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奇石文化發展的十大趨勢
時間:2013-02-19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夏華炳 點擊數: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趨勢問題就是中國奇石文化發展的方向、路線和未來問題,正確認識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趨勢,把握中國奇石文化發展的新動向,對積極引導中國奇石文化在正確軌道上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趨勢受到中國奇石文化傳統,中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新石種的發現,人們賞石觀念的轉變,市場需求,以及國際奇石文化交流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其中有必然性的規律在起作用,同時也有人為的作用。我們可以從大眾化、民族化、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同一化、純凈化、藝術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十個方面來探討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趨勢問題。
一、大眾化。
這里所說的大眾化是指奇石文化被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廣大民眾所接受的一種趨勢。大眾化是中國奇石文化發展最大最明顯和最強有力的趨勢,這個趨勢隨著三十年前中國社會改革開放逐步形成,并且迅猛發展。在中國歷史上,奇石主要是奴隸主、貴族和封建帝王、官僚階級的玩物,中國歷史上的奇石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狹隘的封建貴族文化。新中國的奇石文化則是具有最廣泛群眾基礎的大眾文化。這是一種歷史性的大轉變、大進步、大飛躍。今天,愛石藏石者不分男女老幼,遍及中國各個地區、各行各業、各個階層;豐富多彩的奇石文化活動通過各種媒體已經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常見的社會現象。中國奇石文化大眾化的發展趨勢不僅改變了中國奇石文化的性質,而且給中國奇石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強大的生命力,是當今中國奇石文化活動取得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成就。在中國奇石文化復興過程中,老一輩奇石收藏家、鑒賞家、理論家、活動家王朝聞、來層林、李饒、劉水、張源、陳瑞楓、游國權、李祖佑、沈寬、趙有德、姜祚正等,為中國奇石文化大眾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后,隨著人民富裕程度不斷提高,精神生活需求日益高漲,中國奇石文化仍將沿著大眾化的方向繼續向前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石藏石者隊伍中來。
二、民族化。
中國奇石文化生發于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始終都是典型的中國式民族文化。古代外來文化的影響主要反映在佛家的禪說上,但實際影響不大。現代外來文化的影響主要反映在賞石觀(審美觀)上,但均被中國民族化的賞石觀吸收利用,并未改變中國奇石文化的民族性質。中國奇石文化的民族化主要體現在儒家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賞石觀、以中國畫論為基礎的方法論,以及奇石與中國詩、文、書、畫和園藝相結合的形式上。孔子關于石有性,石性仁、靜、壽,以及石性與人性相通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賞石觀的核心。馬克思主義美學使中國現代賞石觀在批判繼承傳統賞石觀的基礎上,利用人類最先進的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得到根本的改造,從而形成科學賞石觀。中國奇石欣賞的方法,是以天然性為根本,以中國畫論為基礎的類藝術欣賞方法。奇石美的主要表現形式則是奇石與中國詩、文、書、畫和園藝相結合。(請參閱拙著《奇石學基礎》中“奇石之美”、“奇石鑒賞的幾個問題”和《賞石理論與實踐》中“科學賞石觀”等章節)如果說大眾化是中國奇石文化的生命,那么民族性便是中國奇石文化的靈魂。民族性是中國奇石文化獨特性的表現,也是中國奇石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保護民族性就是保護中國奇石文化。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各種文化互相融合,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有著牢固民族傳統和科學賞石觀的中國奇石文化,仍將堅持民族化的發展方向。
三、科學化。
