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江山多嬌分外妖嬈(組圖)
時間:2013-11-07 來源:中觀網 作者:張洪軍 點擊數:山形石是自然界大山的縮影,是最接近自然景觀的石頭,所以也備受古人的推崇和迷戀。山為地之骨,其雄偉壯觀,變化萬千,層巒疊嶂,千溝萬壑,在給人驚嘆的同時常賦予人們無窮的遐想和力量,也是勇敢之人攀登和征服的目標,所以古往今來游歷名山大川便成了世人最高享受和夢想之一。古今中外,賞石之風之所以源遠流長,就是因為最初賞石本身就是一種縮景藝術,是人們縮短與大自然對話和交流的一種方式,足不出戶,便可令人游目馳懷,神游遠方。唐朝詩人白居易《太湖石記》曰:"撮要而言,則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古人把大地山川作為精神的寄托,山的強大和穩固,值得信賴和依靠,也就有了靠山的內涵。故古今愛石人皆特別珍愛山形石。下面和大家分享筆者的幾方山形石。
(圖一)題名:臥龍山 石種:靈璧磬石 規格:63x21x33 cm張洪軍(昆石迷)藏
這方山形石屬于靈璧磬石,皮色黝黑溫潤,包漿沉穩內斂,石質堅硬致密,有獨特的金玉之聲;山體蜿蜒起伏,曲折綿長,山水環抱,由三座山頭組成,一目了然,酷似甲骨文“山”字。其主峰居中偏右,次峰在右側,其間被一道幽深而寬闊的峽谷分隔,溝壑似激流沖涌而成,配峰居左,和主峰的山脊相連。三座山峰高低起伏一脈相承,溝壑縱橫、皴皺細膩、氣勢磅礴。觀此山,仿佛游歷名山大川,欣賞高峽深谷、流泉鳴澗、樹林蔥蘢;你能體味到雄闊壯美、景深意遠、天趣妙韻交相輝映的奇秀風光。觀者有回歸自然、喜悅興嘆、流連忘返、淡泊寧靜之感。
仔細品賞發現,右邊的次峰形似龍頭,主峰和配峰如龍脊,龍尾藏在配峰的山腳下,微微顯露,整個山脈環抱、藏風聚氣、猶如一條“潛藏勿動”的臥龍,靜靜等待時機成熟,然后將一飛沖天,呼風喚雨。依山傍水、清幽祥瑞之地,歷來是古人首選的風水寶地,顯然這是一方難得的龍脈靠山石。
(圖二)題名:聚仙峰 石種:孔雀石 規格:24x18x8cm
此石為柱狀孔雀石,質地細密堅硬,石膚完整美觀,通體青翠濃綠,顏色純正,表面布滿細微的晶體,構成朦朧的絨光圈,隨著光線移動而變幻,閃爍迷人,充滿了立體、魔幻,瑩光和寶氣。
石體如石林密布、雨后春筍,上面長出大小不等、粗細不均、頭部渾圓的可愛小圓柱,酷似一尊尊佛像、一位位神仙,或立或坐,低低高高,由前到后依次排列,匯聚于佛國圣地靈山,聚精會神地聽如來佛祖講經說法。筆者設計云紋高腳底座,烘托云霧繚繞的靈山勝境,使聚仙峰得到更完美的展現。
觀者深感:賞心悅目、鬼斧神工、心靈沉靜。
(圖三)題名:仁者樂 石種:靈璧磬石 規格:46x18x26cm
此山形石是靈璧磬石,四面能賞,天然平底,石根下隱;其石質堅硬如鐵,扣之聲如洪鐘,清脆悅耳;其皮色黝黑潤澤,皴皺交錯、變化無窮。
一眼望去,群山連綿、丘壑縱橫、峰巒跌宕。馬上就聯想到北宋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有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群山由左邊起勢,坡度非常陡峭,扶搖直上,抵達山頂,主峰似圓丘寬厚圓融,沿著一條崎嶇的山梁通向次峰,之后陡轉直下抵達一條底部平緩的深谷,然后沿山坡斜上到達配峰,翻過寬闊起伏比肩的山峰,收勢于山腳的避雨懸崖之處。山巒從前到后分為三重山,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層次分明。看那山勢挺拔的山峰、陡峭峻峭的山坡、峰回路轉的山脊、翠竹茂林的幽谷、蒼翠頑強的松柏、云霧繚繞的群山……如攀山越嶺,游歷于山三五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你頓時會涌現出:層巒疊嶂、群峰競秀、樂不思蜀的感覺。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故命名為:【仁者樂】。
我們喜愛奇石的堅貞奇美,就是返璞歸真,熱愛自然的表現。收藏石頭要求原生態,盡量不要破損,配座命名欣賞的過程,就是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體現。這個理念對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有特別意義,可持續經濟發展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并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驅,逐步實現和諧、繁榮、強盛的中國夢。
(圖四)題名:【江山多嬌】 石種:靈璧磬石 規格:80×35×50cm
(圖五)題名:【錦繡河山】【三山五岳】 石種:昆石 靈璧石 呂梁石 英石 博古架規格:58x65x9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