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的評判標準 整理與養護
時間:2012-12-12 來源: 作者: 行者 點擊數:奇石,系指形狀不一般的石頭,其材質、造型、色彩及花紋不同尋常,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或審美習性,可供觀賞把玩,或者出于賞玩目的的買賣經營。
奇石的基本看點和主打賣點是一致的,皆屬自然天成。奇石在我國歷史上又稱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幾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異石、孤賞石等,我國臺灣及港澳稱謂雅石,日本稱水石,在韓國稱壽石。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奇石是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石玩藝術的審美觀,是通過人們觀感而產生的,是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共同感應。奇石不僅是一種形象藝術,也是一種心境藝術,心境藝術是賞石藝術的最高境界。
在賞石過程中,并不是以目視形,而是以心蘊神,進而才“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人們能夠從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身上,聯想出人生的各種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藉以充實腦海,豐富自我心靈,進而從奇石王國里探索出天然藝術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質,這就是鐘愛奇石的真諦。
奇石的硬度,是奇石收藏必須考察的一個指標。
奇石的硬度是奇石的質所決定的,它決定其抵抗外力刻畫、壓入、研磨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奇石收藏的保藏價值。奇石的硬度高,則石的密度大,質感好,賞玩價值亦大。
硬度高者概括為一個“堅”字。奇石質堅,給人的質感是:細、潤、光、潔。硬度是一個地質學的概念,其指標,從一至十級,級別越高硬度越大。作為收藏的奇石,硬度起點應是4度(以螢石為參照系)以上,這是奇石收藏的基礎要件.
就采、賞奇石水平而言,可分為五個級別。
一級水平:初撿石,無論是遇見造型石,還是圖案石,總是有一種新鮮感。古曰“怪石”。
二級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采賞經驗積累,對石頭的采撿觀賞遠不止出于好奇之心,進入了賞石的第二階段,注意了奇石的完整性,重視了奇石的美觀與秀麗。古曰:“美石”或“景石”。
三級水平:能達到三級水平的人,認為奇石的造型、圖案是石體的自我訴情,詩情畫意的表述。視奇石之意境,有修身養性之作用,甚至能改變和戒除人的諸多不良嗜好。古曰:“巧石”。
四級水平:在賞石過程中,常帶有意念或邏輯思維之觀念,多是形象三分,心象七分,此級水平也就是抽象觀,有靜身養性信念,故有“禪石”、“靈石”、“基督石”之尊稱。
五級水平:這是賞石的高境界,能夠用哲學的觀點,辯證地去理解奇石與人的關系,賦奇石以靈氣,宇宙萬物同體,皆有生命,人、石應相同相通,平起平坐,共享天道。互補真、善、美,以石之美德待人處事。古曰:“去石”。
當今觀賞石市場魚龍混雜,由于社會需求量的激增,觀賞石的產地也增加了一個新的行業,就是人造加工偽石、假形石,而且手法層出不窮,對觀賞石的收藏造成沖擊。那么,我們怎樣結合古今評判觀賞石的十條標準來為收藏所用,來提高鑒識能力,而不被日益增多的偽石假形石蒙蔽眼睛誤入歧途呢?讓我們逐一解讀標準的含義,來破解造假的手段及做法,讓廣大石友在收藏、賞玩觀賞石過程中擦亮眼睛。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參考信息,從正面用之于自己的奇石修整工作中去。
皺:皺紋,是賞石在成型初期因自然收縮或經自然水流、風沙沖刷而形成的一凹一凸的條紋。
漏:賞石有孔或縫,使水或其他物體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對),是指賞石的形體或某一部分窄小或單薄。
透:(液體,光線等)滲透;穿透:透水、透亮,特指賞石的穿透、通透、通空靈巧等。
丑:丑陋,難看。賞石特指其怪異,與眾不同。