科學化是指中國奇石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強其科學性的趨勢。春秋戰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石論是中國奇石文化科學研究的發端。中國古代石論雖然不多,但是博大精深,并且延續了中國奇石文化科學發展的趨勢。民國張輪遠在其著作《萬石齋靈巖大理石譜》中集中國奇石文化研究之大成,并引入了地質學、考古學、美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無論在理論研究或科學運用方面都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近三十年來,王朝聞等人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對中國奇石文化的深入研究,眾多地質科學工作者將地質學知識運用到奇石研究中來,在奇石欣賞和奇石理論研究中中國畫論和美學理論的廣泛運用,提高了中國奇石文化的科學性,增強了人們對中國奇石文化科學性的認識。十年前“奇石學”概念的提出和《奇石學基礎》一書的出版,標志著中國奇石文化開始作為一門科學首次被全面系統地加以研究。筆者在《賞石理論與實踐》中明確提出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為奇石欣賞的指導思想,全面論述了奇石欣賞的各個主要問題,使奇石欣賞牢固地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上。近幾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的賈精一教授等相繼開設了“中國賞石學概論”等課程,這對于提高中國奇石文化的科學地位,加強中國奇石文化的科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零零七年中國觀賞石協會編輯出版的“中國觀賞石科普叢書”是中國奇石文化科學化的又一個新成就。中國奇石文化科學地位的確立和各方面科學研究成果的積累,必將大大加快中國奇石文化科學化的進程。
四、規范化。
白居易在他的《太湖石記》中說:“今丞相奇章公嗜石……其數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可見唐人已將太湖石按其優劣分為四等十二級。這說明當時人們在賞石藏石中已經有了一些規范,遺憾的是這些規范在古代沒有形成趨勢得到發展。不過,到了民國時期,奇石劃分等級已經成為南京地區普遍認可的一種規范行為。由于三十年來奇石文化的迅猛發展,以及沒有統一的行業管理等原因,中國奇石文化在各個方面迄今尚無任何全國統一規范。事實證明,缺乏規范給各方面的工作帶來不便并造成損害,嚴重阻礙奇石文化的發展。現在,奇石文化活動的規范化已經成為廣大石友的共同呼聲和強烈期待。中國觀賞石協會制訂的《觀賞石鑒評標準》,以及在近兩年中用它進行的多次試評和首次正式鑒評,從一個重要方面為中國奇石文化活動的規范化打開了新的局面。《觀賞石鑒評標準》、《鑒評工作實施方案》、《鑒評工作紀律》、《鑒評工作注意事項》的制訂和實施,鑒評工作咨詢制度的建立和實行,以及在鑒評工作方法上的探索,已經為“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奇石博覽會”和“2007中國·昆明·東盟石文化石材博覽會”等一些有影響的石展成功運用。相信由中國觀賞石協會打開的這個新局面,一定會迅速擴展為中國奇石文化活動規范化的新潮流。
五、專業化。
中國奇石文化的專業化,主要表現在采石、石面清潔、某些石種的加工處理、中國畫中以奇石為題材的畫作,以及園林石的布置等方面。而在奇石收藏、奇石鑒賞、奇石展覽、奇石理論研究、奇石文化活動組織,以及奇石文化教育和傳播等方面,則屬于“業余”性質。這是中國奇石文化長期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繼續發展的嚴重障礙。專業化是中國奇石文化繼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奇石職業經營者和奇石文化媒體專業工作者,是近三十年中國奇石文化專業化的先行者。與此同時,一支技術精良的奇石采集、加工、配座的專業隊伍在不斷擴大。近幾年,一些高等院校陸續開設奇石文化選修課程,表明高校教師開始加入到中國奇石文化的專業隊伍中來。中國觀賞石協會準備建立的專家人才庫及專業鑒評師隊伍,將是中國奇石文化專業化發展中的重大建樹。專業化目前還是中國奇石文化發展的弱勢潮流。只有在奇石文化活動各個方面,特別是在奇石理論研究、奇石鑒賞、奇石收藏、奇石文化活動組織、奇石文化教育和傳播,以及行業管理等方面涌現出大批的專業人才,組織起一支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并有了專業的工作機構和運行機制,中國奇石文化專業化才會滿足奇石文化繼續發展的需要。
六、同一化。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中國奇石文化在許多問題上表現出的差異性遠遠多于同一性。這種差異性有的是必然的、必要的或有益的,有的則是人為的、不必要的或有害的。比如:奇石名稱、奇石定義、奇石觀賞要素、奇石欣賞的性質和方法、奇石種類和奇石等級劃分、奇石鑒評標準和鑒評方法、科學賞石觀、繼承與創新、科學與藝術、天然與創造、提高與普及、分散與統一、高雅性與市場化、民族化與國際化,等等,在幾乎所有這些問題上,都存在著認識上與做法上的重大差別,有些問題還引發過眾所矚目的激烈爭論。與此同時,同一化的趨勢也在逐漸加強,某些方面還有了重大進展。比如:經常使用的奇石名稱已由歷史上的三四十個,減少到奇石、觀賞石、賞石、雅石等三四個;關于奇石的性質和眾多奇石定義中,主要的差別已集中在“天然石品”、“天然藝術品”和 “藝術品”三個概念上;關于奇石欣賞的性質的爭論,已主要集中在“類藝術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以奇石分類為基礎的欣賞方法和鑒評方法已為世所公認;中國觀賞石協會的成立是全國奇石社團活動同一化趨勢的標志性事件;《觀賞石鑒評標評》的誕生則是同一化趨勢在當前的重大進展。同一化有利于克服認識上不必要的分歧和理論上的混亂局面,加快科學的中國奇石理論體系的建設步伐;同一化也有利于全國各地各種奇石文化活動的規范化。
七、純凈化。
