗人間肉飛絲雨境界”,從而把賞石意境從以自然景觀縮影和直觀形象美為主的高度,提升到了具有人生哲理、內涵更為豐富的哲學高度。這是中國古代賞石理論的一次飛躍。 清·沈心(乾隆年間人,自號“孤石翁”)的《價怪石錄》,陳元龍的《格致鏡原》,胡樸安的《奇石記》,梁九圖的《談石》,宋的《怪石贊》,高兆的《觀石錄》,毛奇齡的《后現石錄》,成性的《選石記》,王的《石友贊》,諸九鼎的《石譜》和谷應泰的《博物要覽》等數十種賞石專著或專論,共同把中國傳統賞石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長篇小說《石頭記》(即《紅樓夢》) 的出現,北京圓明園、頤和園的建造,從一定意義上說,都是賞石文化在當時社會生活與造園實踐中的生動反映。
【東西方賞石文化之差異】
一般來說,東方賞石文化比較注重人文內涵和哲理,有比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觀賞主體(自然石種、天然石形)往往豐富多彩,甚至可隨心所欲、因人而異;而西方賞石文化則比較注重科學和歷史的內涵,有比較直觀、明確和科學的理念,其觀賞主體常以各種動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礦物晶體與標本為主。
因此,可以這樣認為:東方賞石文化實際上是東方民族傳統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價值觀)在現賞石領域中的反映與延伸;而西方賞石文化則主要是某些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在具觀賞價值的自然物(石頭)方面的展示和印證。
奇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很多奇石世界的珍奇罕品.有一種不加人工改變形態的神奇石頭足可給你耳目清新的震撼.這就是自然給我們的禮品---奇石! 英文名稱:strange stone 。picturesque stones
奇石,系指形狀不一般的石頭,其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同尋常,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或審美習性,可供觀賞把玩,或者出于賞玩目的的買賣經營。奇石的基本看點和主打賣點是一致的,皆屬自然天成。奇石在中國歷史上又稱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幾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異石、孤賞石等,中國臺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 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在觀賞和應用上可分成五大類:
第一類謂"天然風景石",如黃山"飛來石"、云南"石林"、桂林"駱駝石"、福建平潭縣的石海獅礁石等。
第二類謂"庭園景石",是庭園堆山疊石、散石點綴、孤石欣賞與造景,形體較大,置于室外庭園中的自然奇石,如太湖石、斧劈石、靈璧石等。
第三類謂"盆景石",是制作大、中、小型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用的石材。
第四類謂"石工藝",是以某些天然觀賞石為原料,以人工加工為主成形的工藝品,如石刻、石雕、石硯、印章等。
第五類以室內陳列布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別致,并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
狹義的觀賞石范疇。它包括千姿百態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動的象形石、色彩艷麗的圖案石和紋理石、剔透晶瑩的礦物晶體、富有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價值的事件石和紀念石等,也包括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圖紋,經切割或研磨,配以幾架裝飾的大理石等圖紋石或色彩石。
追尋歷史
《云林石譜》墨石在石器時代,人類開始用石頭制做勞動工具、生活用具和防身武器。后來又用石頭制做禮、樂、祭祀用品。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人類的進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之后,逐漸產生了審美意識和美的需求,原來單純作為生產、生活器具用品的石頭,也被逐漸賦予了欣賞和玩樂的這種新的功能和用途。這就是奇石和奇石文化發生的根源及奇石文化歷史的發端。
考古發現,我們的祖先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已經選用質地優良,色彩美麗的石頭作為制做石器的材料。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制做石器的材料已有礫石、瑪瑙、石墨、石髓和玉髓等。奇石作為獨立的天然觀賞品,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約五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尚未完全擺脫蒙昧狀態時,就開始玩賞色彩艷麗的雨花石了。在其后的約一千年時間里,奇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欣賞和重視。《史記》:“厥貢……鉛、松、怪石。”“貢璆、琳、瑯玕。”“其篚玄 璣組。”夏禹規定的這些貢品說明,當時奇石已被視為珍寶,在部落上層人物中玩賞奇石是相當普遍的事情,民間肯定也有不少奇石愛好者。
夏代至兩漢時期,奇石神話、傳說、故事廣為流行,奇石民歌、民謠廣泛傳唱,各種奇石的相繼發現,并被搜集、記載于《詩經》、《論語》、《楚辭》、《山海經》、《淮南子》等許多對后世有重大影響的典籍之中;孔子、屈原、司馬遷等一些大作家、大詩人、大思想家將自己對奇石的深刻認識,巧妙地運用于他們對社會的觀察和理解,并精彩地記述在他們的著作里面。這個時期是奇石文化初步形成之后,開始發展壯大,并深深扎根于中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關鍵時期,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奇石文學和奇石理論的形成,及其以文字形式的傳承,奠定了中國奇石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決定了中國奇石文化發展的方向。
三國至中華民國是中國奇石文化大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奇石文化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大批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加入到愛石藏石隊伍中來,其中許多人成了大藏石家、大賞石家或大理論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牛僧孺、李德裕、李煜(南唐皇帝)衛賢、蘇軾、米芾、黃庭堅、蘇漢臣、趙佶(宋徽宗)、趙孟 、徐霞客、楊治卿、曹雪芹、蒲松齡、鄭板橋、袁耀、石濤、沈鈞儒等。
二是出現了一批奇石專蓍,對奇石和奇石文化活動有了較詳的記述,初步總結了奇石研究的理論成果,如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記》,宋代杜綰的《云林石譜》、明代林有麟的《素園石譜》、清代成性的《選石記》、民國張鴻釗的《石雅》和張輪遠的《萬石齋靈巖石大理石譜》等。專著及有關奇石各種著作中,記載了歷代發現的大量奇石,以及這些奇石的產地、特征、軼聞趣事,對奇石做了分類,提出了鑒賞標準,劃分了優劣等級,為奇石文化科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形成了奇石與中國詩、文、書、畫和園藝相結合的觀賞方法和活動形式,豐富了奇石文化活動的內容,有利于深入發掘奇石的文化內涵,吸引了大批文化精英加入到愛石藏石隊伍中來,增強了奇石的觀賞性,提高了奇石和奇石文化的品位。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近30年來,奇石文化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中華奇石天然形成的具有觀賞、玩味、陳列和收藏價值的各種石體,包括一般未經琢磨而直接用于陳列、收藏、教學或裝盆、造園的巖石、礦物、化石和隕石等。
