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公眾號 《寸升說事》 歡迎關注。 像蜜蜂般勤奮、像啄木鳥般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有趣點,去寫好每一篇“寸”文,“真實、原創、接地氣”是我寫作的原則,攜手和您一起把平淡的日子過得豐富和有趣……
寸升說石 ; 寸升說茶 ;
綜觀這屆倍受石界關注的傳統賞石展,我從自己的視角來談七點看法和我的收獲。
(一)我的七 點看法∶
談自己的看法需抓住整個展會七個關鍵詞:首屆傳統賞石、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名家名石、“杜氏”腔調、墻內開花墻外香、“通靈禪韻”石、同志尚需努力。
首屆傳統賞石 以四大傳統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加上宣石和紫金石匯聚133方名石。靈璧石是擔當重頭戲,不僅數量多 (占80%以上) 而且精彩呈現令人叫絕。昆石雖然只有一方“雪玲瓏”參展,但以它“晶瑩潔白、玲瓏剔透”、加上在昆石中算較大體量, 使人“眼見尺壁,如臨蒿華”,也 成全了四大傳統名石的嘉年華。
這次傳統賞石展只展示、不評獎,但會出一本收藏水準的書去傳承、去宣傳。說它是傳統賞石的首屆專場,這有別于各地舉辦的“大而全、綜合型、評多獎”的賞石展。這樣的專場場面是會小一點,但來觀賞的人是更專業、更專注,有共同傳統賞石愛好,氣氛會更濃烈,可以說是精準到位。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第一次把賞石展辦到國家一級博物館內,這對每一個賞石人的心里都是鼓舞更是尊重,情不自禁的喜悅。相對于各地在廣場搭臺布展或空置的室內辦展,合肥展不僅提升檔次更富象征意義,開了先河。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還為賞石專門打造藝術的空間,以暖白色調為主的展廳與黑、灰為主色的傳統石,構成一幅幅極具自然的水墨畫,亦極具傳統的人文情懷。
名家名石 這次合肥展沒有設主席臺,嘉賓席、也沒特邀領導。主角就是傳統賞石界中的藏家、玩家、石商和買家等賞石人和精選的133方奇石。
這中間影響力最大的名人,當屬中國國家級非遺“賞石藝術”項目傳承人 (全國僅有三位) 、中國著名書畫家、靈璧石文化和靈璧石收藏泰斗級人物,90歲高齡的孫淮濱先生。這次是由孫家第五代賞石傳承人孫禮強陪同,攜三方頂級靈璧石重器參展。
孫老先生 在展館、在賓館均受到大家的尊敬,爭先合影。
歡迎晚宴上高朋滿座,不分主桌次桌,是各地的石友坐在最前面,來賓超多臨時啟動備桌,最后組委會的同仁就坐在進門加桌。這一細節又傳遞出組委會處處以來賓為大。
“杜氏”腔調 作為主要策展人杜海鷗先生。自從上次他領銜承辦上海松江云間石展,那種追求賞石的藝術高度;場館空間的藝術布景;辦展引領的風向標;為達“效果”甘愿砸錢去追求的魄力;辦展前可爭可吵、開幕后不爭不辯,聽取有益批評吸取教訓。我把杜會長帶領的團隊精神,統稱為“杜氏”腔調,我把杜會長稱為“上海灘有腔調的杜阿哥”。
具體到本次合肥展,依然傳遞出“杜氏”的藝術味道,所謂“六下合肥”;所謂“抱著虧、爭取不虧”的決心辦好展;所謂親自去動員“潛水”藏家來展寶,這些都包含在“杜氏”腔調中。
“始北山房”杜會長的四方古石,一下把賞石的縱深推到古代。“始北”從文字中解釋:就是從開始到結束,一路向北前進。取名“始北山房”我分析:一是杜會長收藏中的“始北”就是始古(古器物、古石);二是杜會長想做成一件事,內心是“一根筋”扳牢、外面卻融通大家去匯力,他是一個“外圓內方”扛大旗的杜阿哥。
合肥展我真想說一說他的幾方古石,杜會長笑著對我說:春生小弟,聽說你這次來準備說四方石頭,那就說說別人的石頭吧。這情懷也是一種“杜氏”腔調。
合肥展組委會其他人我不一一舉例表揚了,向他們致敬、致謝!
