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見人愛的豬肉石(圖)
時間:2013-09-11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石 翁 點擊數:一方又一方康保“豬肉石”的面世,就像一位又一位火辣動人的姑娘,撩撥著無數為她傾心的追求者。而擁有“豬肉石”的康保石友們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更惹得那些“追求者”們冒著酷暑嚴寒直往康保縣瘋跑。
一塊“豬肉石”的異手,就像一位嫁到名門的姑娘,不但自己開始了嶄新而高貴的生活,同時也給“娘家人”帶來了莫大的榮耀和實惠。
我作為康保一個較早愛石者,也是地道的娘家人,有幸喝過康保縣第一位“豬肉石姑娘”出嫁時的喜酒。因而知道一些有關康保豬肉石“出閣”前后的某些不同尋常的經歷。
在我的印象中,大約從九十年代開始,我們少數獨具慧眼的國人就被腳下那些稀奇古怪的石頭所吸引,后來一度風靡全國。康保這個無名小縣,就像窮山溝里生出了金鳳凰,在世人火熱的賞石背景感召下,獨具魅力的康保奇石“破土而出”。其中一塊微妙逼真、豐滿誘人的“豬肉石”已經是我們某個“大師”的“掌上明珠”了。
大師第一次手捧“掌上明珠”在北國都城亮相獲得銀獎后,在康保縣文娛圈內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以至我后來身不由己地被巨大的玩石浪潮卷入其中,不能自拔。隨后,國內身家過億的“歲月”、“小雞出殼”、“國寶熊貓”成了所有玩石人追求的“偶像”,我作為一個凡夫庶人自然不能例外,堅持不懈地向“小雞”、“熊貓”、“歲月”婆婆靠攏。于是有了我的“黃金海岸”、“雙胎孕育”、“千古遺容”、“愛的動力”、“石窟打坐”等石界精品。
大家知道,豬肉石也是象形石的一種,因外觀像豬肉而得名。也許我們的“大師”可能早就知道他手中的“寶貝”屬“女兒身”,因而對于那些不屬于心腹之人的人一直秘而不宣,將“掌上明珠”深藏于“閨閣”之中,生怕惹出“桃花扇”的麻煩。然而,“庶民有女皇帝知”,大師閨閣藏“嬌”的消息不脛而走。某日,大師“偶然”結識了一位“高貴”的“朋友”,朋友家境殷實,出手大方,幾個回合下來,已為知己。一天,朋友備著厚禮又一次登門拜訪,大師也許有些受寵若驚,破天荒地將他的“千金”引薦給這位朋友,朋友眼前一亮……一場推杯換盞、喜笑顏歡的酒席過后,大師偏愛多年的“掌上明珠”竟“順理成章”地跟著這位貴人走了。在隨后的日子里,“掌上明珠”在“貴人”的扶持下遠走高飛,扶搖直上。經常出入于名門大家,閃光燈下“獻媚”,領獎臺上“點頭”,榮譽證上“簽名”…大師再想欣賞“她”的“身段”|、揣摩“她”的“肌膚”已是天方夜譚了,實在想的不行,只能去虛擬世界里回味余溫了。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千金豬肉石”雖“身有所屬”,但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娘家在康保,沒有忘記養育她的衣食父母。她把閃光燈給她帶來的風采大部分回饋了康保。康保娘家人懶人有懶福,沒用起早撿了個金元寶,借著這“裙帶關系”,石友們家里的“豬肉石”都成了“姊妹石”,身價倍增。就連長得“殘差不齊”、身材矮小的“外甥丫頭”石也是分外妖嬈,不出高價不“出閣”。
康保豬肉石在“嫁”入名門一鳴驚人后,賞石界驚嘆之余并不知曉她的詳細“身世”,只有康保“娘家人”了解內情。于是,當地石友們立刻對豬肉石刮目相看,情有獨鐘。從最初玩廣意的觀賞石而集中局限于收藏豬肉石。再加上個別石友直接把豬肉石拿到北京潘家園亮明了她的身世,引來了各路媒體的好奇。 “千金”豬肉石身價千金,不是重要場合不輕易拋頭露面。康保“姊妹石”粉墨登場,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欄目前往康保采訪,京、津、冀各路新聞媒體頻頻拜訪,娘舅們不惜重金到阿拉善觀摩,“姊妹石”成了天南海北玩石人心中的夢想,康保縣盡顯了“北國”的風光。
2013年8月8日,康保縣首次隆重舉辦壩上風箏節暨康保奇石書畫展,我作為喝過肉石“喜酒”的老娘舅又一次被請了回來,有幸目睹了“千金”豬肉石給娘家人帶來的榮耀,也親身感受了一些人對我們家鄉的“千金”、寶貝的癡迷程度。