色:色彩、顏色,指賞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澤。
質:性質、本質、品質,特指賞石的天然質地、結構、密度、硬度、光潔度、質感等,也指賞石的質量和大小。
形:形態、形狀、結構狀態等,這里特指賞石的天然外形和點、線、面組合而呈現的外表。
紋:紋理、痕跡,指賞石表面呈線條、圖案的花紋。
聲:聲響、聲音,指賞石通過扣擊或摩擦振動所產生的聲響和聲音。
上述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準,也是造假者刻意模仿追逐的目標。造假者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塊上,用現代加工工具,采用各種手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使其身價倍增。下面談談偽石、假形石的一般鑒識技巧,供石友們共同探討。
造偽者往往通過劈、斬、摳、挖、填、挫、雕、磨、爛、摸壓、增退色、注膠等一系列的手法,來制造觀賞石,使其形成規模生產,創造利潤。
劈、斬:一般是用鋼斧,鋼錘等工具,對肥厚的觀賞石進行瘦身減肥,使其更具觀賞性。通過劈、斬,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較明顯、有規律的加工痕跡,形成其特別的棱角和石質差異。未徑加工的石質表面或輕或重都有一些風化層或叫石皮,而經過劈、斬之后,這些痕跡喪失,這就給鑒識提供了條件。
摳、挖:是用鋼鑿、鋼鉆進行透、漏的加工,一塊普通石頭經加工成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征,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摳、挖同樣會在石頭表面留下痕跡。摳、挖會使石頭上留下不規則的鑿痕,這是與天然石的自然流暢相悖的。而挖是用電鉆、磨輪等機械工具進行,則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機械加工的弧形痕跡。
填、挫:是在摳、挖工序過后的充填和修整。通過填充、鑲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偽石更加自然。但是填、挫還是會留下填充物與原石石性不一,填充物與原石的縫隙連接處會留下粘連的規則痕跡,而挫更能從平行或整齊交叉的痕跡中找到破綻。
雕、磨:一般是在工藝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過刀刻、噴沙、拋磨等工藝,使其加工石頭的觀賞性突現。雕、磨常用在葡萄瑪瑙石、圖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跡明顯,有的可以光滑如鏡,粒粒珠璣,這是大自然中很難形成的。還有的是用雕、磨來增加石頭的紋理特征和包漿這些都要通過觀察賞石整體的紋理結構和包漿的一致性來鑒識和判斷,只要認真鑒別就能找出破綻。
爛:是現在制造偽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頭上,通過用強酸,弱酸的沖刷、浸泡,來洗刷人工的制作痕跡,緩和加工中出現的棱角和生硬的點、線、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頭表面原始風化層幾乎喪失,石頭的內孔或外表往往會形成一層特有的酸洗膜,雖然經過后續處理,我們還是能夠鑒別出與原始的自然石之間的差異來。
模壓:就是用模具,通過模壓加工的方法,把制作的圖案粘貼到主體石頭上,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的觀賞石。這類技法一般用在制作工藝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一般選用工業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經模壓成型后再加工,不仔細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會發現問題。
