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娜娜:奇石王國里的“花木蘭”
時間:2013-03-25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郭建立 李德偉 點擊數:
新安縣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鄧娜娜
新春剛過,面對2012年相對低迷的奇石市場,從新安縣賞石界傳出的一條消息卻極具震撼力:有個女人打算投資500萬元,興建一個奇石文化博物館。
這個女人,就是被國際愛石協會理事長金秀卿譽為石界“花木蘭”的新安縣賞石協會副會長,剛過而立之年的鄧娜娜。
柔情似水的女子與堅硬如鐵的石頭何以結緣,而且要把石頭帶入眾多石友想也不敢想的高雅殿堂,這里面到底蘊藏著怎樣的藝術情緣呢?
龔觀音
識石
作為山區的孩子,對石頭并不陌生,甚或說司空見慣:它在童年抓石子的游戲中,它在少年洗服的小河邊;它在父輩腳下崎嶇的山路上,它在門前乘涼的槐樹下……就像腳下的泥土一樣,并沒有特殊的魔力,甚至望著汗流浹背的父親、母親,心中還會生出對石頭的怨恨。有魔力的石頭,大概都在月夜里星光下外婆講述的《西游記》、《紅樓夢》的故事里。
23歲那年,鄧娜娜經人介紹,與縣“奇石山莊”——石寺鎮下孤燈村的小伙兒龔小杰相識了。盡管早已了解到龔家是遠近聞名的藏石之家,但當第一次踏進家門時,還是讓她掩飾不住自己的驚愕和震憾:雄偉壯闊的仿古式建筑,掩映在綠葉婆娑的竹影和恣情怒放的花叢中,偌大的石館內,一方方奇石五彩斑斕、光彩照人,恍若把人帶進了《西游記》、《紅樓夢》有關石頭的意境中。沒有了矜持和羞澀,她忘情地奔過去,深情地撫摸著一方方細膩、沁涼的石頭,也暗暗地把自己一生的愛交付給了石頭去見證。
婚后,第一次和愛人出外撿石,自以為收獲頗豐的她卻遭遇了意外的打擊,自己辛辛苦苦撿到的“寶貝”都被公爹鑒定成了“次品”。秉性剛烈的公爹,對奇石的要求近乎到了苛刻的程度,面對奇石,就像面對不容有絲毫褻瀆的神明。
公爹告訴她,“不怕無石,就怕無眼”。要成為真正的藏石人,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墊底,需要用一雙獨具的慧眼去鑒別,要在石頭的形、質、色、紋中發現被常人忽視的美。
為了提升文化品位,練就一雙慧眼,鄧娜娜一頭“扎”進了書海里,她訂閱了《石友》 、《石觀》、《寶藏》 、《中華奇石》和《花木盆景(盆景賞石版)》等雜志,購買了四大名著和古典詩詞等書籍,品讀、鉆研、感悟。
每一次外出撿石回來,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篩選,公爹對每方石頭的取舍、定位、命名,她都會一一銘記在心,遇到疑惑的問題,她會窮追不舍,有時連公爹也被問得啞口無言,樂呵呵地停下手中活兒,和她一起研究、探討,或者打電話向市里、省里、國家的專家“搬救兵”。
龔鴻運
撿石
山重重,路漫漫,尋尋覓覓。
一方好的奇石,就是山川日月精華的匯聚,就是一幅大自然丹青妙筆的畫卷。而越是精美的奇石往往隱藏在深山幽谷,急流險灘中,需要撿石人付出超常的毅力、耐心、勇氣。
踏上撿石這條“不歸路”,尤其作為女性,歷經了多少艱辛,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也許只有自己明白。可以說,每一方奇石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動人的故事,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2011年初冬,鄧娜娜和一群石友到南陽淇河撿石,并且她是唯一的女性,還兼任司機的身份。雖然沒到深冬,但河水已是冰涼徹骨,為了御寒男石友們都拿出烈酒,一陣豪飲,而鄧娜娜平素就滴酒不沾。大家勸她在河邊守候,誰知還沒等他們下水,鄧娜娜已挽起褲腿下到了河里。