它具有以下8個特點:
天然性 奇石通常是渾然天成且保持天然產出狀態。精雕細刻者,已跨入工藝美術品行列,不屬于奇石范疇;采用現代工藝、技術制造與天然品相同、相近的人造品(如合成的礦物晶體、用方解石碎片合成的鐘乳石)或對奇石的某個主要部位進行加工制作成的仿冒品(如對礦物晶體染色、加工晶面等),均不歸入奇石之列。
奇特性 奇石在色彩、形態、質地、紋理、圖案、內部特征等方面往往表現出妙趣橫生或生動形象等特點,成為“新、”、“奇”、“異”、“獨”、“特”的奇礦異石。如“中華奇石”、“文字石”,“阿詩瑪”頭像造型石,方解石、紅柱石、天青石“石花”,綠柱石“水膽”,含胚胎的恐龍蛋等。
稀有性 “物以稀為貴”。奇石只有獨一無二,罕貴難求者,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獨領風騷,如貴州產的貴州龍,湖南產的雄黃和花香石等,一直是博物館、陳列館、藏石家們的搶手貨。
寶玉石通常是稀有的,但一般來說,作為寶玉石原料的巖石、礦物晶體或礦物集合體不應作為奇石。奇石與寶玉石的界線在于:若礦物晶體或礦物集合體、巖石作為寶玉石的原料,加工成寶玉石或藝術品之后,其經濟價值超過奇石,就應將它作為寶玉石;相反,加工后的經濟價值不如作為奇石的價值高,則應屬奇石之列。
科學性 某些奇石包含深奧的科學道理,反映某一階段的科學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如隕石、南極石等。目前,國際上對收集隕石具有濃厚的興趣,并用某些隕石制作高檔制品。
藝術性 奇石能夠給人回味,產生美感、聯想和激情,從賞石中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美學水平。如一塊“月亮”石和一塊“美女”石組合在一起,就會給人“嫦娥獨居月宮伴清寒”的聯想,想到“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
奇石呈現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石質藝術品。從某種意義上講,奇石強調的是人們主動發現的天然藝術,而不要求精湛的人為加工藝術。人為的藝術加工很難保留自然作用所賦予礦物、巖石和古生物化石等的天然魅力、給予 人們浮想聯翩帶來的無窮樂趣,達到啟迪誘導人們去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目的。
可采性 所有奇石都應能采集與自然界中,并用于室內收藏、陳列與裝飾或玩賞于股掌之間。自然景觀與奇石有許多共同之處,兩者判別標準是塊度。一般的說,是依據能否整體移動作為兩者的分界。凡是能夠整體移動的天然形成的石質藝術品屬奇石,否則列為自然景觀。例如,桂林七星巖溶洞屬自然景觀,而溶洞內所產出的鐘乳石、石筍等有的就是奇石。
區域性 某些觀賞石代表了濃烈的地方特色、地區風格。如南京雨花石、江蘇太湖石、西北風棱石,西南鐘乳石、宜昌三峽石等。
商品性 奇石作為一種特殊的礦產資源,同寶玉石一樣,是國家的財富。它可以直接或間接產生經濟價值,具有一般商品的特性。如著名的雨花石年產值達千萬元以上。美國每年度舉辦的圖桑展銷會實際上就是奇石交易會。
某些奇石雖不具有上述全部特點,但具其中的某一個、幾個特點或具特殊意義都應歸如奇之列。如外表觀賞性差的石質品,不能用于陳列、裝盆或造園,但卻因其具有一定的科學內容(即科學性)或產出數量稀少(即稀有性),而被收藏、研究或用于教學,同樣可歸入奇石之列。
黃河石奇石種類豐富多樣,按奇石上的直觀內容可分:人物、動物、器皿、靜物、建筑物、山水風光、花鳥蟲魚、化石、礦物晶體(單晶、雙晶、晶族)、寶石、玉石、紀念石、整體造形石、形神兼備的雙馨石、寓理禪石、線條石、國畫石、浮雕石、人體保健石、梅花石、牡丹石等一切可供觀賞的石種。以下是常見的幾種奇石:
黃河石 從廣義上講,自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到黃河入海口,綿延數千公里,沿黃河兩岸山峰、溝壑的大量石塊以及入黃河的河流、湖泊攜帶的石塊,進入黃河后,經過濁浪的搬運沖刷而形成的石塊,便統稱為黃河石。由于黃河石的來源是多渠道,所以石源豐富,石種龐雜,可以說,黃河石集奇石之大成,黃河就是一座天然的奇石藏館,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奇石世界。
類畫石 所謂類畫石,指呈現在石體上的人物、動物、植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物象,有的抽象,有的具體,有的速寫,有的潑墨,有的素描,有的如國畫,有的象油畫,手法多變,所表現的萬物生靈猶如繪畫一般,都在象與不象之中讓人神秘莫測,揣摸不定。
圖案石 圖案石就是在奇石的表面,以平面畫面表現石情畫意。大自然以天然之筆將礦物質染浸在石上而形成的景物、人物、動物、靜物、建筑物等社會之萬物,或以曲直線條表現,或以色塊構成,窮極變幻,手法各異,無奇不有,皆屬圖案石。
紋理石 就是由規則或不規則的紋理和線條組成的石塊。 這些帶色的紋理是巖石受自身析出的鐵離子染色,沿節理裂隙充填,而形成的氧化鐵(錳)等礦物質的沉淀。辨別紋理石的優劣, 除石質優良外,主要看線條的構成,好的紋理石線條流暢、節奏明快,能形成一定的韻律,而且錯落有致,或層層疊起,分布均勻如梯田;或間隔性的排列,井然有序,形成各種圖案,可視為上品;也有線條是豎向的、縱向的、或圓或方。若線條組成的圖案,而圖案又與石頭的造形相吻合,更是優中之精品。反之,線條雜亂無章,既構不成圖案,也不流暢,不能給人以美感者,則視為劣質品。
造型石整個石體像人、像物、像器皿等立體象形。
人物石 一代文豪奇石的造型象人物,奇石中的圖案象人物,在石品上構成人物圖象的,均稱人物石。有的以流暢的線條形成了人物速寫,有的以大塊色相將人物渲染得維妙維肖。無論是造形、線條、色彩所構成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有古今中外人物,有神話傳說中人,有領袖偉人,有科學家,藝術家,歌星演員等,有頭像,半身像,全身像,有單一的,有群體的,有辛勤勞作的,有談天說地的,有悠閑垂鉤的,有秋收春忙的,還有迎晨早讀的……,構成了一個繽紛多姿的人物世界。
動物石 不同石品的造型象動物,圖紋、線條、色塊構成的動物,都可謂之動物石。有的是頭像,有的是全身,有單一,有群體,有嬉戲追逐者,有飛奔覓食者,恰如一個天然的動物世界。
組合石 組合石也叫配套石,把幾塊意思有關聯的奇石,組成景觀、典故、吉祥用語等,這可提高賞石者的文化品位,擴大其知識面,也可使奇石自身產生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組合石是藏石達到一定數量后,才好配套,也可以石易石之法,為自己的奇石配套,常見的有:黃河石中的日月星辰,從日出日落到月升月落;植物中的歲寒三友:梅、竹、松;動物石中的:年年有余、十二生肖;人物石中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寓言中的:東郭先生和狼;還有文字石中的:"福星高照,春夏秋冬"等等不勝枚舉。
牡丹石:石質通體黑或綠,屬沉積巖類。全身長滿大小不同花瓣狀斑點,或淡綠或純白的花朵,構成牡丹狀,看似樸素,卻又給人一種華麗高貴之感。 化石古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在地殼運動中經礦物質置換而形成的巖石。化石可分為:(1)古生代:幾億年前的無脊椎動物和低等植物化石。(2)中生代:6000萬年至2億年前脊椎動物、爬行動物和較高的植物化石。(3)新生代:幾十萬年至距今五千年前的哺乳動物和高等植物化石。
靈青石:千壑百問,連者巧而不拙,孔暗而顯,高低呼應,有奪天功之妙,洞巖懸壑、曲徑、通斷,支撐妙而奇,如在飄渺中,似人間仙境。
寓理石 奇石的形、色、質、紋、韻、音等方面,都含有一定的哲理,而且寓意又明顯深刻,確實起到警世育人的作用。好的寓理石能使人使已,終身受益。
奇石種類
來賓奇石(一)園林奇葩――太湖石 狹義太湖石是指產于太湖地區的古生代碳酸鹽巖,經風化作用主要是巖溶作用形成千姿百態、剔透玲瓏的石頭。太湖石是中國園林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極高的觀賞價值,在北京、蘇州、杭州、上海、南京等地都有太湖石裝點的園林。據白居易所著的《太湖石記》,說明至少在唐代太湖石已被廣泛開采利用.