增、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總稱。像市場上出現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觀賞石就是此類產品,幾乎沒有收藏價值。鑒別它只要用沸水沖刷、浸泡就可發現其色澤發生變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污染,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注膠:通常是用在小型高檔觀賞石如玉石、瑪瑙、風礫石、雨花石等的作偽上。通過用聚脂、染料、高濃度膠水等混合物對石頭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進行注膠處理,為偽石增色、亮麗,提升其商業價值。鑒識此類觀賞石除用火烤測試外,還可以用刀刮、針挖等方法求證。
總之,賞石、鑒石、藏石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塊品質優良的天然觀賞石一定是經得起鑒識和推敲的,人為的制作加工終不能登上賞石的大雅之堂。觀賞石的魅力,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嘖嘖驚嘆。
奇石是天然的賞玩物件,一般不主張加工(指動刀打磨),加工一多就成為工藝品,不能稱其為奇石了。
一般需要加工的奇石多是色彩石,就是說有漂亮鮮艷顏色的石頭,通過打磨加工,美麗的紋理和鮮艷的色彩加上順其自然的形狀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但采集來的奇石往是臟、雜暗,必要的清洗性加工是不可免的。
新采奇石的清洗,應該看石種。賞石中的石灰巖多埋于泥土中,從泥土中挖出后多數石面上有堿性附著物,需要進行清洗。先將石品放入水中浸泡,把泥土泡下后看堿性附著物的厚度和面積的大小,再決定酸液的濃度和浸泡時間:堿性附著物薄、面積小時,可用稀鹽酸浸泡清洗,鹽酸和水的配比在1:5左右,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再用塑料刷子刷洗干凈,用清水洗凈;堿性附著物厚、面積大時,可用鹽酸和水配比在1:2左右的較濃酸中浸泡不超過20分鐘,再用塑料刷子刷洗,用水沖洗干凈。有的石面有一些較堅硬的附著物,在酸洗前可用鋼絲刷子將其基本磨刷干凈后再酸洗。洗凈后可直接觀賞其洗凈后的原色,也可將洗凈的石品放在露天風化。洗凈的石品風化后自然、干凈,色調協調統一,渾然天成。
山里和古河道的卵石,因為在泥土中埋藏了千百萬年,表面難免有一層泥垢。對這類石頭可以先用稀鹽酸泡一到兩天。你不用擔心會對石皮有什么影響,因為在這種環境中能夠存留下來的石頭,硅化程度都很高。然后放在稀草酸中泡兩天,再用清水泡一個星期,這樣可以避免反酸。
河灘里的石頭,表面一般都很干凈,最多就是青苔和表面的污染,一般用堿水刷一下就可以了。如果還不行,可以用1:2的草酸和洗衣粉混合,調成糊狀涂在石上,用塑料袋封好,放一個禮拜就行了。沒有硅化的石頭千萬不能用鹽酸去洗,因為它會傷到石皮。
巴西瑪瑙類的石頭,它們上面的污垢一般是洗不下來的,因為和它們的形成有關。它們是在液態時就把雜質裹在了里面,在表面形成了一層雜質瑪瑙殼。清洗它們的辦法只能用一種瑪瑙的溶解液來泡。巴西彩鈾瑪瑙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一塊奇石用于觀賞應當配座,有座與無座的效果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一塊奇石要想放得穩當,就得給做個底座,那樣才能安放穩妥。同時,一個合適的底座可以襯托出奇石的美觀,可以鮮明奇跡石的主題。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一個上等的奇石配上一個絕佳的底座,就能體現出奇石的觀賞價值。
奇石的座架一般用有用優質的木材雕刻,也有用平板或凹形石充當者,像是大型的石頭,野外擺放就用水泥底座配以假石加以美化。
室內觀賞奇石,一般用優質木材,如紅木、花梨赤梨木、樟木、杜鵑木等,其中以紫檀木為最高貴。
普通底座制作,大多數都是使用當地現有的木材,成本相對低廉,相比名貴的樹種,最好配上精品奇石。也有用根雕等材質制作,出來的底座追求古樸、高雅或現代。
座架的刻紋多為流水行云狀,也有刻上樹頭、花鳥的,平矮座架一般用典雅而簡樸的幾何圖案刻飾裝點,不過現在還有很多奇石,配以流暢的簡單的線條底座,更加顯出奇石的現代藝術之感覺。上乘精品的奇石,還得專門給配個案幾,合適的案幾更能襯托出奇石的觀賞性。
大體步驟如下:
1.掏窩子:選定合適的木材,用給奇石掏底,目的是把奇石擺放穩當,注意把握好奇石的擺放角度,窩子一定要穩當,石頭放在上面不歪不倒,又不能;
2.修整底座外觀:在掏好的底座上,裝飾雕刻花紋,紋飾等,一個底座的美觀程度,合適程度,不是說繁瑣的花紋,上等的雕工就是個好底座了,那樣得話,有可能喧賓奪主了,反而看不出石頭的意境了。關節是配的合適,巧妙,能夠最大程度,突出奇石主題意思,才不失為一個好底座;
3.給底座上漆,打蠟,上油等工序。
怎樣養護奇石?