對奇石認知的差距,賞石觀念的改變,奇石市場的發育,以及某些不健康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地改變著奇石的本來面貌,給奇石強加上多余的“包裝”和似是而非的“內涵”,使奇石與它的天然本質、民族特征和歷史文化傳統漸行漸遠。對奇石外形和表面進行非必要的人為加工,在奇石表面進行不必要的涂油、上蠟,本末倒置和畫蛇添足式的奇石配座,喧賓奪主的奇石四周空間布置,用各種人造物品附加在奇石上面或與奇石直接組合,以及強加給奇石的違反科學和理性的“意義”和“作用”等,所有這些表現即是明證。但是,另一股保護奇石天然本質、民族特征和歷史文化傳統,凈化奇石和奇石文化之風也很強大。絕大多數愛石藏石者仍然崇尚奇石的天然本質、民族特征和歷史文化傳統,仍然保持著自己藏石的天然品質;對外部形態進行加工的類雕塑石(造型石)被拒絕參展參評,對表面進行加工處理的類畫石(畫面石)被單獨列類參展參評,或被降低鑒評分值;一些違反科學和理性的宣傳遭到人們一致的批評和唾棄。現代生活的進程反而催生了人們回歸自然的理性,人們在凈化生活,凈化心靈的同時,必然也會去凈化他們喜愛的奇石和奇石文化。
八、 藝術化。
近十幾年來不少人將奇石當作藝術品,對奇石進行各種藝術處理,并從理論上去證明奇石和奇石欣賞的藝術性,從而在中國奇石文化發展中產生了一股藝術化的潮流。一九九三年由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觀賞石協會(籌)聯合舉辦的“首屆觀賞石學術座談會”給觀賞石所做的“天然石質藝術品”的定義,二零零三年北京人文大學賞石文化研究所舉辦的“首屆賞石藝術研討會”上關于奇石是不是藝術品和奇石欣賞的類藝術性和藝術性的爭論,二零零五年天津寶成集團舉辦的“首屆華夏雅石藝術論壇”上關于奇石是不是藝術品的爭論,以及中國觀賞石協會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四日發布的《觀賞石鑒評標準》給觀賞石所做的“石質藝術品”的定義,就是這股潮流的突出表現。藝術化潮流產生的根源,一是在理論上混淆了奇石欣賞的類藝術性與藝術性的本質區別,認為在奇石欣賞中的人為創造(包括物質和意識兩個方面)將原本具有觀賞價值的天然石品“轉變”成了藝術品;二是一些人誤認為藝術品比天然品價值更高,名聲更好,更容易被上層人士和文化藝術界接受,把奇石說成藝術品有利于促進奇石文化進入主流文化;三是一些人誤認為藝術這塊牌子能夠抬高奇石身價,并且能夠使其早日進入正規的拍賣市場;四是為了擴大業務范圍故意將天然石品與石質藝術品合二為一。在思想自由和市場經濟作用下,藝術化潮流無疑還會繼續存在,但是,隨著人們對奇石本質的深入認識,在各種“藝術”泛濫成災的時候,特別是在人們凈化生活,凈化心靈,回歸自然的理性驅使下,相信藝術化潮流不會走得太遠。在人類幾乎無所不能的創造力和無窮無盡的創造物面前,人們非但不會一味地再用“藝術”去“消滅”越來越稀有的天然石品,反而會對天然石品悉心保護和珍惜。(請參閱拙作“論奇石欣賞的性質”)
九、 市場化。
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奇石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及奇石文化活動的市場化運作兩個方面。中國古代奇石市場主要是個體的分散的初級市場,規模很小,發展極其緩慢。近三十年中國奇石市場迅猛發展,遍布全國各地,并且有了國際間的交易,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節假日的地攤市場、石展期間的展期市場、在家交易的家庭市場、分散經營的個體市場、集中經營的超級市場、網上經營的網絡市場,以及非正規的拍賣市場等,是現在的主要市場形式。所有這些市場形式都還沒有行規約束和行業管理,而且大多是無照經營,仍然處于初級發育階段。今后,中國奇石市場在進一步擴大規模,拓展國際交易的同時,必將逐步實現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督下,在中國觀賞石協會指導下的有行規約束和行業管理的正規化、專業化經營。近三十年來,中國各地的許多奇石文化活動,特別是大型石展,依靠政府出資、企業或個人贊助,辦得有聲有色,對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奇石界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將出版奇石讀物和舉辦石展等奇石文化活動,納入市場化運作的軌道,其中以石展的市場化運作較為成功。其基本做法是:自負盈虧,自主籌辦,展銷結合,以銷助展。市場化運作有利于奇石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中國奇石文化的長期穩定發展。
十、 國際化。
自二千三百年前的東周靈王時起,中國奇石文化就有了國際間的交流(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時異方貢玉人、石鏡。”)。在古代,西域國家向中國統治者進貢奇石;韓國和日本在中國奇石文化的影響下分別形成了自己的壽石文化和水石文化;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也深受中國奇石文化的影響;近幾年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等國家與中國的奇石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主要的交流形式是:互相贈石、購石,互相提供奇石文獻資料,互相在對方刊物上發表論文和石照,專家和石友互訪,互相參加對方舉辦的石展、研討會等活動,以及石友之間的個別交往等。總的來說國際間交流的深度、廣度和頻率還很不夠,并且是外國石友來中國的多,中國石友去外國的少。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奇石文化影響的增強,中國奇石文化與國際間的交流必將日益頻繁、深入和擴大。在古代佛教思想的影響,近現代西方自然科學、美學思想的影響和對化石與礦物晶體的廣泛認同,以及在奇石文化活動中的市場化運作,都是中國奇石文化國際化的表現。在民族化基礎上的國際化,或者說在民族化主流中的國際化,不僅不會削弱民族化,而且有利于中國奇石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上述十大趨勢是當今中國奇石文化發展中的主要趨勢,它們各自獨立而又互相影響,用它們共同形成的合力推動中國奇石文化不斷向前發展。
TAG 標簽: 奇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