(二)玉質金聲――璧石 靈璧縣位于安徽省樂北部,古稱“零璧”,后因盛產“靈光閃爍,色如璧玉”的佳石,于寧代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更名為靈璧,其石亦稱靈璧石。“玉質金聲”,“金聲玉振”的靈璧磬石,早在3000年前的殷代,即成為當時重要的樂器――特磬。據宋·杜《云林石譜》載:靈璧石“或成物狀盛成佛像,或成山巒峰崖,透空多孔,有婉轉之勢,可成云氣,日月佛像或狀四時之景。”
(三)雄奇陡峭――英石 廣東英德地區巖溶地貌發育,英石實為裸露的石灰巖,經長時間的風化溶蝕作用而形成形態奇異、千姿百態的石體。英石園林與英石盆景是英石傳統開發的兩大拳頭產品,品種繁多的英石及其豐富的蘊藏量,已成為英德市的一棵巨大的遙錢樹。
(四)天賜國寶――雨花石 產于雨花臺組礫石層中具有觀賞價值的礫石統稱南京雨花石.南京雨花石五彩繽紛,造型奇特,晶瑩剔透,是一種令人喜愛的觀賞石。雨花石有質地美、形態美、色彩美、紋理美、呈像美、意境美六大特點,帶領人們進入如夢如幻如癡如醉的審美境界。 雨花石是觀賞石中的姣姣者,亦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有限長的研究歷史,為歷代的名流貴族所喜愛。
(五)中華奇觀――三峽石 長江三峽既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又是一座天然奇石藝術宮.三峽石石源來自該區古老的前震旦系變質巖、沉積巖和前寒武紀侵入的花崗巖。三峽石奇形怪狀,抽象奇巧,或狀人類物,惟妙惟肖;或色澤艷麗,自城畫卷;或金光閃閃,令人目眩;或花紋交叉,成為文字……1992年11月,李鵬總理視察三峽工程時,觀賞了三峽奇石,題字“中華奇觀”四字,對三峽石作了很高評價。
(六)雄渾粗――黃河石 黃河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多變,形成了種類繁多的黃河奇石,在黃河的洛陽段,聚集形成了眾多的河床卵石與卵石灘,卵石大小不一,顏色多樣,其中以“日月星辰石”最為名貴,其色彩艷麗,并呈圓形點狀圖案,渦紋線條、酷似日月星辰,是難得的奇石珍品。
(七)石頭奇葩――菊花石 菊花石是由于石頭中有似菊花形態的放射狀礦物而得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開發歷史。菊花石由花蕊和花瓣兩部分組成,花蕊為晶粒狀集合體,花瓣為長短不等的斜方柱狀天青石集合體,花瓣以花蕊為中心,向三度空間作放射狀排列,組成以菊花狀為主的各種形態的花朵。菊花石屬碳酸鹽巖,硬度一般較小,除依石玩外,還雕琢成工藝品,深受愛石者的歡迎。
(八)五彩繽紛――紅河石 紅水河是廣西著名的灘多流急大河之一,具有良好的奇石產生環境。紅河奇石提供品種豐富的觀賞石資源,柳州、南寧、桂林是紅河石的主要集散地,“柳州石玩天下奇”聲譽鵲起。 紅河石得益于獨具一格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創造的形象美、色彩美,含蓄美,使其身價百倍,為國內外愛石者所爭購。紅河石多以產地定名,天峨石、都安石、合山石、來賓石等,都是紅河石的石源。
(九)風蝕杰作――風棱石 在中國內蒙、青海、新疆等省區的戈壁荒漠區,風蝕作用發育,地面流沙的旋磨把沙漠中的大石子磨光成帶有獨特外形的風棱石,以硬度大、均質的硅質巖為主,顏色五彩繽紛,大懷等。風棱石一般歸屬造型石類,一般表面光滑,外形以橄欖核,背呈魚脊形。現今風棱石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抱手,價值也連年直線上升。
(十)山水物象――大理石 云南大理出產的五彩石和紋理石,有的如崇山峻嶺,瀑布江河,氣勢磅石薄,有的像田園村莊,古樹修竹,幽遠寧靜;還有的似朝霞暮靄,風花雪月,絢麗多彩。品質堅韌,表面光亮潤澤,永不衰敗,被譽為“國寶”。常見的大理石大多已鋸截;磨琢成建筑材料,或做裝飾的屏風,器具、文玩等。在天然大理石開采出后,只要對斷面和鋸截角度恰當選擇,再經加工琢磨,石面上顯出的花紋常具有中國山水畫特色,云山霧繞,變幻無窮,極具觀賞價值
奇石蕓眾多的奇石世界里,賞評奇石的優劣,并無法定標準,一般憑自身的文化素養、藝術積累來明斷每塊奇石的優劣,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積累,是長時間的、多方面的;奇石自身具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加之人們平時的文化、藝術的積累,便能達到天人合一、石人合一,賞石水平提高了,便達到了以石怡情,賞石養性之目的。
掌握賞石之道,賞石之法,必須要拓寬自己賞石的知識面,不僅要學習古人的賞石方法和理論,還要向現代人學習,學習美學知識,學習書法、繪畫、攝影中的線條、構圖、用光等理論基礎知識,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帶著這些藝術理論,對奇石進行賞評,尤其是書畫攝影藝術與奇石藝術,可謂姊妹藝術,有很多相通相似之處,一言以蔽之,整體素質提高了,賞石水平也就上去了。
鑒賞、收藏奇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質
指構成石品的礦物成份,多以石英質、玉質為上品。一般是以硬度來判斷石質優劣的,石品的密度越大,硬度越高,觀賞石的硬度一般為4至8摩氏度為較好。質地純正,無其它雜質,表面光滑、細膩的奇石有一種秀麗美;有的石質松、軟、疏,表層粗糙,無光澤,具有一種粗獷美。光滑細膩、質地純凈、硬度高、光潤透明者為上等,結構松軟、陳雜、表層粗糙、灰暗、硬度低者次之。
紋
品上的圓、點、線、面及塊狀等所構成的規則與不規則、流暢或呆滯的紋路圖案或形狀。奇石上的花紋分凹、凸紋,平、斜紋,點、線紋,粗、細紋,面、塊紋;紋又分單、雙色、混合色紋,凡線條節奏明快、富有韻律、變化無窮、妙趣橫生者,都可謂精品石。色
赤、橙、黃、綠、青、藍、紫于一體者為上乘,混合色、雙色、單色次之。色為意生,意為色存,色、形、意完美統一,可謂奇石之精品也。
象
奇石上的抽象或具象的圖案和物像。有的清晰,以流暢的線條表現出了山水之美;有的雄渾,以大面積的色塊構成人物、動物等圖象。無論什么形式,均生動活潑地表現了自然界的萬千物像。
意
奇石的造型或圖案所含的意境,有的意境深遠,給人以遐想;有的明晰,給人以直率;有的博大,給人以開闊;有的含蓄,給人以思維;有的奇譎,給人以啟迪。不同的意境,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悟。
形
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狀,有三角形、圓形、橢圓形等,總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有的形體具象,有的形體抽象,有的形神兼備,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龍活現,抽象者變化萬千,耐人尋味。
石頭的形狀盡量要完整,觀賞面沒有較深的裂痕和紋路,或者不影響觀賞。從整個石形外觀上看,圓的造型,能給人一種圓潤、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給人一種對稱、均衡、平穩的舒適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給人險中求夷的驚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體無殘缺破損,整個外形與其內容和諧相稱,表面的形體與內在的精神相輔相成。
石的"神"是奇石形體內涵的精氣反映,"神"指奇石的內在精神、氣質、意境、神韻。"神"是奇石的個性體現,無神的奇石,平淡無奇,毫無生機,有神的奇石能使人勃然心動,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力。形是奇石的外觀形體,奇石的軀殼;神是奇石的內在神韻,奇石的靈魂;形是神的載體,神依形而存,完美的奇石形神兼備。
神韻美
除了具有表象美之外,即所表現的各類景與物的客觀形象形態,還具有形態之中的神韻美,神韻是無形的,是通過人的大腦思維想象,情感的領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而顯現出來的某種情意與事物的意象,此意象就是在形象的基礎上感悟出神韻。"形"是神的外殼,"神"是"形"的內核,形與神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奇石的品種中,具有萬物形態,形態中又蘊藏著幻化的神韻,這些石品都具備了形神兼備、回味無窮的神韻之美,進而更體現了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神韻美的奇石情景交融,最具有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
藝術美
石納入文化藝術的范疇,從美學、文學、色彩學的藝術高度,與冰冷的玩石通靈,寄情于石,情石相交,達到"石人合一"的境界,然后展開神思的翅膀,以豐富地想象,把玩石變為奇石,把奇石變為藝術品,石我交融,通過欣賞奇石的藝術美,從中得到一種慰藉、一種享受,這就是奇石的藝術美。
意境美
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石體或圖案夸張、諧趣、神似或概括寫意、融入感情、抒發藝術聯想,以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就奇石的美丑而言,奇石圖案美與造型美能達到完美的統一,當屬上乘精品,若圖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傷跡,也仍不失其觀賞價值,因一美遮百丑,內在的美能涵蓋外形的丑。缺乏意境的奇石,石塊再大,石質再細膩,也沒有觀賞價值,因為內容是起決定作用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美的奇石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奇石的審美標準在于其形和神的完美結合。
