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山西晉中石博會文化意味濃
時間:2019-08-06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侯桂林 點擊數:賞石文化基礎知識簡介(一)
一、什么是賞石文化?
中國賞石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于魏晉、成熟于唐宋、傳承于元、明、清、民國,復興與大普及在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當今。
從賞石文化文化學定位講,賞石文化是一種多元互滲,異趣溝通、和而不同、雅俗共賞的審美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美與藝術美對立統一的形式美的審美文化。
從文化形態和表現形式方面講,賞石文化是以小中見大的園林立石,也稱縮景藝術,漸漸與傳統的詩詞、書畫藝術跨界聯姻而登堂入室。或供于幾案,或置于博古架上,是既養眼又養心的審美與勵志相結合的雅文化。
從哲學層面講,傳統賞石文化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們以自己的文化自覺,避開了最原始的“神山神石有靈”的虛幻和世俗宗教崇拜而構建的“天人合一”(儒家)、“道法自然”(道家)、“以心傳心”(佛家)三教融于一爐的傳統文化;亦是如圣人所說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人智者樂石”山水文化的體現。
二、什么叫“供石”?
供石,也稱石供。供石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著名賞石藝術家蘇東坡的賞石名篇《怪石供》和《后怪石供》。這兩篇文章提出了“以石為供”的賞石概念。是指奇石可以同鮮花、清茶、香果、香木一樣作為貢品參加各種祭祀活動。
傳統供石最先是將清水注入銅盆,再把雨花石一類石料放入盆內,然后焚香且供且賞,吟詩作對。古人有詩“不令俗物擾清供,只除吟詩一事無。”之后,文人們又逐漸將具備“瘦、漏、透、皺”審美特征的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供于書案、廳堂成為供石主體,故這四類石頭便稱作古代(古典)四大名石而流傳至今。所謂“園無石不秀,庭無石不華,居無石不安,宅無石不雅”就是將這四大名石還有泰山石供置于居家,以達鎮宅辟邪,美化環境和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下面分別介紹古典(古代)四大名石的相關知識。
水盆清供
(1)靈璧石
靈璧石主產于安徽省靈璧縣漁溝鎮及其周邊地區,故名靈璧石。地質學稱隱晶質石灰巖。靈璧石形成于距今七至九億年前,屬晚期元古代震旦紀。其姿千態,其態萬象。什么自然景觀、人神動物等形象畢肖。其審美特征主要表現為“瘦、漏、透、皺”和氣韻生動,聲色俱佳,物象宛然等方面。
安徽靈璧石《峰回路轉》
自古以來,靈璧石深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喜愛。傳說乾隆帝數次南巡獨珍靈璧石,故御封它為“天下第一石”。宋徽宗趙潔、書畫藝術家米芾等都十分鐘愛靈璧石。宋代成書的《云林石譜》也是將靈璧石列為百多石種之首,可見靈璧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靈璧石細分約有116種。而以石質堅破,不易分化的黑色靈璧石為主。黑色靈璧石中以磬石為最優。這種石頭可制成石磬等敲擊樂器,用來祭天祭地,伴奏歌舞。因此也稱作“八音石”。宋人有詩贊曰:“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
(2)太湖石