奇石的價值在于它的天然性,這也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和屬性之一,自然形成的紋理、色彩、造型,使得每一件奇石都是獨一無二的。
根據不同類別的奇石,采用不同的養護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常見的養石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水養。這種方法最常見、最簡單易行,對于大部分奇石都很適用,特別是奇石在采集、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對石膚、石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這種情況下,可以先將奇石置于露天的水泥石架上,定期澆水,并讓其經受日曬雨淋,使石膚、石肌風化、變色,在質感、色感等方面達到調和。
適合用噴灑方式的奇石,可以一兩天澆一次水,使其表面保持潤澤;適合浸潤的奇石,可以浸泡在水中,但時間不宜過長,三兩天就取出晾干存放;不宜噴灑、浸潤的奇石,可以用半濕的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二是手養。這種方法適用于小件奇石。經常用手把玩、撫摩,石頭吸收人體毛孔排出的油脂,天長日久,石體會發出成熟的光澤,經常把玩的石頭就會變成熟石,這種光潤可人的石表現象,行話為包漿,包漿越凝重越好,既體現了收藏者對奇石的愛護,也為奇石的自身增色、增值。但有些石頭不適合用手去撫摸把玩。
三是蠟養。上蠟既能使紋理圖案清晰,又能使石頭更加溫潤,強化石頭的天然之美,但并不是所有的奇石都適合用這種方法。蠟養的石頭一般要求硬度在4—5度以上,低于這個硬度的石頭石質疏松,表面粗糙,吸蠟后顏色易變得黯沉。吸附性強的石頭也不宜上蠟。
上蠟的具體方法是:先將石表清洗干凈,再將石頭加熱,可以用鍋煮、日曬等,石表加熱一定要均勻;然后,用一塊固體石蠟往石表上涂蠟,此時石頭的溫度要能使石蠟熔化,溫度宜高不宜低。隨著石頭的冷卻,熔化的石蠟也凝固在石表之上。上蠟的量要以蠟液能全部被石表吸收為準。
新采集到的石頭,受自然環境的作用,一般表面會有許多附著物如污垢、伴生物等。為了更好的體現奇石在形、質、色、紋等外觀上的特點,需要進行簡單的人工處理,將原石表面的附著物除掉。由于附著物一般有一定的硬度,故有石友使用鋼刷對附著物進行清除。使用鋼刷時一定要有耐心,邊刷邊看,適可而止,注意不要破壞石相,影響奇石的觀賞效果。只要使用得當,一般不會損害原始的表面,不露人工痕跡的。有些原石的附著物硬度較大,且分布面廣,而且與原石在物質成分上根本不同,可以考慮用化學反應來清除附著物,如用鹽酸浸泡清洗。使用化學反應清除附著物時,因受條件限制不能準確的判斷原石和附著物的成分,可以采用先同類原石試用、再由調節鹽酸濃度稀到濃、浸泡時間由短到長的方法摸索進行,以免造成原石的破壞性損傷。
奇石以自然為美,石表光滑、包漿好肯定是上品;但有些原石石表比較干燥,在空氣中存放時間長了表皮會干裂無光澤,為了提高奇石的觀賞性,以前石友們往往在奇石表面涂抹蠟等,使奇石表面達到光潤的效果。近些年,石友通過摸索,認為使用嬰兒油(俗稱BB油)涂擦石表比涂蠟、樹脂膜的效果要好,故現在基本都使用嬰兒油來保養奇石。涂抹嬰兒油這種方法,既保持了奇石的天然特性,又增強了奇石的觀賞性,得到了奇石界的普遍認可。
參考資料:
(一)奇石的整治
奇石的整治,指對新出土的原石進行表面處理。一塊新挖出來的石頭表面既有泥砂,又有鈣質包皮,還有浸泡的雜色、苔蘚等。有的江河石、海石則附有青苔水垢、海藻貝類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表面的整治。《云林石譜》“靈璧石”條介紹:“石產土中,歲久穴深數丈,其質為赤泥漬滿,土人多以鐵刃遍刮。凡兩三次,既露石色,即以黃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又,“江華石”條亦云:“既擇絕佳者,多為泥土苔薛所積,以水漬一兩日,用磁末痛刷”。