總之,鑒賞奇石應從石形、石質、石色、石紋展開想象,由實到虛,由表到本,由繁到簡,由銳到神,由意到韻,由妙到玄逐步升華,可自我欣賞,全家欣賞,聚友欣賞,一塊奇石甚至需要多年的觀察,才能真正領略其意境。
奇石采集
采石、賞石便是一種休閑活動方式,郊游登山、順便采撿奇石,既可寬松心情,享受大自然景物之樂趣,又可鍛煉身體。撿回的石頭經過清洗整理,色、形、意、趣會將你帶入一個新的天地。石尤通靈,石我相看兩不厭,物我交融情由景生,奇石自然也就成了你的愛侶和伙伴,故瑰集奇石已逐漸成為現代人休閑的一種生活方式,不花大錢即可得到奇妙之樂趣。尤其是患有現代病者,如高血壓、冠心病,只要你與奇石結緣,這就是一副調劑你身心健康的良藥,會使你走出孤寂、焦慮的病區,給你帶來無限的生活樂趣。
1)修身養性,健康體魄: 撿石、賞玩奇石其修身養性之功效,勝于琴棋書畫、種花養鳥之類。從撿石、養石、賞石一系列過程,對人的耐性、毅力、及心境的聯想,都在知與不知中充實著、陶冶著,尤其對身患眾疾的人來說,環境的改變,新鮮空氣的呼吸,體力的消耗,大腦的思維,這連鎖性的運動,不僅能控制身體肥胖,對高血壓、心臟病也是一副奇效之良藥,筆者在奇石拍照中就遇到了謝文斌倆口都患高血壓、心臟病,因病纏身,久郁寡歡,自步入玩石行列后,不僅擺脫了病情的發展,就連其老伴的半身不遂也奇跡般的好了。一拖公司的叉車分廠,由于工會領導組織帶頭賞玩奇石,多年來該廠治安良好,從未發生過洶酒、滋事,因休閑之時都忙于撿、賞、玩石。2)走進自然,接識地質:
在奇石的采撿過程中,通過對大自然的接觸,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舒達了胸懷,領略了自然界的風光,認識了地球的形成,豐富了地質及各種巖石的構造和形成。
3)以石會友,廣開財路:
石石相通,人人相近,在奇石的采玩過程中,尋石、談石、論石,彼此談天說地,自然志同道合,久之必成益友,尤其奇石步入市場后,撿到好的奇石自己珍藏,多余的出手后,再買自己中意的,通過奇石的貿易,即可以石養石,還是一條致富的門路。
4)以石悟道,體味人生:
圖案石上的山川河流,花鳥蟲魚,無不顯其靈性。造型石千奇百怪,世有石有,可待人們沒發現之前,沉睡千年,也不卑不亢,即便供奉廳堂后,也不言自重。
奇石不僅有烈日的曝曬,風雨的肆虐,還有急流的沖刷,物質泥土的腐蝕,盡然在彎曲坎坷的河流中沖撞,卻煉就了鋼鐵般的身骨。沉睡使其柔美;坎坷使其堅強;在億萬年的酸堿侵蝕中,沖刷使其美麗精神,肆虐使其豐潤典雅。想奇石,念其人,人生偌如石,學石,做石,定會還你一個真正的自我,完美的人生。
就采、賞奇石水平而言,可分為五個級別
一級水平:初撿石,無論是遇見造型石,還是圖案石,總是有一種新鮮感。古曰“怪石”。
二級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采賞經驗積累,對石頭的采撿觀賞遠不止出于好奇之心,進入了賞石的第二階段,注意了奇石的完整性,重視了奇石的美觀與秀麗。古曰:“美石”或“景石”。
三級水平:能達到三級水平的人,認為奇石的造型、圖案是石體的自我訴情,詩情畫意的表述。視奇石之意境,有修身養性之作用,甚至能改變和戒除人的諸多不良嗜好。古曰:“巧石”。
四級水平:在賞石過程中,常帶有意念或邏輯思維之觀念,多是形象三分,心象七分,此級水平也就是抽象觀,有靜身養性信念,故有“禪石”、“靈石”、“基督石”之尊稱。
五級水平:這是賞石的高境界,能夠用哲學的觀點,辯證地去理解奇石與人的關系,賦奇石以靈氣,宇宙萬物同體,皆有生命,人、石應相同相通,平起平坐,共享天道。互補真、善、美,以石之美德待人處事。古曰:“去石”。
怎樣采集奇石呢?
蘊藏在山川、河流、溝壑等處,裸露表面的奇石,早已被覓尋千萬遍,采集更深層的奇石,可帶上鐵爪鉤、鐵锨、鐵鏟等挖掘類的器械,而且水壺也不可少,雨具、遮陽傘、食品、飲料之類的東西,一應俱全。在采集的過程中,最好結伴同行,以防挖掘時山體塌陷、河灘上流開閘放水。
(1)山體采挖
泥砂石山體極易塌方,采挖時一定要小心謹慎,最好2-3人結伴工作,以防不測。
(2)河灘撿石
在黃河灘撿石時,時刻要關注著上游的水勢,且不可掉以輕心。最好在大雨之后去撿石,千萬石塊被大雨沖刷后盡現眼底。各種花紋造型一清二楚,此時可收集成堆,留棄與否,而后再細品琢磨。
(3)山林采石
有些山林遠離鬧市,野獸經常出沒,采石一定要結群而行,衣著要整齊,一定要遵守山林法規,不準挖掘的地方不可濫采、亂挖,要保護自然環境,國家禁采的鐘乳石嚴禁采挖。
奇石收藏
收藏奇石,一是可陶冶情趣,將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物我一體,天人合一;二是通過繁榮的市場經濟,在貿易中,提高自己的賞石、藏石質量,增加收入;三是育人育己,奇石的文化內涵和自身的美,不僅自己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令更多的人在其美的藝術氛圍中得到啟迪和教育。寓教于樂,收藏奇石不僅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收藏多含有個人的好惡和觀念,收藏奇石雖無定法,但也有規律可循,從造型:有方圓、大小、抽象者、具象者;從石質:有細膩、光滑者,質地純凈者,粗獷松軟者;從色彩:有單色、混合色、五彩色;從圖案:有形象藏露,有虛實相兼,有形神兼備;石之內容與主題,全露者會一覽無余,全藏者使人莫測。收藏奇石,應全方位、多側面、對每塊收藏品,應做到形有盡而意無窮,切不可拾到籃子里都是菜。
此外,奇石進入市場后,若想有較好的收益率,除了考慮個人愛好及其它條件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因素。第一,選擇藏品的最佳時機。在經濟不景氣時,往往是購入的好時機。第二,藏石在質、形、色、紋、韻幾方面越完美,經濟價值越高。第三,該藏品是否具有現在未被重視,而在將來被重視的特質?如果有,那么現在購進其增值空間就大。第四,這種藏品的需求熱一旦形成,其市場供應量是否會迅速增加?如果是,其盈利的上升空間就很小。另外,品牌意識、名人效應、系列收藏等因素也很重要。
社會承認名家,市場則承認品牌。所謂品牌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社會知名度和歷史知名度。那些在電視、書報、畫冊、展評中經常露面并獲過大獎或被歷史上的名人收藏過的奇石,其增值的空間就大。由于藏石是屬于非必需的消費品,其消費量往往受到個人收入增減的影響。因此經濟不景氣會削弱藏家的實力,限制他們的購買欲望。但中國的奇石市場有些特別。就高檔奇石而言,總供應量是不會增加的,而需求人數卻迅猛增加。不光中國大陸,凡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甚至連歐美人士也青睞中華賞石。上品石價格長期穩步上升也就理所當然,這種穩定性表現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包括在經濟滑坡時,精品、名品石價格不降反升。
觀賞石的收藏與鑒識
如今,正值國泰民安太平盛世,賞石藏石之風日盛,勢不可擋。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賞石、藏石已完全走出了深閨,越來越顯現其投資增值的巨大潛力。那么,哪些石頭可稱之為觀賞石,而且有收藏價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我國的賞石資源和分布情況。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已注明產地及石種的觀賞石有九十五種,可分為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礦物晶體、工藝石等六個大類。
其中象形石、紋理石、清供石三類涵蓋了
絕大部分石種。如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巴靈石、武陵石、雪花石、大化石、彩陶石、龜甲石、木紋石、九龍壁、貴州青、嶗山綠石、棲霞石、雨花石等等。生物化石類是指:動、植物化石。礦物晶體類是指:綠松石、孔雀石、水晶、熒石等。工藝石類如:大理石、草花石、菊花石、牡丹石等等。那么如此之多的觀賞石,哪些是我們收藏的目標呢?這個就要因人而宜或因地而宜。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紛繁眾多的觀賞石面前,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能力,適合自己的鑒賞喜好,適合自己的價直判斷的觀賞石來收藏。對一般收藏者來說,除了幾種極其稀有的如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石等外,絕大部分觀賞石的收藏是在公平的起跑線上。
因為觀賞石收藏及其價值取向,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欣賞價值,而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內涵。1998年,在國內刮起葡萄瑪瑙石收藏旋風之時,北京的一位觀賞石收藏家卻獨辟蹊徑,在人們不大重視的小塊風礪瑪瑙石中,發現了一塊外形像破蛋殼,開口處若隱若現雛雞頭面,后來被命名為生命的觀賞石,就是這塊長不過兩寸,重不過百克形似雞蛋的觀賞石,已成為目前國內罕見奇珍。最近在中國賞石界被提名為中國最昂貴的觀賞石之一,估價為1.3億元之巨。還有塊周身發淺綠,外表普普通通的一塊黃河石,卻因為一面有扭曲的白色石筋,經文字專家鑒識,這文字酷似伊斯蘭教文字,意思是真主的旨意。一經解讀,此石身價千倍增值,目前石價已達千萬元。因此,觀賞石收藏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觀賞價值,同時其文化價值和發現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觀賞石之所以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
