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態”?“心態”是如何形成的?怎么改變“心態”?
時間:2021-07-05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馮玉璞 點擊數:夢 幻
什么是“心態"?“心態”是如何形成的?怎么改變“心態”?
經常聽到人們在說,某某人心態不好,某某人心態好,某某人什么心態嗎?那么,什么是心態呢?
通俗的講,心態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一個人在自己的意識和或眼睛看到的或耳朵聽到的或舌頭嘗到的或身體觸到的等綜合因素支配下,其自身的知覺和感覺的綜合反應。這種綜合反應,是一個個體的人的記憶和習慣的瞬間表現,這種心態的反應,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人的不同表現。
一 目 了 然
人從出生之時到一百天之大,心態是平穩的。此時的心中,沒有有無之分,沒有多少之區,沒有好壞之別。這些概念在其記憶中不存在,因此,此時的心態謂之曰:天心。隨著百天過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或眼睛看到的或耳朵聽到的或舌頭嘗到的或身體觸到的等親身經歷,在其意識中逐漸形成了有與無、多與少、好與壞等有區別的記憶(烙印)。這種記憶(烙印)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序,這種記憶(烙印)就相當于密碼,當人在曾經的經歷中,或眼睛看到的或耳朵聽到的或舌頭嘗到的或身體觸到的等過去曾經出現過經歷時,就相當于打開了記憶(烙印)的密碼,啟動了“固定的程序”,曾經的一整套身體和心理的反應如電影回放一樣(心理學稱之為條件反射),再現了一次。這就是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心態的深層次的原因。
花與葉的和諧(帶天然孔的天然手把件)
如此情況,要想改變一個人的心態,就要改變記憶(烙印),就要“重設密碼”、“重編程序”。“重設密碼”就是改變觀念,改變意識的“指令”。“重編程序”就是在意識的指令下,在或眼睛看到的或耳朵聽到的或舌頭嘗到的或身體觸到的等過程中,多次、重復、逐漸改變過去的記憶(烙印),形成新的記憶(烙印)。這樣,當再現或眼睛看到的或耳朵聽到的或舌頭嘗到的或身體觸到的等情況時,就會出現全新的心、身反應,這樣便形成了一個人的新的心態。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最好永遠保持天心的狀態,但社會復雜,人心不古,環境險惡,保持天心可能性不大,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在正確認識,理解“心態”的基礎上,很好地運用,傳承“心態",在實踐中不斷的鍛煉,調整,適應,改進。經過多個事件,多個次數的重復鍛煉,以形成新的“程序"和新的“密碼",最終回歸到天心的狀態。
宋代的大學者邵雍有詩云:
冬至子之半,
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
萬物未生時。
請各位從此詩中體會“天心”之意。
福 娃
初淺認識,請方家指正。(原創作品,禁止抄襲,版權所有,違者必究!轉載請注明出處!)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