墻內開花墻外香 這次傳統賞石雖辦在“墻內”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卻飄香在“墻外”蚌埠等地,幾天時間有多方“重器”靈璧石成交,在疫情和市場低迷中尤為振奮。
自從兩年前真正喜歡上靈璧石,我有聽聞“靈璧石收藏看蚌埠”,白馬紋石更是近些年被蚌埠藏家所炒熱。上海云間展后知道蚌埠有三磬堂 (紅磬堂、知磬堂、寶磬堂) 。這次合肥展后朱保成老師專程陪我去了蚌埠“鐘磬山房”,樓下樓上這一看真讓我目不暇接、連聲贊嘆。主動向鐘增武會長“認領”兩方靈璧石作回家作業《寸升說石》。看了“鐘磬山房”后我認為,蚌埠靈璧石收藏應稱“三磬堂一山房”才合理。
隨同蘇石協會長顧建華參觀黃麻哥的藏館,顧會長心儀的“云霧山中”靈璧紋石,八分鐘拍板成交,足見雙方的誠意和顧槍手的厲害。
受“木石齋”袁總的邀請,當天下午在約定給我的有效參觀時內,距閉門前3小時趕到他的別墅,又被他收藏這么多靈璧石所震憾。其中這方創當下最高780萬所收藏的“鴻蒙”白馬紋石,袁總正用紅木舊料重新為它配置底座,為了日后華麗的登場不拍照片,約好屆時一起為它掀起紅蓋頭,我的魂又被勾引了,好期待。
交談中還聽聞某某某是“只買石不露石”的潛水藏家,又引我好奇。收藏看蚌埠,勝在藏家多。回杭州高鐵上我又得出:蚌埠靈璧石收藏應稱:“三磬堂一山房+眾藏家”才客觀全面。
“通靈禪韻”石 杭州這方被杜會長親點去參展的靈璧紋石,從動用叉車、到用“冬瓜皮”墊腳推進展廳,就引眾人圍觀和贊嘆,得到多位資深靈璧石藏家的贊美。靈璧石文化和收藏泰斗級人物孫淮濱老先生,稱贊它圓潤飽滿、氣象萬千,是一方絕佳的廳堂石。
寶主杭州陳總與孫淮濱老先生,與“通靈禪韻”石一起合影
在與安徽省石協金保銅、上海柳國興、常州王宏和朱旭聚餐時,都得到稱贊和點評。金保銅會長更是表態,后面安徽省石協的“天下文人石”公號,會重點宣傳這方“通靈禪韻”石。
這次為杭州陳總的“通靈禪韻”參展一路護石,我也算半個參展人,倍感臉上有光。借此機會為杭州發個聲:杭州有玩靈璧石很不錯的整體氛圍,有“潛水”大藏家和有實力的買家,全國的石友要關注哦。
同志尚需努力 四方聯辦協調是OK,但具體到石頭進館后與館內有關部門的溝通,不夠提前預知到位;展廳展石的空間顯擁擠。
雖百般努力、多次協調。可真把133方名石擺進一級博物館,還是受到博物館內各部門很多規章制度和交接的限制,開幕時間一推再推,這讓不少等著看整體展示效果的外地石友很心焦又無奈。
也是這次傳統賞石號召力強,雖然當地不少藏家原本參展的靈璧石紛紛“下架”,但是還是突破100方,最后有133方名石登場亮相。客觀講賞石需要空間,每方名石的氣場也需要空間。這次合肥展整體空間顯擁擠了點。
我是看客這樣的指出,確實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份。其實我是知道辦展人的“腰疼”在哪?如此大的場面都是大手筆的支出,收入就133方這點錢,多出33方至少能少虧一點錢,現實就如此“骨感”。雖然同志尚需努力,但是能首次跨進省一級博物館,就是開了先河,有了今天這一步的鋪墊,長三角藝術聯盟的明天會更美好,這是我衷心的祝愿。
(二)我的 收獲:
1 ,會名家交流學習,賞名石提升眼力。有著133道傳統“名菜”的這場石宴,因實際在館內只有9個小時,雖已睜大雙眼看、用心傾聽名家點評,終因自己資淺人鈍還是消化不良“頓食”了。
還好《寸升說石》有四方靈璧石, 孫淮濱收藏的《混沌之象》、《桃源仙境》, 王躍收藏的《月影》,朱保成收藏的《靈石雙鷹》,這對自己此行有了交待。
