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滬兩地共舉大愛——石家莊展重現小品大師經典遺作
時間:2023-03-18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三石藝術 點擊數:2023年,時隔7年之后,柳國興將趙老三先生遺作運至石家莊,首次亮相,深切緬懷趙先生。
茅屋
紀園雅事
伯牙遇知音
寶黛讀西廂
——李彥森
柳國興副會長與李彥森會長傾情握手,石滬兩地共敘情義
“2016年,我收入了趙老三的幾組作品,一直都沒有機緣展示。2022年,他因病突然離世,我深感悲痛,也因為疫情沒能去送他而心懷遺憾。這次趁石家莊展會之際,特地從上海將四組趙老三遺作運至石家莊,之前與李會長溝通此事,李會長表示大力支持,隨后曉明、志遠都給予了非常多的幫助,用最好的柜子陳列、展示、安放。
我和老三一起來過幾次石家莊,對石家莊有著不一樣的情感,這此展示也是一個最好的契機,一是老三與石家莊有著深厚的緣分,二是石家莊是小品組合的興盛之地,加上石家莊有李會長等一眾有識之士,都與老三和上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石家莊發展到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這一群愛石人的托舉,在石家莊這樣高端、規矩的平臺展示老三的遺作,是石家莊和上海緣分的連接,也以此表達對他最深的緬懷之情。”
——柳國興
四組參展作品被打包時的待出發圖
——藍紅格
68歲的足球教練韓德超先生從哈爾濱趕到上海,終于得到了傾慕已久的《趙老三藏石小品畫冊》。50多組精美的作品不僅讓韓先生驚嘆不已,零距離的實物觀摩更讓他感到不虛千里此行。緣石七年,40多次走遍全國各地的韓先生拜師求藝后,有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藝術頓悟。韓先生的頓悟在于:趙老三限量版且名揚石界的小品創作,幾乎都是“人景合一”的組合,人物注重俏色與服飾,凸顯神韻,構圖講究留白。
小品石界素來無人稱老大,有"陳老二"為石界藝名,而趙老三名趙仲慎,坊間稱“三哥”。2009年,趙老三跨入石門的第一方小品石《關公》,便以其成名作而被全國藏家青睞。
趙老三高起點的審美眼力是一種綜合積淀,它來自于傳統文化的積淀和海派盆景及戲曲人物的審美情趣。"人景合一"是趙老三小品的核心理念,幾乎無景不成作,又幾乎無不以人為主題。在作品的"透視比例"中,景是大景、實景、近景,微小的人物在作品中似為點綴。然而"人景合一"卻不分主次,難以取舍。
景大不掩人,并毫無懸念地聚焦到人物的作品主題。《夜奔》、《觀音渡海》、《點化》、《藥圣》等作品在大潑墨的景觀中,卻始終由林沖、李白、鐵拐李、張果老、漁翁、李時珍等人物訴諸于作品的命題和內涵。其人物俏色的奪目和價值已通曉石界玩家,而注重人物服飾并演繹人物的神韻,則是趙老三自小跟隨父親觀摩傳統京劇,耳濡目染而深諳傳統戲曲的審美風格。生、旦、凈、末、丑戲裝的不同著法,體現了不同的情景和場景。一個角色上場,通過他的身段表演,甚至可以表明舞臺是一條崎嶇的山路。《武林爭霸》中的五個人物的神態,除了俏色,霸氣甚至寫在了人物的服飾上。
《摯友》無俏色,全以服飾來展現是古人,且是一文一武互相謙恭的古人。無論于景還是于人,趙老三擅長以留白而渲染作品的意境。藝術大家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家,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觀音渡海》、《送君歸》、《李白乘舟將欲行》、《水鄉思情》等,整幅作品中沒有一滴水,而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成為趙氏風格的藝術特征。
"趙老三的小品讓人感受到視覺和心靈的震撼"。與韓先生同時造訪的石家莊觀賞石協會會長李彥森及哈密資深藏家劉曉明認為:“不產奇石的的上海,出了許多賞石大家,也出了許多小品高手,趙老三的小品則更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
趙老三的第一次參展獲獎作品《西廂軼聞》,以簡潔而優美的審美要素點出戲劇中的人物關系——王實甫筆下最經典的一幕軼聞。夜闌人靜,月朗風清能照見不可或缺的背景元素:花墻、樹影婆娑、亭臺、假山、香爐。作品的人物關系是借助經典揭示的,而小品則以俏色、服飾凸顯出的人物和精致的背景元素演繹了經典:相思入骨的張生染病在身,紅娘傳情,鶯鶯詩簡相約:"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于是,趙老三跳過"張生跳墻"一幕,將小品組合靜止在"待月西廂下"的一刻。而"這一刻"的前后軼聞,則留給了觀賞者的記憶和遐想。中國古代戲劇經典的劇情,與作者對經典人物的審美領悟,這兩者的融合,比小品本身元素的組合,更具有審美意義。
今年初,趙老三的《五福臨門》參展第二屆上海得云軒小品組合展獲金獎,作品剛撤展,"五福"即從上海空降北京。在石市低迷的2013年,趙老三的小品卻被青島、北京、廣州、太原、石家莊、武漢的藏家接連收藏。
賞石文化對小品組合的追求和定義,需要通過無數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作品,得以具象的表現。它需要突破傳統賞石理念的藝術創新和嫻熟運用,包括海派盆景、戲曲、繪畫等在內的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傳承、建構乃至于成熟。趙老三的小品組合在內涵上是傳統文化和不同藝術形式的的嫻熟組合。當小品組合從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上發展到相當程度時,審美趣味才可能趨于雅致乃至經典,小品組合才具有賞石文化中獨有的"姓藝不姓石"的美學價值。
無論賞石文化的藝術形式如何發展,小品組合依然是最活躍、最具有先鋒意識和創新精神的藝術表現形式。其訴諸傳統文化的經典性,訴諸思想情感的豐富性,訴諸視覺審美的觀賞性,三者的交融所帶來的審美趣味的體驗和創作空間,使趙老三成為中國石界小品組合最活躍、具有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也為石界帶來一脈清新之風。
原載2013年9月25日上海《新聞晚報》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