觀賞石的收藏和鑒識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評估觀賞石的價值及品位離不開鑒識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傳統的觀賞石一直沿用古人的評判標準:皺、漏、瘦、透、丑。隨著當今賞石新品種的開發,觀賞石家族又增添了大量的新成員,傳統的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這四大名石的地位正遭到挑戰,九龍壁、葡萄瑪瑙石、大化石、彩陶石等等后起之秀正各領風騷。觀賞石的評判標準也與時懼進地融合了新的內容:色,質,形,紋,聲,它與傳統標準一道,使觀賞石的評定更科學更客觀,他涵蓋了更多的信息。任何一尊觀賞石,如果不具備上述評判的任何一條標準,那么這尊觀賞石就缺失了其特色韻味和個性,其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反之,如同時兼有幾條評判標準的特色,那這些觀賞石的收藏價值及觀賞性就更勝一籌。為此,我把古今觀賞石評判標準簡稱十條,來與觀賞石愛好者切磋交流。
當今觀賞石市場魚龍混雜,由于社會需求量的激增,觀賞石的產地也增加了一個新的行業,就是人造加工偽石、
假形石,而且手法層出不窮,對觀賞石的收藏造成沖擊。那么,我們怎樣結合古今評判觀賞石的十條標準來為收藏所用,來提高鑒識能力,而不被日益增多的偽石假形石蒙蔽眼睛誤入歧途呢?我認為必須逐一解讀標準的含義,結合本人平時的收藏和觀察,以及在產地、加工地的親眼所見,來破解造假的手段及做
法,讓廣大石友在收藏、賞玩觀賞石過程中擦亮眼睛。
皺:皺紋,是賞石在成型初期因自然收縮或經自然水流、風沙沖刷而形成的一凹一凸的條紋。
漏:賞石有孔或縫,使水或其他物體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對),是指賞石的形體或某一部分窄小或單薄。
透:(液體,光線等)滲透;穿透:透水、透亮,特指賞石的穿透、通透、通空靈巧等。
丑:丑陋,難看。賞石特指其怪異,與眾不同。
色:色彩、顏色,指賞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澤。
質:性質、本質、品質,特指賞石的天然質地、結構、密度、硬度、光潔度、質感等,也指賞石的質量和大小。
形:形態、形狀、結構狀態等,這里特指賞石的天然外形和點、線、面組合而呈現的外表。
紋:紋理、痕跡,指賞石表面呈線條、圖案的花紋。
聲:聲響、聲音,指賞石通過扣擊或摩擦振動所產生的聲響和聲音。
上述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準,也是造假者刻意模仿追逐的目標。造假者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塊上,用現代加工工具,采用各種手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使其身價倍增。下面我來談談偽石、假形石的一般鑒識技巧,供石友們共同探討。
造偽者往往通過劈、斬、摳、挖、填、挫、雕、磨、爛、摸壓、增退色、注膠等一系列的手法,來制造觀賞石,使其形成規模生產,創造利潤。
劈、斬:一般是用鋼斧,鋼錘等工具,對肥厚的觀賞石進行瘦身減肥,使其更具觀賞性。通過劈、斬,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較明顯、有規律的加工痕跡,形成其特別的棱角和石質差異。未徑加工的石質表面或輕或重都有一些風化層或叫石皮,而經過劈、斬之后,這些痕跡喪失,這就給鑒識提供了條件。
摳、挖:是用鋼鑿、鋼鉆進行透、漏的加工,一塊普通石頭經加工成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征,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摳、挖同樣會在石頭表面留下痕跡。摳、挖會使石頭上留下不規則的鑿痕,這是與天然石的自然流暢相悖的。而挖是用電鉆、磨輪等機械工具進行,則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機械加工的弧形痕跡。 填、挫:是在摳、挖工序過后的充填和修整。通過填充、鑲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偽石更加自然。但是填、挫還是會留下填充物與原石石性不一,填充物與原石的縫隙連接處會留下粘連的規則痕跡,而挫更能從平行或整齊交叉的痕跡中找到破綻。雕、磨:一般是在工藝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過刀刻、噴沙、拋磨等工藝,使其加工石頭的觀賞性突現。雕、磨常用在葡萄瑪瑙石、圖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跡明顯,有的可以光滑如鏡,粒粒珠璣,這是大自然中很難形成的。還有的是用雕、磨來增加石頭的紋理特征和包漿這些都要通過觀察賞石整體的紋理結構和包漿的一致性來鑒識和判斷,只要認真鑒別就能找出破綻。
爛:是現在制造偽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頭上,通過用強酸,弱酸的沖刷、浸泡,來洗刷人工的制作痕跡,緩和加工中出現的棱角和生硬的點、線、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頭表面原始風化層幾乎喪失,石頭的內孔或外表往往會形成一層特有的酸洗膜,雖然經過后續處理,我們還是能夠鑒別出與原始的自然石之間的差異來。
模壓:就是用模具,通過模壓加工的方法,把制作的圖案粘貼到主體石頭上,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的觀賞石。這類技法一般用在制作工藝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一般選用工業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經模壓成型后再加工,不仔細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會發現問題。
增、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總稱。像市場上出現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觀賞石就是此類產品,幾乎沒有收藏價值。鑒別它只要用沸水沖刷、浸泡就可發現其色澤發生變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污染,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注膠:通常是用在小型高檔觀賞石如玉石、瑪瑙、風礫石、雨花石等的作偽上。通過用聚脂、染料、高濃度膠水等混合物對石頭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進行注膠處理,為偽石增色、亮麗,提升其商業價值。鑒識此類觀賞石除用火烤測試外,還可以用刀刮、針挖等方法求證。 總之,賞石、鑒石、藏石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塊品質優良的天然觀賞石一定是經得起鑒識和推敲的,人為的制作加工終不能登上賞石的大雅之堂。觀賞石的魅力,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嘖嘖驚嘆。奇石-2008衢州奇石交流會
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是記者9月28日上午,在市文聯文萃廳舉辦的2008衢州奇石交流會上看到的兩塊奇石。此次交流會,由衢州市弘明文化傳播公司和衢州市觀賞石協會主辦,共吸引了衢州和嵊州的10多位奇石收藏愛好者參加。展期貫穿了整個國慶長假,將于10月8日結束。
本市奇石收藏愛好者單春波向記者介紹,觀賞石的歷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文人雅士多予石以象征意義和人格化。如:因其年久,謂之“壽石”;因其守堅,謂之“石德”;因其沉靜,不隨波逐流,被借稱于朋友之間的牢固友誼,謂之“石友”。石之牢固不移的特性,為人所愛,常見齋閣、廳堂的案幾上,左擺花瓶,右供奇石就是寓平安之意。
“在大千世界諸多收藏中,觀賞石收藏恐怕是最具獨特魅力的一種。大自然不會造就相同的兩塊奇石頭,一經發現,便獨一無二,有無與倫比的收藏和審美價值。”來自嵊州屠法仁從事奇石收藏已有五六年時間,對此頗有研究。他說,一塊佳石是無言的詩、不朽的畫,是無聲的歌、不歇的舞。那一枚枚靈秀神奇的觀賞石,無不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是天然藝術品,散逸著天地的神秘和靈氣,贏得人們的無限愛戀。
站在展位前,屠法仁拿起那塊名為“俯前甘為儒子牛”的黃蠟石向記者講解到:你看,這里面是一種心境——“我的心是透亮的,不夾一絲的雜質,如果像我這樣單純,你就會少許多的憂慮。我不累,休息,是在體會勞動的快樂。”
接著,他又拿起一塊名為“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溪卵石說:這里是一段春秋——“我曾經有過輝煌,和我的兄弟姐妹演繹過綠的極致。是的,殘荷聽雨,那是秋天的故事。但那是雨,不是淚,我沒有錯過那美麗的季節,這是我現在本來的形態,萬物無常,你哪來那么多傷感呢?”