八月北國勝江南,風光一改雪莽莽,藍天白云放飛鷹,野花飄香戲牛羊。
三天的所見所聞,給我的影響勝過三十年的生存經歷。娘家人變了!變得富了!變得文雅了!看待石頭更理性了!記得有個石友剛開始玩石頭,縣委書記去看他,他一興奮口若懸河,手舞足蹈,書記唯恐躲避不及,只好退到墻角…,如今他每天出門開著高級越野車,早晨跳健身操,參加“達人秀”,沒事時還練書法呢!就餐的時候,我見他不多說話,他說,石頭早替我說了,我再說就多余了,大家一片掌聲。一個游客隨手拿起一方奇石問賣多少錢,一個石友說:您是真喜歡還是隨便問問,喜歡它什么地方,您說對了我送給你一塊,咱們交個朋友。您要是說不對,說明您還對我們的石頭不太了解,您花錢買它就不值得,您要是隨便問問還不如隨便看看再說…游客笑著離去。
康保奇石的最大特點是塊形小。(大到幾案石,小到手把件)而且都是在地表形成的。如果拿康保和阿拉善、新疆、廣西等地比,簡直是九牛中的一毛。而康保縣所有石友家中的奇石加起來也不如阿拉善一戶牧民家的奇石多。隨著豬肉石的“出嫁”走紅,這種少的可憐又是散落于地表的奇石資源幾年內就會消失殆盡。將來你再想到野外撿一塊,不,是挖一塊像樣的,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而 “石客們”總是被輿論牽著鼻子走,豬肉石劍走偏鋒、歪打正著出了名,大家就一窩蜂涌向豬肉石,或買或挖或要,不得一塊夜不能眠。
其實,康保除了豬肉石以外,其他象形石品種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動物、人物,還有動作象形石,惟妙惟肖,千奇百怪;集骨石、風礪石、黃蠟石、瑪瑙結構石、帶沙漠漆的戈壁石等等,質地都是上乘的瑪瑙。只因它沒遇上“貴人”、“朋友”們的扶持而榜上無名,深藏在石友們家中而不為人知,由于它們的“知名度”不高,“石客們”似乎就不太看重它。這就叫“跟風”。
在康保,形象逼真而完美的奇石都是康保最早玩石人發現并收藏的。這些人能先于他人發現“天然藝術品”、能讀懂石頭、能和石頭結緣,絕對具備常人所不具備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奇石品相上嚴格崇尚古人的“瘦、皺、漏、透”和今人的“形、色、質、韻”,再加上石資源當時比較豐富,老石友們往往眼高的很,稍有一點瑕疵就隨手丟棄,因而無論從品相上或象形程度上以及質地上都是無可挑剔的。而自從豬肉石出名后,當地人一擁而上,一夜之間都成了“高雅”的“文化人”,其實大部分都是地道的門外漢,半路出家,還有農民、老太太們,聽說撿石頭能賣錢,都想一夜暴富,一日成名,對賞石知識一竅不通,見石頭就撿,給錢就賣。手中石頭塊形如刀劈斧剁,殘差不齊。有的石頭上有一層結晶體,就說成是“豬皮石”;有的石頭全是一塊白色的,就認為是“肥豬肉”;有的石頭長得略微發點紅或紫色,就說成是“豬后座”肉。全然不論品相二字,更談不到完美。
彈丸之地的康保,經過無數次的毯式的“排查”、“掃蕩”,早已山窮水盡了。品相完美的象形石都聚結在一些老石友手中,趁著大家還沒有悟出她們的魅力所在,淘得一塊稀有的康保象形石才是真正具有先見之明的老行家。現在挖出來的全是茬口生硬、不成造型的棱角石,人們用水一洗,刷些色拉油拿出來就賣錢。一些有錢沒處消費的盲目跟風者也不講究塊形、不過問殘缺,只要看著有點像“肉”的某個特征就行,如果拿出去讓內行人或資深藏家點評,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造型石必須具備形、色、質、韻四大要素,稍有殘缺品相就大打折扣,甚至就是一塊普通石頭。
石頭人人可以撿,男女可以玩,要能讀懂石頭的韻意、內涵可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一種石頭走紅了,值錢了,難道對品鑒它的標準、門檻就會降低嗎?有朝一日康保某個石友家中的那個“金虎”、“神龜”突然落戶名門,遇到貴人的點撥,登上大雅之堂,身價又是一路飆升,你再想收藏一方可意的,恐怕是有錢也沒處花了。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