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億載 河洛孕育——記神秘莫測的牡丹石
時間:2015-05-06 來源:洛陽商報 作者:牛耀岑 點擊數: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這是歐陽修的千古絕唱。
世間稀罕事,石中生牡丹,人杰地靈的洛陽不僅有甲天下的牡丹,更有頗具神韻的石中牡丹。牡丹花、牡丹石同在洛陽生,是天公做媒還是大地安排?“牡丹花為陰,牡丹石為陽”,天生一對,地造一雙。其奧妙真是神秘莫測。
石上花開,恰似牡丹
牡丹奇石古樸典雅,形神兼備,色彩明快,莊重大方,圖案清晰,花形逼真。墨綠加白色條狀長石斑晶體,形成不規則球形,不管是自然破裂還是人工切割,均能呈現大大小小的牡丹花形。這不得不讓人感慨造物主對洛陽的偏愛。牡丹石墨黑底,花有潔白、粉綠和少量的紅色,白花恰似洛陽牡丹的夜光白,綠的猶如豆綠,紅的就是洛陽紅。
牡丹石因1992年筆者到偃師市寇店鎮五龍村帶回一方原石后拍照發稿,被《河南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地礦報》等新聞媒體認可而得名。同年,筆者首次攜帶牡丹石參加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在湖北宜昌舉行的首屆中國觀賞石展覽,中外游客贊不絕口,當時與會的國家領導人看到牡丹的時候說:洛陽真是個神奇的地方,既有牡丹花又有牡丹石,不可思議!當時參展的牡丹石被評為“十大名石”,并登上當年的《中國花卉盆景》雜志。
長期以來,牡丹奇石在國際奇石市場上獨領風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張海曾親筆書寫“洛陽牡丹石,國色動京城”。
筆者為牡丹石詠詩:
花無日日開,石有天天春。
好花無白日,丹石千秋艷。
牡丹天下聞,巖花國添色。
玉質存高潔,芬芳常報春。
花開億載,稀有珍貴
牡丹石作為稀有資源,是洛陽寶貴的財富,但無節制的開采使牡丹石資源枯竭。原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羅兆蘭曾向筆者建議洛陽應保護好這一珍貴資源,要有計劃地開發和利用,洛陽是牡丹的故鄉,又有天意之作吉祥如意的牡丹石,地域造神奇,天意不可違。獨具觀賞價值永不凋謝的石中牡丹,具有和牡丹一樣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牡丹石早已引起國內外地質專家的關注。北京地質大學教授、曾參加央視賞石鑒評的專家王時麒先生,專程幾次來洛陽到牡丹石產地攜樣品回京化驗、測試、分析,研究牡丹石的成因,并發表論文《洛陽牡丹石的成因》。他在文中稱,在顯微鏡下,該石中礦物的形成順序為:斜長石斑晶(中長石)→角閃石、基質斜長石、黑云母、黃鐵礦、榍石→綠泥石、黝簾石→碳酸鹽、石英。其科學名稱為閃長玢巖。
牡丹石花朵成因為:多長石斑晶聚在一起呈球狀形體,切面似美麗的牡丹花,特別精彩的是聚斑中心的一些長石往往呈破碎狀,酷似花蕊,粉綠和白色的石花,在墨綠底色的襯托下古樸艷麗。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著名的洛陽牡丹又恰與天然奇特的牡丹石相互輝映,令人叫絕。鑒于質地和經濟價值,牡丹石已在中國觀賞石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賈精一曾講牡丹石成因:牡丹石上的花,白色長條的是斜長石,黑色實底是細粒隱晶質角閃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鐵鎂的礦物,牡丹石屬淺成基性巖漿巖,該石是巖漿在活動到地表過程中,溫度下降形成的聚斑晶,結果早期結晶顆粒較小的斜長石在中心,好似花蕊,隨后相繼結晶處顆粒長的晶體,在外圍聚集,好似花瓣。據推測,牡丹石可能在距今10億年前左右形成。
賈精一有感賦詩一首:
牡丹石花巖漿育,花開億載永茂密。
富貴不淫貧不動,洛陽牡丹同區域。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