屠法仁說,賞石文化,其實是一種發現的藝術,也是一種心境藝術。閑時常到郊外溪澗去采石,或到市場上選購幾塊奇石,經過一番清理與思索,再配制紫檀或黃楊木、紅木座架,或直接置于藝盤中,就可成為一件件素雅別致又富創意的藝術品。每一枚奇石里都包含了一種世界、一種春秋,它是掌中山河,案上乾坤,令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飯后茶余,細細品味,可領略到無窮情趣。
假山工程-含義
假山,是以造景游覽為主要目的.充分地結合其它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為材料,以自然山水為藍本井加以藝術的提煉和夸張,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稱。
假山工程-功能作用
一、作為自然山水園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一些采用主景突出的布局方式的園林尤其重視這一點。或以山為主景,或以山石為駁岸的水池作主景。整個園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此為基礎來變化。諸如金代在太液池中用土石相間的手法堆疊的瓊華島(今北京北海之白塔山)、明代南京徐達王府之西園(今南京之瞻園)、明代所建今上誨之豫園、清代揚州之個園和蘇州的環秀山莊等。總體布局都是以山為主,以水為輔,其中建筑并不一定占主要的地位.這類園林實際上是假山園.
二、作為園林劃分空間和組織空間的手段
這對于采用集錦式布局的園林尤為重要和明顯。用假山組織空間還可以結合作為障景、對景、背景、框景、夾景等手法靈活運用。例如清代所建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的某些局部,蘇州的網師園、拙政園某些局部、承德的避暑山莊等。中國園林善于運用“各景”的手法,根據用地功能和造景特色將園子化整為零,形成豐富多彩的景區.這就需要劃分和組織空間。劃分空間的手段很多,但利用假山劃分空間是從地形骨架的角度來劃分,具有自然和靈活的特點。特別是用山水相映成趣地結合來組織空間,使空間更富于性格的變化。如圓明園“武陵春色”要表現世外桃源的意境,利用土山分隔成獨立的空間,其中又運用兩山夾水,時收時放的手法作出桃花溪、桃花洞、漁港等地形變化,于極狹處見遼闊,似塞又通,由暗窺明,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聯想。頤和園仁壽殿和昆明湖之間的地帶,是宮殿區和居住、游覽區的交界。這里用土山帶石的做法堆了一座假山。這座假山在分隔空間的同時結合了障景處理。在宏偉的仁壽殿后面,把園路收縮得很窄,并采用“之”字線形穿山而形成谷道。一出谷口則遼闊、疏朗、明亮的昆明湖突然展開在面前.這種“欲放先收”的造景手法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此外,如拙政園枇杷園和遠香堂、腰門一帶的空間用假山結合云墻的方式劃分空間,從枇杷園內通過園洞門北望雪香云蔚亭.又以山石作為前置夾景,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運用山石小品作為點綴園林空間和陪襯建筑、植物的手段
山石的這種作用在我國南、北方各地園林中均有所見,尤以訂:南私家園林運用最廣泛。如蘇州留園東部庭院的空日基本上是用山石和植物裝點的,有的以山石作花臺、或以石峰凌空、或藉粉墻前散置、或以竹、石結合作為廊間轉折的小空司和窗外的對景.例如“揖峰軒”這個庭院,在大天井中部立石峰,天井周圍的角落里布置自然多變的山石花臺,就是小天井或一線夾巷,也布以合宜體量的特置石峰。游人環游其中,—個石景往往可以兼作幾條視線的對景.石景又以漏窗為框景,增添了畫面層次和明暗的變化。僅僅四、五處山石小品布置,卻由于游覽視線的變化而得到幾十幅不同的畫面效果.這種“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手法主要是運用山石小品來完成的.足見利用山石小品點綴園景具有
“因簡易從,尤特致意”的特點。
除了用作造景以外,山石還有一些實用方面的功能作用。
四、用山石懂駁岸、擋土墻、護坡和花臺等
在坡度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山石以護坡.這些山石可以阻擋和分散地面徑流。降低地面徑流的流速從而減少水土流失。例如北海瓊華島南山部分的群置山石、頤和園龍王廟土山上的散點山石等都有減少沖刷的效用。在坡度更陡的山上往往開辟成自然式的臺地,在山的內側所形成的垂直土面多采用山石做擋土墑。自然山石擋土墻的功能和整形式擋土墻的基本功能相同,而在外觀上曲折、起伏,凸凹多致。例如頤和園“圓朗齋”、“寫秋軒”、北海的“酣古堂”,“畝鑒室”周圍都是自然山石擋土墻的佳品。
在用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上要堆起較高的土山,常利用山石作山腳的藩籬.這樣,由于土易崩而石可壁立,就可以縮小土山所占的底盤面積而又具有相當的高度和體量。如頤和園仁壽殿西面的土山、無錫寄暢園酉岸的土山都是采用這種做法。江南私家園林中還廣泛地利用山石作花臺養植牡丹、芍藥和其它觀賞植物。井用花臺來組織庭院中的游覽路線,或與壁山結合,與駁岸結合。在規整的建筑范圍中創造自然、疏密的變化。這和我國傳統的篆刻藝術有不少相通的手法,有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
五、作為室內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設
如石屏風、石榻、石桌、石幾、石凳、石欄等,既不怕日曬夜露,又可結合造景。例如現置無錫惠山山麓唐代之“聽松石床”(又稱“偃人石”),床、枕兼得于一石,石床另端又鐫有李陽冰所題的篆字“聽松”,是實用結合造景的好例子。此外,山石還用作室內外樓梯(稱為云梯)、園橋、汀石和鑲嵌門、窗、墻等。
這里要著重指出的是,假山和置石的這些功能都是和造景密切結合的。它們可以因高就低,隨勢賦形。山石與園林中其它組成因素諸如建筑、園路、廣場、植物等組成各式各樣的園景,使人工建筑物和構筑物自然化,減少建筑物某些平板、生硬的線條的缺陷,增加自然、生動的氣氛,使人工美通過假山或山石的過渡和自然山水園的環境取得協調的關系。因此,假山成為表現中國自然山水園最普遍、最靈活和最具體的一種造景手段。
假山工程-材料和采運方法
我國幅員廣大,地質變化多端,這為掇山提供了很優越的物質條件。宋代杜綰撰《云林石譜》所收錄的石種有116種。明代林有麟著《素園石譜》也有百余種。但其中大多數屬于盆玩石,不一定都能適用于掇山。明代計成所著《園冶》中收錄了15種山石,則大多數是可以用于堆山。從一般掇山所用的材料采看,假山的材料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大類,每一類又因各地地質條件不一而又可細分為多種。
一、湖 石
即太湖石,因原產太湖一帶而得此名。這是在江南園林中運用最為普遍的一種。也是歷史上開發較早的一類山石。我國歷史上大興掇山之風的宋代壽山艮岳也不惜民力從江南遍搜名石奇卉運到汴京(今開封),這便是“花石綱”。“花石綱”所列之石也大多是太湖石。于是,從帝王宮苑到私人宅園竟以湖石炫耀家門,太湖石風靡一時。實際上湖石即經過熔融的石灰巖,在我國分布很廣,只不過在色澤、紋理和形態方面有些差別。在湖石這一類山石中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二、黃 石
是一種帶橙黃顏色的細砂巖,產地很多,以常熟虞山的自然景觀為著名.蘇州、常州、鎮江等地皆有所產。其石形體頑夯,見棱見角,節理面近乎垂直,雄渾沉實。與期石相比它又別是一番景象,嚴正大方,立體感強,塊鈍而棱銳,具有強烈的光影效果.明代所建上誨豫園的大假山、蘇州耦園的假山和揚州個園的秋山均為黃石掇成的佳品。
三、青 石