山石的整治方法大同小異,這兒介紹一下昆石和博山文石的整治,余可類推。
昆石開采出來時,周身包裹著紅山泥,此時萬不可急躁莽動,斷然敲擊,以免斷裂。毛坯采出后,需先曝日西一星期左右,使其山泥干硬,然后浸人臉水,使山泥成塊剝落,再用清水沖刷。沖刷時應注意剔除石頭間隙間的雜質,直至山泥雜質清洗干凈為止。考究些的,可用海棠花汁敷于石表,這樣可使其黃漬去凈,最后再將石放人清水,漂上半個月,使其酸、險成份全部漂清,取出晾干即可。
博山文石新出土時,其表面也沾滿了泥漿、附著物,可先用鋼絲刷順其效皺紋路,粗刷一遍,然后可用稀釋鹽酸沖刷,再用清水沖洗。切記不可用純鹽酸,鹽酸濃度比例過高,也會破壞石頭表面的效皺。皺紋一旦被破壞,供石的價值也就大為降低。博山文石石表若有黃色鈣質附著物,須細心剔除,萬不可錘鑿斧劈。因為損壞了石頭的完整度,也就談不上供石的觀賞性。如黃色附著物一時難以剔除,就將其置于露天,日曬雨淋,風吹露浸,時間一久,它也會風化。再經人工稍加剔除,就會顯示出其質樸無華、反瑛歸真的自然造型。
江河石、海石的整治相對簡單些。一般只需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再用棕刷或絲瓜筋將其青苔、水垢刷洗掉即可。如滲雜有海藻、貝類等附著物,可使用1:5的稀釋冰醋酸浸泡,半天至一天后,即行脫落,然后再反復用清水沖刷漂洗,直到滿意為止。
(二)奇石的保養
1.石傷養護
奇石在采集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常會發生不小心碰破損傷石膚石肌的事。如石傷較明顯,可先用金剛石進行打磨,修整,再將原石放置于露天石架。石架最好不用鋼鐵塑料制品,以水泥制品為好。原石在石架上經受日曬雨淋,養護者定時澆水,時間一長,石膚自然風化,自然變色,直到整塊供石在質感、色感方面完全調和為止,再遷入室內觀賞。
2.室外養石
除了有石傷的,其他奇石新采集來后也應先在室外供養半年至一年時間,并每日澆水一二次。為了顧及風化度均勻,一個月左右應將供石翻一次面。
3.室內養石
適宜于水盤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養的方式。一兩天澆水一次,使它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干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除了水養,有的藏石家喜歡將石油養。他們認為,油養可以保持石之光澤,避免石膚氣化、風化。使用的保養油有凡士林、油臘、上光臘等,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有將石臘化成液體后涂刷供石的,效果確也顯著。但作為長期保養的供石,其實應該避免上油臘。雖然這類物質在短時期內可以使石之質地、色感更為突出,但也相對阻隔了石頭的老化,因為油臘會堵塞石頭的毛細孔,會妨礙石頭的呼吸,即妨礙它吸收空氣中的養料,使石頭久久不能顯得老氣。而且,上油后的奇石之光澤,有一種造作感,過重的油臘還會產生反潮現象,致使石之表面變得一片灰白,遮掩了石頭的清清面目。總的看來,油養是得不償失,不值得提倡的。
以上是現代人的養石技巧,再介紹一則古人養石的技巧。明人所著《志雅堂雜抄》云:“以煮酒腳涂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此法是否靈驗,不妨一試。
奇石的價值高低與其出土流傳年份極有關系,時間愈久,石頭色澤愈古樸歸真,石體會發出成熟的幽光,這種難以確切言傳的石表形象,行話稱作包漿。包漿愈凝重愈好。包漿的形成,最主要原因當然在于長時期的輾轉流傳,但藏主的關心愛護也很有關系。俗話說:養石即養心。有的藏石家喜歡將質優膚細形美的供石置于茶桌書案,在喝茶聊天或閱報看電視時以雙手撫摩,使手氣、手潤通過毛細作用滲入石膚、石體,久而久之,包漿漸起,令人愈加寶愛。
三、供石的陳列
供石無論是作為居家擺飾、案頭清供,還是參加展覽,列于廳堂,都遇到一個如何陳列的問題。
(一)配置襯具