同往常一樣,獨具的慧眼總會給她帶來意外的驚喜,她很快在水中發現了一塊兒重達40多公斤的黃蠟石。為了不影響大家,她一個人借著水的浮力慢慢把黃蠟石往岸邊移動。不承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石頭移到了岸邊,車鑰匙卻不知什么時候掉進了水里。無奈,她只好打電話,讓家里租車行程400多公里,把另一把車鑰匙送來。
2012年秋,鄧娜娜幫石友運送剛打磨好的一塊奇石,參加市里“賞石金秋”石展。開啟車后備箱卸載時,因為石頭太滑,從后門滾落下來,砸在她的腳上。那塊石頭足足有40公斤,當時被砸的腳就變成了紫色,石友滿是愧疚,非要讓她上醫院,她考慮展出時間太緊,就咬著牙示意沒事兒,硬是一瘸一拐地幫石友把石頭抬進了室內才開車回去;等到了家,腳已經腫得鞋也脫不下來了。
顧家是女人的天性,但為了奇石事業,鄧娜娜心中留下了太多對家庭的愧疚。記不清多少個晚上,由于外出撿石不能及時回家,只好讓鄰居、親戚幫著接孩子,等到家,孩子已經睡熟了,腮邊還掛著委屈的淚水。
安
惜石
奇石是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有著不同的含義:最現實最直接的人會把奇石當成金錢;在鄧娜娜眼里,奇石則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厚愛和饋贈,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她認為愛石就應該滿懷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像對待生靈一樣與它溝通,像愛惜生命一樣去愛護它。除了撿石,遇到好的石頭,她會毫不吝嗇地去購買,不單單是喜歡,更是為了一份珍愛。
一次,她到山區一個農戶家,看到一方精美的奇石不為主人所識,擋在腌臜不堪的豬圈門口,她心疼得直想落淚,當即央求主人把石頭賣給他。那主人一見有人要買一塊破石頭,心里暗喜,突然萌發了撈一把的念頭,自己最初說的100元價錢,又推翻加碼要到600元。鄧娜娜二話沒說,便付了錢,然后把石頭搬到溪水邊,洗了又洗,才小心翼翼裝到車上。
隨著玩石隊伍的擴大,奇石資源的減少,奇石價格飚升,外出撿石往往空手而回,掏錢購買又常常讓鄧娜娜捉襟見肘。2011年,她在家人的支持下,貸款100多萬元,辦起了鋁粉加工廠,把賺的點點滴滴錢又投入到奇石收藏上。
她把收藏的石頭都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倍加珍惜,即使在辦廠最困難的時候,浙江老板想掏十萬元購買她的一方“安”字石,也被她婉言謝絕。
龔荷花
賞石
石不能言最可人。
如今,鄧娜娜一家收藏的奇石達到6000多方,簡直成了氣勢磅礡、蔚為壯觀的石陣、石海。捧一杯裊裊的清茶,置身奇石之中,猶如擁有了洋洋大觀的萬千氣象。足不出戶,可以看到月圓月缺,潮漲潮落;可以足踏五岳,橫渡四海;可以盡攬大自然的時序更迭,閱盡人世間的滄桑輪回……此種妙趣,是任何物質享受也不能比擬的。
石頭成了家庭的凝聚力。為了共同的愛好,盡管愛人弟兄3個都已成家立業,但一家老小15口人,還在一塊兒生活,其樂融融。每到周末,鄧娜娜都要組織全家為石館打掃一次衛生,說說笑笑間,增進了一家的和諧。
石頭架通了友誼的橋梁。每年到石館參觀交流的人絡繹不絕,有市外、省外的朋友,也有國際友人。友人來了,鄧娜娜既是講解員、聯絡員,又是炊事班的班長,花香四溢、奇石生輝的院落,高朋滿座,勝友如云,一個家庭的石館,成了一個當地對外交流的響當當的文化名片。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去年,在鄧娜娜和縣內眾多石友的努力下,縣里成了觀賞石協會,上百名石友從此有了自己的“家”,她也被廣大石友推選為縣賞石協會的副會長。北大美術教授,全國著名的畫家、賞石家張源,在了解鄧娜娜的事跡后,當場揮毫,寫下“蘭心蕙質”作品相贈;國際壽石協會理事長、中韓壽石文化交流會理事長金秀卿先生豎起大拇指,稱她是:奇石王國里的“花木蘭”。
(郭建立 李德偉)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