即一種青灰色的細砂巖。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帶均有所產。青石的節理面不像黃石那樣規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紋理,也有交叉互織的斜紋.就形體而言多呈片狀,故又有“青云片”之稱。北京圓明園“武陵春色”的桃花洞、北海的漳濮澗和頤和園后湖某些局部都用這種青石為山。這種山石在北京運用較多。
四、石 筍
即外形修長如竹筍的一類山石的總稱。這類山石產地頗廣。石皆臥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園林中常作獨立小景布置,如個園的春山等。
五、其它石品
諸如木化石、松皮石、石珊瑚、黃蠟石和石蛋等。木化石古老樸質,常作特置或對置。松皮石是一種暗土紅的石質中雜有石灰巖的交織細片,石灰石部分經長期熔融或人工處理以后脫落成空塊洞,外觀像松樹皮突出斑駁一般。石蛋即產于海邊、江邊或舊河床的大卵石,有砂巖及各種質地的。嶺南園林中運用比較廣泛。如廣州市動物園的猴山、廣州烈士陵園等均大量采用。黃蠟石色黃,表面若有蠟質感。質地如卵石,多塊料而少有長條形。廣西南寧市盆景園即以黃蠟石造。
假山工程-置石和假山布置
一、置石
置石用的山石材料較少,結構比較簡單,對施工技術也沒有很專門的要求,因此容實現。我們學習掇山最好從置石開始,由簡及繁。如果置石得法的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說置石的特點是以少勝多、以簡勝繁。量雖少而對質的要求更高。大假山雖不易工,山石安置手法又何易。正因為一般置石的篇幅不大,這就要求造景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格局謹嚴、手法洗練,“寓濃于淡”,使之有感人的效果,有獨到之處。因此絲毫不會因篇幅小而限制匠心的發揮,可以說深淺在人。從這方面意義講,這又不是很簡單的。這也可以說是置石的藝術特征。
二、與園林建筑結合的山石布置
這是用山石來陪襯建筑的做法。用少量的山石在合宜的部位裝點建筑就仿佛把建筑建在自然的山巖上一樣的效果。所置山石模擬自然裸露的山巖,建筑則依巖而建。因此山石在這里所表現的實際是大山之一隅,可以適當運用局部夸張的手法。其目的仍然是減少人工的氣氛,增添自然的氣氛。這是要掌握的要領
假山工程-“作假成真”的手法
(一)山水結合,相映成趣
中國園林把自然風景看成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環境景觀。山水又是自然景觀的主要組成。所以清代畫家石濤在《石濤畫語錄》中強調:“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質也。”山水之間又是相互依存和相得益彰的。諸如“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山無水泉則不活”、“有水則靈”都是強調山水結合的觀點。自然山水的輪廓和外貌也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清代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概括地總結了這方面的自然之理。他說:“山脈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達理其山形。”還有喻山為骨骼、水為血脈、建筑為眼睛、道路為經絡、樹木花草為毛發的說法也是強調自然風景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如果片面地強調堆山掇石卻忽略了其它的因素,其結果必然是“枯山”、“童山”而缺乏自然的活力。而獲得成功的假山園均循此理而達到“作假成真”的境界。至于山水之結體因地制宜。上海嘉定秋霞圃山水結體的特征是兩山對峙而夾長池,水面縱長而延伸水灣入山坳。上海豫園黃石大假山則主要在于以幽深曲折的山澗破山腹然后流入山下的水池。
環秀山莊山巒拱伏構成主體,彎月形水池環抱山體兩面,一條幽谷山澗穿貫山體再入池。南京瞻園因用地南北狹長而使假山各居南北,池在兩山麓又以長溪相溝通等都是山水結合的成功之作。蘇州拙政園中部以水為主,池中卻又造山作為對景,山體又為水池的支脈分割為主次分明而又有密切聯系的兩座島山,這為拙政園的地形奠定了關鍵性的基礎。假山在古代稱為“山子”,足見“有真為假”指明真山是造山之“母”。真山既是以自然山水為骨架的自然綜合體,那就必須基于這種認識來布置才有可能獲得“作假成真”的效果。
(二)相地合宜,造山得體
自然山水景物是十分豐富多樣的,在一個具體的園址上究竟要在什么位置上造山,造什么樣的山,采用哪些山水地貌組合單元,都必須結合相地、選址因地制宜地把主觀要求,和客觀條件的可能性把所有的園林組成因素作統籌的安排。《園冶》“相地”一節謂“如方如圓,似扁似曲。如長彎而環壁,似扁闊以鋪云。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
卜筑貴從水面,立基先究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如果用這個理論去觀察北京北海靜心齋的布置,便可了解“相地”和山水布置間的關系。避暑山莊在澄湖中設“青蓮島”,島上建煙雨樓以仿嘉興之煙雨樓,而在澄湖東部辟小金山為仿鎮江金山寺。這兩處的假山在總的方面是摹擬名景,但具體處理又必須根據立地條件。也只有因地制宜地確定山水結體才能達到“構園得體”和有若自然。
(三)巧于因借,混假于真
這也是因地制宜的一個方面,就是充分利用環境條件造山。如果園之遠近有自然山水相因,那就要靈活地加以利用。在“真山”附近造假山是用“混假于真”的手段取得“真假難辨”的造景效果。
位于無錫惠山東麓的寄暢園借九龍山、惠山于園內作為遠景,在真山前面造假山,如同一脈相貫。其后頤和園建諧趣園仿寄暢園,于萬壽山東麓造假山有類似的效果。頤和園后湖則在萬壽山之北隔長湖造假山。真假山夾水對峙,取假山與真山山麓相對應,極盡曲折收放之變化,令人莫知真假。特別是自東西望時,更有西山為遠景,效果就更逼真一些。
混假于真”的手法不僅用于布局取勢,也用于細部處理。避暑山莊外八廟有些假山、山莊內部山區的某些假山、頤和園的桃花溝和畫中游等都是用本山裸露的巖石為材料,把
人工堆的山石和自然露巖相混布置,也都收到了“作假成真”的成效。
(四)獨立端嚴,次相輔弼
意即要主景突出,先立主體,再考慮如何搭配以次要景物突出主體景物。宋代李成《山水訣》謂:“先立賓主之位,次定遠近之形,然后穿鑿景物,擺布高低。”這段畫理闡述了山水布局的思維邏輯。拙政園、網師園、秋霞圃皆以水為主,以山輔水。建筑的布置主要考慮和水的關系,同時也照顧和山的關系。而瞻園、個園、靜心齋卻以山為主景,以水體和建筑輔助山景。留園東部庭院則又是以建筑為主體,以山、水陪襯建筑。北海畫舫齋中的“古柯庭”就以古槐為主題,庭院的建筑和置石都圍繞這株古槐布置。布局時應先從園之功能和意境出發并結合用地特征來確定賓主之位。假山必須根據其在總體布局中之地位和作用來安排。最忌不顧大局和喧賓奪主。
確定假山的布局地位以后,假山本身還有主從關系的處理問題。《園冶》提出:“獨立端嚴,次相輔弼”就是強調先定主峰的位置和體量,然后再輔以次峰和配峰。蘇州有的假山師傅以“三安”來概括主、次、配的構圖關系。這種構圖關系可以分割到每塊山石為止。不僅在某一個視線方向如此,而且要求在可見的不同景面中都保持這種規律性。唐代王維《畫學秘訣》謂:“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清笪重光《畫筌》說:“主山正者客山低,主山側者客山遠。眾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互盤,祖峰乃厚。”都是區分山景主次的
(五)三遠變化,移步換景
假山在處理主次關系的同時還必須結合“三遠”的理論來安排。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又說:“山近看如此,遠數里看又如此,遠十數里又如此,每遠每異,所謂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數百山之形狀,可得不悉乎?”