陳列,首先需要配置襯具。在確定了供石上下正反的位置后,就要考慮襯具的材料、樣式、大小等問題。襯具配置得當與否,會影響到供石的美觀與意境的顯現。襯具大致可以分為木座、水盤、襯板兒案等幾種。清人梁九圖在《談石》一文中認為:“石有宜架以檀跌(按:檀躍,檀木底座也)者,有以儲以水盤者,不容混也。檀膚所架,當置之凈幾明窗;水盤所儲,貴傍以回欄曲檻。雜陳違理,貽笑方家矣。”
木座。這是供石最常見的一種底座。它一方面可以陡增供石的典雅氣度,另一方面,供石底部的不平、無法置穩的缺憾藉此也得以完滿解決。木座的材料以紫檀、紅木為上品,蒲松齡《聊齋志異•石清虛》中就有“雕紫檀為座,供諸案頭”之說。黃楊術、袖木、棒木、按木、棗木也不錯。術座的雕制是一種雕刻藝術與鑲嵌藝術的結合,尤其是樓底,要做到石頭坐于上嚴絲合縫,紋絲不動,決非易事。所以,一般需由有經驗有藝術眼光的雕術師傅制作。制作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選材一一石底劃線一一挖木座底一一鋸邊-一座緣、座邊一一座腳的雕刻一一打磨一一上漆。漆以清漆為好,能顯出木質天然紋理,且較素樸。
無論是具象石、抽象石、異石,還是圖案石、色彩石,大部分適宜配木座,一些體量不大的小品,更需木座加以拱托。但需注意,術座的雕刻不宜過于繁復,線條崇尚簡潔流暢,它起的作用應是“烘云托月”,而不是“喧賓奪主”。比如人物象形石木座更應素樸,在人的視覺上有一種若有若無的感覺,這才能充分表達主體的神態。
黃楊木樹根座。黃楊木樹根天然奇特,可選擇造型簡潔且有平面者作為石座,其優點還在于價廉,選擇得當有意外的效果。
襯板。有的抽象石、峰崖、圖案石、色彩石更適宜直接置放于襯板上,其流暢的線條、紋理、色彩更能奪人眼目,其整體美也可完整無遺地得以顯現。棘手的問題是如何以最佳位置把它放穩當。這個問題不解決,還得雕制小小的底座。襯板還適宜放置對石或組合石,以呈現同一個主題。襯板一般以長方形為宜,長與寬的比例以1.8:1為宜,厚度不得低于長度的八分之一。襯極外形也有制成扇形、橢圓、自由曲線形者,但切記應符合石之主題。
幾桌。供石可配置座子后置于幾案,也可直接置于幾案,適宜者如“襯板”一段所云。幾桌款式多樣,有高幾、矮幾、平桌、香爐桌等。制作材料當然以紫檀、紅木為貴,其次樣木、棒術、水曲柳等。但應注意,細長的供石宜用平桌或襯板,若置于高幾上,會顯得孤鶴零丁,有危聳感。臥石等具有重量感的供石,可置于各種規格之幾案,唯幾足、案足也要厚實有力,這樣整體就諧調了。
在襯板、案幾上陳列的供石,可適當選擇飾品點綴。點綴的目的在于充分表達供石之美。如塔、橋、舟、人、亭等,以瓷、陶或銅質品為宜。飾品應精巧細微,它與供石的比例應在1:200以下,大者會喧賓奪主,小則無妨。飾品的位置應注意平衡效果,深度、寬度、高度的空間效果。
石座。石座分天然與雕制兩種。天然石座就是將扁平的江河卵石或海灘石置于供石底部即成,此法雖簡,但配置得宜卻難。雕制的石座,制作步驟及樣式與術座略同-唯不需上漆。雕制石座非經過特殊培訓不宜為之。
水盤。一些自然景觀石置于水盤,能更好地體現其意境與氣勢,有的因此能使人聯想起海上仙山、江邊峻崖。以水盤供石還有個好處是養石方便,噴水后還可欣賞石膚潤水后的變化之美:噴濕的石頭在慢慢變干過程中,石頭的顏色及肌膚因為深淺遠近層次的變化,會呈現凹凸變化不同的氛圍,有如山間霧氣漸漸消散時的情景,令人心怡。
水盤的材料可以分為陶、瓷、銅三種,各有所長。水盤的款式分為長方形、橢圓形兩種,盤緣以淺者為佳。長方形盤以安放有力感的供石為好,正可襯托起陽剛之美。橢圓形盤較適宜安放有柔和感的供石,與其悠然自得的形態相得益彰。
盤底應鋪砂,或以質地細膩的小白石代替。砂色可自可黃,視主題而定。鋪砂一方面可穩定供石的底部,另一方面也營造了以白當黑的想象余地。所以要考慮供石與水盤大小比例及供石在盤中的位置。石大盤小會顯得供石的膝腫,擠塞不開,石小盤大會顯得虛渺空洞,沒有著落。一般以1:2或1:2.2的比例為當,如要表現水天一色、海島渺渺的景象,則可1:3的比例。至于供石置于盤中是偏右、偏左還是居中,可自由調節,以恰當反映了主題為原則。
(二)居家擺飾
現代人工作緊張、生活單調,而古樸典雅、新鮮活潑的奇石如陳列得當,恰好調節了家庭的氛圍。