2 ,看《海上石語》展前宣傳,得知靈璧石文化和收藏泰斗級人物、90歲的孫淮濱老先生要來參展,我是十分期待屆時能見個面、打個招呼、合個影。到了合肥通過他孫子孫禮強的對接,我6號下午就在賓館房間,與孫老單獨愉快交流40分鐘。孫老先生講:他喜歡看我的《寸升說石》,為我一個外鄉人如此執著地宣講靈璧石,他要代表靈璧玩石人謝謝我。還書寫“寸升說石”相贈,讓我欣喜和鼓舞。
后在場館內與孫老先生現場交流賞石。8號早上我又隨安徽省觀賞石協會會長金保銅拜見孫老先生。十分幸運、十分有緣,一句話這要謝謝靈璧石之緣。
3 ,有緣參加由安徽省觀賞石協會會長金保銅作東的小聚會,我算正式認識金會長,初遇一交流就有“相見恨晚”的親切感。他是一個年輕能干、有想法有追求、又極富感染力的一位會長。他也關注我的《寸升說石》,還提出他的看法、希望與合作。這一餐飯吃的是輕松愉悅,談話濃縮有“精華”,我回來還做了筆記。
靈璧石的家鄉、賞石的大省—安徽,在金保銅會長的引領下,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出彩。
4 ,在上海松江云間石展,我看到王洐平老師的那方“夏商遺風”靈璧石成功交易,石美、取名一看富有文化底蘊,再看他所畫石頭的一幅幅掛畫,當時讓我很仰望。這次去合肥展,我想好好找他聊一聊。歡迎晚宴后我打車去合肥市美術家協會創作室,找到王衍平老師喝茶、賞石、聊天,這一聊是心曠神怡,有了兄弟的“石話石說”。
王衍平老師在賞石界,我認為有他的優勢,概括“三先”。
一是,藏石“先人一步”。他是石界有名的“石二代”。他父親當年收藏靈璧石和孫淮濱老先生是好朋友。現在王衍平老師在安徽巢湖修建的5000平方奇石館,就是展放父親當年收藏的靈璧老石頭。透露一下王老師爽朗好客,石友盡可放心去欣賞。
二是,賞石“先天素質”高。王老師是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國家一級美術師。如此的底蘊、深厚的功力,讓他在賞石界格外引人關注。
三是,把“畫石與賞石”有機結合的先行者,未來可觀。
王衍平 老師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上海觀賞協會會副會長,作品人物,山水,花鳥。
當晚11點我打車回豐大國際賓館后,王老師仗著肚中還有白酒的余力和彼此聊天心中的興致,即興為我寫下“寸升說石”這四個極富張力、極有特色的大字。
結束語 去“名家名石”合肥展和蚌埠賞石,這三日行確實很倉促,但收獲甚豐。回杭州寫下此文,今天遞上觀后心得算是畫上句號,當然合肥展的豐富內容和石友對我的厚愛, 不是一篇文章能囊括,我銘記心中。
備注說明 :
1,文章中有的照片取自《海上石語》,致謝。
2,我的圖文偏重表達個人觀點和自己收獲。
至于名石照片請看《海上石語》和《中華奇石》都有充分展示。
3,此次合肥、蚌埠行,受到許多石友的厚愛,再一次謝謝你們。
感謝明光酒業對合肥展的傾情贊助。玩靈璧石、喝明綠液。
作者: 寸 升 杭州觀賞石協會·顧問
華夏奇石網·特約記者
這是我的公眾號 《寸升說事》 歡迎關注。 像蜜蜂般勤奮、像啄木鳥般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有趣點,去寫好每一篇“寸”文,“真實、原創、接地氣”是我寫作的原則,攜手和您一起把平淡的日子過得豐富和有趣……
寸升說石 ; 寸升說茶 ;
職場攻略;旅游傳記;
民間美食; 寸升評照;
寸升說事; 身邊人物;
擺龍門陣; 寸升推文。
TAG 標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