假山在處理三遠變化時,高遠、平遠比較易工而深遠做起來卻不是很容易。它要求在游覽路線上能給人山體層層深厚的觀感。這就需要統一考慮山體的組合和游覽路線開辟兩個方面。環秀山莊的湖石假山并不像某些園林以奇異的峰石取勝。清代假山哲匠戈裕良從整體著眼,局部著手,在面積很有限的地盤上攝出逼似自然的石灰巖山水景。整個山體可分三部分,主山居中而偏東南,客山遠居園之西北角,東北角又有平崗拱伏,這就有了布局的三遠變化。
就主山而言又有主峰、次峰和配峰的安置,它們也是呈不規則三角形錯落相安的。主峰比次峰高1m多,次峰又比配峰高,因此高遠的變化也初具安排。而難能可貴的還在于有一條能最大限度發揮山景三遠變化的游覽路線貫穿山體。無論自平臺北望或跨橋、過棧道、進山洞、跨谷、上山均可展示一幅幅的山水畫面。既有“山形面面看”,又具“山形步步移”。假山不同于真山,多為中、近距離觀賞,因此主要靠控制視距奏效。此園“以近求高”,把主要視距控制在1:3以內,實際尺度并不很大,而身歷其境卻有如置身深山幽谷之中,達到了“巖巒洞穴之莫窮,澗壑坡磯之儼是”的藝術境界,堪稱湖石假山之極品。
(六)遠觀山勢,近看石質
“遠觀勢,近觀質”也是山水畫理。這里既強調了布局和結構的合理性,又重視細部處理。“勢”指山水的形勢。亦即山水的輪廓、組合與所體現的動勢和性格特征。李漁在《閑情偶寄》中以文學或書畫比喻造山的道理說:“以其先有成局而后修飾詞華,故麓覽細觀,同一致也。若夫間架未立,方自筆生,由前幅而生中幅,由中幅而生后幅。是謂以文作文,亦是水到渠成之妙境。然但可近視,不耐遠觀。遠觀則襞漬縫紉之痕出矣。
書畫之理亦然。名流墨跡,懸在中堂。隔尋丈而視之,不知何者為山,何者為水,何處是亭臺樹木。即字之筆畫,杳不能辨。而只覽全幅規模便足令人稱許。何也?氣魄勝人,而全體章法之不謬也。”足見“胸有成局,意在筆先”的重要性。置石掇山亦如作文。一石即一字,數石組合即用字組詞,由石組成峰、巒、洞、壑、岫、坡、磯等組合單元又有如造句。由句成段落即類似一部分山水景色。然后由各部山水景組成一整篇文章,這就像造一個整園子。園之功能和造景的意境結合便是文章的命題。這就是“胸有成山”的內容。
就一座山而言,其山體可分為山麓、山腰和山頭三部分。《園冶》說:“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贈。”這是山勢的一般規律。石可壁立,當然也可以從山麓就立峭壁。笪重光
《畫筌》說:“山巍腳遠”、“土石交覆以增其高,支攏勾連以成其闊。”都是山勢延伸的道理山的組合包括“一收復一放,山勢漸開而勢轉。一起又一伏,山欲動而勢長”、“山之陡面斜,莫為兩翼”、“山外有山,雖斷而不斷”、“半山交夾,石為齒牙;平壘遙遠,石為膝趾”、:“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預定來源。擇水通橋,取境設路”等多方面的理論。這在假山實例中均可得到印證。
合理的布局和結構還必須落實到假山的細部處理上。這就是“近看質”的內容,與石質和石性有關。例如湖石類屬石灰巖,因降水中有碳酸的成份,對湖石可溶于酸的石質產生溶蝕作用使石面產生凹面。由凹成“渦”,“渦”向縱長發展成為“紋”,“紋”深成“隙”,“隙”沖寬了成“溝”,“渦”向深度溶蝕成“環”,“環”被溶透而成“洞”,“洞”與“環”的斷裂面便形成銳利的曲形鋒面。于是,大小溝紋交織,層層環洞相套。這就形成湖 石外觀圓潤柔曲、玲瓏剔透、渦洞相套、皴紋疏密的特點。亦即山水畫中荷葉皴、披麻皴、 解索皴大多所宗之本。
而黃石作為一種細砂巖是方解型節理,由于對成巖過程的影響和風化的破壞,它的崩落是沿節理面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凸凹成層和不規則的多面體。石之各方向的石面平如刀削斧劈,面和面的交線又形成鋒芒畢露的棱角線或稱鋒面。于是外觀方正剛直、渾厚沉實、層次奉富、輪廓分明。亦即山水畫皴法中大斧劈、小斧劈、折帶皴等所宗。但是,石質和皴紋的關系是很復雜的。也有花崗巖的大山具有荷葉皴(如黃山某些山峰),砂巖也有極少數具有湖石的外觀(如蘇州天平山某些山石)。只能說一般的規律是這樣。如果說得更簡單一些,至少要分出豎紋、橫紋和斜紋幾種變化。掇山置石必須講究皴法才能做到“掇山莫知山假”。
(七)寓情于石,情景交融
假山很重視內涵與外表的統一,常運用象形、比擬和激發聯想的手法造景。所謂“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也是要求無論置石或掇山都講究“弦外之音”。中國自然山水園的外觀是力求自然的,但就其內在的意境而言又完全受人的意識支配。
這包括長期相為因循的“一池三山”、“仙山瓊閣”等寓為神仙境界的意境;“峰虛五老”、“獅子上樓臺”、“金雞叫天門”等地方性傳統程式;“十二生肖”及其它各種象形手法;“武陵春色”、“濠濮間想”等寓意隱逸或典故性的追索;寓名山大川和名園的手法,如艮岳仿杭州鳳凰山、蘇州洽隱園水洞仿小林屋洞等;寓自然山水性情的手法和寓四時景色的手法等。這些寓意又可結合石刻題詠,使之具有綜合性的藝術價
假山工程-結構
一、分層結構
假山的外形雖然千變成化,但就其基本結構而言還是和造房屋有共通之處,即分基礎、中層和收頂三部分。
二、山石結體的基本形式
假山雖有峰、巒、洞、壑等各種組合單元的變化,但就山石相互之間的結合而言卻可以概括為10多種基本的形式。這就是在假山師傅中有所流傳的“字訣”。如北京的“山子張”張蔚庭老先生曾經總結過“十字訣”即安、連、接、斗、挎、拼、懸、劍、卡、垂。此外,還有挑、飄、戧等。江南一帶則流傳九個字即疊、豎、墊、拼、挑、壓、鉤、掛、撐。兩相比較,有些是共有的字,有些即使稱呼不一樣但實際上是一個內容。由此可見我國南北的匠師同出一源,一脈相承,大致是從江南流傳到北方,并且互有交流。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