奇石作為居家擺飾,或可陳設于幾端,或可供之于案頭,也可以專做一只博古架(博古架分為扇形、圓形、方形),置放中小體量的供石。但陳放時,應注意與整體環境的諧調,比如它與家具的式樣、色澤不能有違和感;奇石之間、奇石與家具、奇石與其他擺飾之間要留有適當的空間,疏密相間,不可給人以壓迫感;石與石之間的呼應,要有前后、高低、左右、大小的變化,切忌排成一直線,造成呆板的印象,等等。除此之外,奇石陳列的背景也很重要,如能在背景處懸掛一二幅境界幽遠的山水畫或飄逸的書法,效果會更佳。再如,在奇石博古架上點綴數件其他種類的藝術品,如古人小瓷擺件、紫砂若壺、若碗,也會平添佳趣。
通常,我們見到的石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氧化鋁,它所形成的鹽為弱堿性鹽,使用普通堿性肥皂清洗奇石,不會產生腐蝕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斷增加,酸雨越來越嚴重,使用普通堿性肥皂清洗奇石,可以中和奇石中的酸性物質,防止酸腐蝕,而且普通堿性肥皂不含磷,對減少磷排放有積極作用。
以靈璧石為例說說奇石的保養和清理:多數人認為奇石收藏品不要吃喝,無需晾曬,隨意擺放便萬事大吉。其實是錯誤的想法。靈璧石的賞玩有“求一石易,而養一石難”之說,保養是賞石家尤為關注的一件大事。
應注意幾點:
1,維護完整、靈璧石的保養首先要特別注意保持其完整度,勿傷其體。在賞石中尤有“傷一分,不值一文”之說。因此,此粗心大意碰傷損壞石體,是賞石中的大忌。
2,培育靈氣、靈璧石的突出特點是質密聲亮,質聲來源于生她養她的水土。可想而知她離土日久,定會缺氧失靈,繼而使之失聲失色。為此,對石進行水養,根據奇石體量的大小或一周、或一旬水養一次,以經常保持溫潤而有生氣,勿使其干枯、殘色、失去靈氣。水質以山泉為佳,次之純凈水亦可,切不可以污水潤之。有條件土養更好。
3,保持與石對語、靈璧石在賞玩過程中,要經常用手撫摩、交流,使人氣、體潤經石膚毛孔滲入石膚、石體,久之,石表即可泛出包漿。包漿的形成與賞石者愛心呵護息息相關,俗稱:“養石即養心”,多付出一份愛心,當多一份回報。包漿越凝重,其賞玩價值愈高。
4,反假歸真、石是有生命的。對石的保養首忌急功近利,有人得之便以油蠟之物涂抹,促其頓時發光生潤,殊不知油蠟乃化學之物,腐蝕性極大,長久以往石膚的毛細孔被封堵,不能與大氣正常“呼吸”,久而久之,其石表便會產生一層白色的結痂和堿性分泌物,如不及時清理,結痂斑脫,石膚破損,慘相難睹。同時,奇石一但上蠟,難以清洗,石表光澤不自然,失之原味,有一種造作感,觀賞價值大大降低。
總之,石的清理與保養,要認識到她是生命之物。“石不能言最可人”,以石為友、以石為師,賞石要學石、讀石、拜石才能領悟其藏石的真諦。
靈壁石的清理靈璧石之所以傲居“四大名石”之首,這是重要原因之一。賞玩日久,表皮可形成一種包漿,如同孩面,溫潤可人,清和宜人。此石若以鋼絲刷清理,石皮定會留下道道刷痕,傷害石膚,影響其紋理生向,破壞其紋理觀賞,乃是“傷石害理”之舉,萬不可取;用金剛砂紙打磨求其圓潤,而失之蒼老古樸的“傷眼”做法更不可取。那么,究竟怎樣清理靈璧石呢?在參閱了大量文史資料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實踐和認識,作者以為最好采取水浸法,即先將原石在水中浸泡,再用竹刷、尼龍刷或銅絲刷順其紋理輕輕洗刷,后以毛刷蘸滑石粉擦刷,剔除石間隙中的雜質,切勿傷石其表,直至滿意為止。萬萬不可在鹽酸中浸泡沖刷,否則會破壞石表的皺紋,使其審美價值大大降低。
概括的說,靈璧石的清理應在無人為的雕琢、減肥、拼湊的前題下,以“保原貌、突主題、取精華、棄糟粕”為原則。
行者按:俗話說,人無嗜好不樂。在玩石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近自然,接近美,是一件樂事。輯錄一些相關的資料加上自己的一些心得,雜亂成篇以供參考。
TAG 標簽: 奇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