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鴻:發現新余奇石之美
時間:2012-12-07 來源:新余晚報 作者:賴嬌健 點擊數:
宋代杜綰在我國第一部論石專著 《云林石譜》曾談到產自我市分宜縣境內的奇石“分宜石”:“袁州分宜縣江水中產石,一種紫色,稍堅而溫潤,扣之有聲,縱廣不過六七寸許,惜乎地遠稀罕,不可常得。”除了分宜石,我市還出產包括袁石、草花石、菊花石、黃臘石、太湖石等在內的十多種奇石。
豐富的奇石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尋石、賞石、藏石的奇石收藏家,李石鴻就是最癡迷的一個。由于愛石成癡,他甚至將本名“李小華”改成“李石鴻”。
驚喜:新余奇石受業界認可
李石鴻與奇石的緣分源于1996年,當時他在廣州經營山水盆景生意,周圍有一大批玩石頭的藏家。奇石和盆景的共通之處,讓李石鴻對這個新興行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發現奇石作為觀賞擺件比盆景更有意境。
看的多了,他也萌發了自己撿石頭的念頭。這時他突然想起,家鄉新余也有很多類似的石頭,是不是也有觀賞、收藏價值呢?借著回鄉探親的機會,他撿了幾塊蒙山出產的菊花石帶回廣州,請名家品鑒。沒想到一些奇石收藏名家對這些菊花石愛不釋手,并希望他再多找一些品相好的石頭來交流。
受到鼓舞的李石鴻一頭扎進蒙山、袁河找石頭,同時遍閱各種論石名著提高自己的賞石眼光。在讀到杜綰的《云林石譜》時,他發現這位宋代賞石名家對新余出產的分宜石、袁石等奇石都有很高的評價,這讓李石鴻越發堅定了發掘新余奇石的決心。
收獲:家藏奇石2噸多
慢慢地,李石鴻開始將生意的重心轉回新余,并花費大量時間前往袁河流域尋找品相好的石頭。找石的過程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趕路,晚上天黑才能回家,午飯常常在河灘上靠饅頭就咸菜解決。由于找石經常是在荒郊野外,一輛自行車、一個蛇皮袋、一根撬棍就是他全部的工具,找到心儀的石頭后常常要靠肩挑背扛走很長一段路才能騎上自行車。長期背著沉重的石頭趕路,李石鴻的背部落下了嚴重內傷,每逢陰雨天氣就隱隱作痛。
付出的多了,收獲也同樣豐厚,幾年下來李石鴻的足跡遍布整個袁河流域,家里收藏的奇石也多達2噸多。李石鴻形容與石為伴的過程是“痛并快樂著”,雖然找石的過程非常辛苦,但與撿到一塊好石頭的成就感、把玩石頭時的滿足感相比,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遺憾:尚不能實現以石養石
隨著身邊玩石的朋友越來越多,李石鴻和幾個朋友在北湖星城商業街開辦了一家“抱石奇石館”,供石友們聚會、交流,他們還籌備著要成立一個新余民間奇石協會。但由于我市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奇石交易市場,僅有的4家經營奇石的商店也零星分布在市區各處,生意清淡、難以形成規模,協會的成立首先面臨的就是人員和資金方面的困難。
李石鴻告訴記者,他撿到過很多特別漂亮的石頭,都是由于交易市場不成熟,被半賣半送轉讓給朋友。這幾年他花在奇石收藏上的時間越來越多,經營盆景生意的精力也就相應少得多。但由于石頭賣不起價,不說靠石頭賺錢,甚至連以石養石這樣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這樣的現實難題同樣困擾著許多和李石鴻一樣的奇石愛好者。
雖然目前困難重重,但是李石鴻對新余奇石的前景還是充滿信心。因為就在前不久舉辦的江西省第三屆花卉園藝博覽交易會上,他發現的袁石《北京人》榮獲了奇石類金獎,另一位藏友的袁石《中國結》則賣出了15萬元的高價。
TAG 標簽: 奇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