太湖石主產于江蘇省太湖、洞庭湖西山一帶。是四億年前形成的石灰巖。巖石在湖里長期經受波濤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水的溶蝕,石頭逐形成穿眼嵌空,玲瓏剔透的水石。其審美特征也表現為“瘦漏皺透”和“云頭雨腳”,以云若峰。
江蘇太湖石《青云出岫》
太湖石質地堅硬,色澤清雅,以灰白色為主色調,也有紅、黃、黑色者。太湖石的觀賞價值可同靈璧石爭雄。
中國人玩太湖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詩人、賞石家白居易首著《太湖石記》,他的評價是“石有族聚太湖為甲。”并賦詩曰:“形質冠古今,氣色通晴陰。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唐朝首相牛僧孺也是太湖石迷,藏有許多太湖石。他首先提出了品鑒太湖石要分等論級的觀點。
宋帝徽宗更是太湖石大玩家,在他的花園里有上品石65尊,還為每尊石賜名進行鑒賞。
江蘇太湖石俗稱“南太湖”。因資源枯竭,又有“東太湖”(山東)、“北太湖”(北京)和“西太湖”(廣西)等石種問世。甚至戈壁石中有一種玲瓏剔透的小石頭也被稱為“類太湖”。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東西南北中,凡稱太湖石者,大多是“瘦漏透皺”的石灰巖水沖造型石。
(3)英石
廣東英石《九華疊秀峰》
英石,又稱英德石。主產于廣東省英德市而得名。
英石是沉積巖中的石灰巖,經大自然多年的陽光暴曬,風化溶蝕,或流水沖刷,便形成了奇形怪狀、千姿百態的石體。
英石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為:壁立峭峻,峰巒疊嶂,紋理褶皺,氣勢雄渾。首以景觀著稱,是瘦和皺的典型。英石不僅可用來裝點園林,也可制作盆景,或獨立于案頭觀賞。
玩賞英石的歷史悠久。在宋代就被列為向朝廷進貢的貢品。元代入住“文房四玩”之一,到清代與靈璧石、太湖石、昆石合稱古典四大名石。
山谷道人黃庭堅費萬金歸買,蘇東坡得“仇池石”青史留名。秦觀有詩贊英石曰:“疑經女媧煉。尤物足移人。一拳玩在手,令吼震山谷。”
(4)昆石
昆石,又稱昆山石。俗稱玲瓏石。石英晶族硅質體。主產于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山而得名。昆石是距今五億年前寒武紀海相環境作用的產物。自唐代中后期開發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賞玩歷史。
江蘇昆山石《仙風道骨》
現在昆石資源幾近枯竭。近年在福建省和陜西省又有同名石種被發現并流通石市,市場價格不菲。
昆石的審美特征表現為孤峰立雪,質色瑩白,玉骨冰姿,空透玲瓏。按形色細分,昆石分別有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海蜇峰數種。昆石一般小巧,很少有大件。
昆石與靈璧石、太湖石、英石并稱四大名石。也與江蘇產太湖石、雨花石合稱江南三大名石。宋、元、明、清各代文人都喜好與菖蒲配置賞玩。詩人陸游用一首“燕山菖蒲昆山石,一拳突亢千金值”小詩描述昆山石的經濟價值。
賞石文化基礎知識簡介(二)
三晉名石知多少
一、 首推歷山梅花石
歷山梅花石是三晉奇石王國皇冠上的一顆璀璨明珠。1999年發現于山西省垣曲縣歷山腳下沇河流域宋家灣石山之中。
歷山老坑梅花石基質為安山巖,也稱中性火熔巖。硬度在6—8度之間。
梅花石上梅圖自然天成,極具神韻,色彩分別有紅梅、綠梅、黃梅、白梅等七個品種。紅梅以高嶺土反映和長石結構構成,間有瑪瑙小杏仁體伴生。石畫迎風斗雪,挺拔勁秀,不僅體現出天工造化之奇,更表現出春意盎然之美。
梅花石形成于距今約17億年左右。2015年由中國觀賞石協會評定,垣曲縣被評為“中國梅花石之鄉”。有詩贊曰:“五千年大浪淘沙,唯舜日煌煌,無源不自河東朔;九萬里真情共寄,籍梅花灼灼,一石敢為天下先。
