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奇石盆景造型
時間:2013-05-09 來源:西部文博 作者:淺草幽幽 點擊數:
川派盆景又稱為“劍南盆景”,是以四川省名來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中又分為川西與川東兩處地方風格。川西以成都為中心包括溫江、郫縣、灌縣、崇慶、新都、什邡等縣。川東以重慶為中心,包括重慶周圍各縣。
四川位于長江上游,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青藏高原,盆地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中國富饒地區之一,素有“天府之國”稱號,高原海拔較高,山嶺重疊,尖峰深壑,聳人云霄。還有風景秀麗的峨嵋,山勢巍峨,峰巒挺秀。這些風景資源和植物等材料,都是川派盆景藝術創作的源泉,對川派盆景藝術的繁榮起著很大的作用。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最后歸納為兩種主要類型。即規律類和自然類。兩種主要類型的特點為:對稱美、平衡美、韻律美,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活潑而有序,莊重而靈動。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是對大自然的藝術概括與藝術加工。基本技法為自然樹的順勢加工和10種身法及3式、5型。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虬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云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制作石材。溫江是中國歷史名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成都平原中心,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成都建城于春秋時代,自秦漢至現在一直是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國的蜀漢和五代時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立都城。成都是一個著名的詩人之鄉,歷代詩人無不為巴山蜀水所哺育,無不為巴山蜀水縱情謳歌。歷代畫家無不以四川名山勝跡為題材。許多著名的詩人、畫家都在此留下了傳世佳作。成都又是一個著名的“花鄉”,青羊宮花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不少川西農戶,都有種花植草,蟠扎盆景的習慣。還有花草“賽市”之風氣,在成都郊區,世代相傳,以 蟠扎樁頭盆景為生的“盆景世家”,就有60多戶。現在成都一帶 還保存了許多百年以上的珍貴古樁盆景。
重慶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城市被群山環繞.市內崗嶺起伏,依山而建,道路、房舍參差排列,層層錯落極富詩情畫意。重慶盆景藝術開始是受成都的影響,但后來發展很快,在川派盆景藝術中自成一體,與成都盆景形成兩種地方風格。此外四川多名山大川,除峨嵋外還有號稱“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和長江三峽等。山勢雄、秀、奇、險,山中還多古木、奇石。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范本。
川派盆景的造型分規則式與自然式兩種形式。以規則式為主,因為它是川派盆景藝術的代表。規則式講究“身法”,所謂“身法”就是蟠縛主干的造型方法,它是川派盆景藝術的主要特色。和揚派盆景一樣,自幼培養以蟠扎技藝見長,表現了川派盆景嚴謹、奇雄的風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規則式主干有十種表現形式(身法)。川派樹木盆景規則式造型是以主干的形態來區分和命名的。但是不同的造型形式,出枝也不一樣,也就是配以不同的“枝盤”。川派盆景規則式出枝形式主要分平枝、滾枝、半平半滾三個類型。
此型的主干處理,是用掉拐法與滾龍抱柱法。枝法是見枝蟠枝,所有的枝條均不剪除,所有的枝條都要蟠完。蟠枝時彎欹自由,主要是填平補齊,哪里缺就往哪里蟠。上、下、左、右均可蟠枝。唯一要求是樹冠是一個枝葉均勻分布,沒有空缺的圓錐形。葉的正面和枝的頂端只能向外,不能向內。從上向下俯視為橢圓形。此式適用于常綠闊葉樹種和枝頂開花的樹種。如杜鵑、山茶花、桂花等。亦可一盆兩花或三花合栽,使其枝條交錯蟠扎。如杜鵑花、白杜鵑等。
川派規則式樹木盆景的剪扎方法,全部采棕絲扎法,稱為 “絲法”。絲法又有“雙絲”與“單絲”之分,成都多采用雙絲法,重慶則采用單絲法。 川派自然式樹木盆景,取法自然,造型形式自由,不拘格律,講究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統一。此式有直立式、斜立式、平臥式、懸崖式和其他形式等。
溫江是以盆景為主業的國際花園城市。沿成青快速旅游通道往青城山方向走,路兩邊的萬春、壽安等鎮鄉都有不少經典的盆景園。這些盆景園年代久遠,川派盆景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形成較大規模,把川派盆景藝術發揚光大;而最為集中的盆景銷售點在溫江的天府花城展覽交易中心內“盆景一條街”上有200多家專營盆景的店鋪,其中約有一半即使在春節期間也會保持營業。
溫江現在資格最老的盆景大師,要數有“川西花王”之稱的陳開欽老人。陳開欽作為川派盆景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花木界聲名赫赫,周邊市縣前來拜師學藝、參觀取經的人絡繹不絕。在壽安鄉百花村,陳家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就掩映在花團錦簇的百花園藝場里。陳開欽今年已經79歲,說話、走路已經有點遲緩了,但在為記者介紹他的盆景時,仍然顯得很興奮,“我這是家傳手藝,我們陳家的技術是從我爺爺手上傳下來的,到了我父親這一輩就很有名了,父親在光緒年間就有了很大的盆景園子。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跟著我父親學做盆景。”
溫江的川派盆景蟠扎技術起源于清末,那時壽安鎮百花村已成了川西花木盆景聚集地,是川派盆景的發源地之一。據史料記載,“清末民初,溫江壽安花農陳友松、其子陳樹山、其孫陳開欽的樁頭‘撣拐法’成為川派盆景蟠扎名派之一。”川派盆景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源于在溫江花園城市郁郁蔥蔥的10多萬畝花木里,藏著大大小小數百個盆景園。溫江的川派盆景如此興盛,應該歸功于以陳開欽為首的眾多技藝高超的盆景大師技不藏私,對前來學藝者有求必應,悉心傳授蟠扎技藝。陳開欽老人有7個子女,都是川派盆景的繼承發揚者。各個家里都有幾十畝的地來栽盆景,總共加起來200多畝。由兒子陳志貴擔任總經理的“陳氏園林”就在成青快速旅游通道旁邊。
現如今溫江最大的盆景園三邑園,也坐落在成青快速旅游通道旁。園主胡世勛,因其高超的園藝技術、尤其是盆景蟠扎技術,獲得了溫江區“高級人才”的稱號和津貼。走進胡世勛精心營造的盆景園,如同走進一幅古畫,沿園內小徑一路行來,可以看到一盆盆盆景或虬曲多姿,或蒼古雄奇,無一不是匠心獨具之作,令人嘆為觀止。近年來,溫江天府花城形成了中國西部最大的川派樹樁盆景生產交易中心。在民間,藏著像陳開欽、胡世勛、葉瑞金、李明福、王永弟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盆景藝術大師,形成了為數眾多的盆景蟠扎專業隊伍,以及壽安百花村、黃碾村、玉石金馬村等盆景專業村。目前,整個溫江區盆景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總價值超過5億元,產品暢銷國內,并遠銷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年銷售額在4500萬元以上。市場如此活躍,加上盆景的價值高,這也是川派盆景如此興盛的原因。
TAG 標簽: 奇石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