花開石上,溢彩流光,震古爍今,舜鄉花艷倍臻雅;石冠花中,凌霜傲雪,歸真返璞,梅花石奇猶帶香。”
二、 再推黃河日月石
“日出東方紅,月圓中國夢”
山西垣曲黃河日月石,主產于黃河古道古城鄉、毛家灣、華峰陳村等地段。形成距今約七億年的震旦紀。石底多呈現淺黃、淺紅,石圖似日如月,若泉若水。石質有砂礫巖、沉積巖、火成安山巖及硅質石英砂巖等。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原石,稍加切割打磨整理,外樸內秀,光彩奪目。畫面詩情畫意,手感溫潤如玉,清新而古樸,真乃清風明月本無價,明月清泉可洗心。尤其是太陽石,一石在手,紅日高懸,溫暖、熱情擁入內心,激勵人們奮發向上,不由得唱響“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日出東方紅,月圓中國夢。垣曲黃河日月石,畫面逼真,遐想無限,真的會讓人們美夢成真。2015年中國觀賞石協會,同時命名垣曲縣為“中國觀賞石之鄉”。
詩聯家有曰:“亳水鐘靈,欣奇石玲瓏,萬蕊紅梅彰國粹;舜鄉濟美,恰天工奧詭,一輪明月醉心香。”
“太空高奏東方紅”
三、 大寨天然造型石
垣曲梅花石和日月石都屬圖文畫面石類,而大寨奇石之可貴在于它的天然立體,雕塑造型。
大寨奇石主產于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鄉南腦、閆莊和虹橋關一帶紅泥土中,生成于4.38億年前奧陶紀、地層單元屬奧陶中統峰峰組,巖性為中厚層狀海相沉積石灰巖。有玩家說他是“山西產靈璧石”。
大寨奇石的主要審美特征表現為,石體豐腴敦厚,孔洞透漏玲瓏,石聲清脆悅耳,造型生動傳神,石紋細密如發,石色青灰泛紅。
回眸歷史,遠在明清兩代文人墨客就發現了它并以詩歌之詠之;脈眺當代,2000年這個石種被重新發現而登堂入館成為人們的玩物。
四、 陶唐千古秀,霍山雪浪石
陶唐峪史稱陶唐谷,始于堯帝曾在此納涼度夏之所。這里山高垣闊,溝谷縱橫,流水清澈,林木叢生。峰奇、谷幽、水美、石麗,人稱四絕。所謂“麗石”,即早先蘇東坡曾命名之雪浪石。
雪浪石,黑底白章,石上飄凝的紋理圖案極為豐富,如畫如詩令人陶醉。
雪浪石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和云母,學名花崗巖河卵石。結構構造分粗、中、細三粒結晶紋理。石質堅硬,防腐性強,硬度達摩氏6—7度。遠在宋代被蘇東坡命名且觀賞。有詩贊曰:
莫要說我粗,也別嫌我土。
我本花崗巖,歷練戰烈火。
身穿石浪紋,重已勝楊朱。
幸遇蘇東坡,我名傳千古。
五、 聚奇千層石,圓夢錫崖溝
錫崖溝,因傳說中仙人道士曾在此地“冶錫煉丹”而得名。錫崖溝馬東嶺盛產“千層石”。造型立體,四面可觀。
錫崖千層石是典型的海相沉積泥,硅質條帶薄層白云巖,石表分化層較軟,看似些細微砂粒,實為白云巖結晶體。
錫崖千層巖生成地質年代在寒武系,經億萬年地質作用,海蝕斷裂分化而成。千層石密度約2.8—3.2左右。2013年被有心人發現。
從“形、質、色、紋、韻”賞石五要素鑒賞,該千層石天然質樸,別有情趣而妙趣橫生。多數造型如佛門建筑之和尚祭塔。拋物線有三角形、花瓶形、玲瓏形等形式美。不由讓人聯想到北京的白塔寺、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嵩山少林寺、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等古代建筑之美。
論其質含金屬鎂、二氧化硅;論其聲輕輕叩之清脆悅耳;論其色灰白間黛;論其紋和韻,那一層層螺旋式遞進的線條流暢舒展,節奏感、韻律感分明、靜謚、高古、空靈,極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2019.8.4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