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賞石的源流之辨--為“云落云間”的石展鑒石析理
時間:2021-05-04 來源:海上石語 作者:劉志成 點擊數:
5月15日的“云落云間”松江石展,將有一大獨立的展示板塊--傳統賞石,為了更好地理解傳統與現代賞石的區別,特以此文析之。
中國傳統賞石文化,走過了一千五百余年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后的四十多年,傳統賞石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新石種的大量發掘,賞石觀念的不斷更新,審美趣味的快速轉換,客觀上促使人們對傳統石的概念需要作出符合當代審美要求的分辨和闡釋。諸如傳統石包括古代文人賞玩、沿襲至今的石種;靈璧石中的品種石,形、質、色、文兼具,如何定位;新出現的水石、戈壁石等,也有具備“瘦、皺、漏、透”審美特征,應怎樣區分......凡此種種,涵蓋著石種的重疊及新變,賞石標準的交叉,我們究竟該如何辨析傳統賞石,已成為當代賞石實踐中急需統一認知的問題。
人類創造的文化藝術,都有著傳承與發展的特點,因為我們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從歷史積淀的厚重文化沃土里生長出符合時代精神的文化藝術因子,彰顯著旺盛的生命力。觀賞石,來自于大自然,雖為人的精神、審美需求而生,卻受制于其發現的時代局限,有著與人類藝術完全不同的特點。今天,無數新石種的開發,極大地拓展了賞石的外延,也極為豐富了中國賞石的文化藝術內涵,這是古人所無法比擬的。盡管如此,畢竟古人為華夏獨創的賞石文化建立起堅實的基礎,才得以使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讓賞石這朵奇葩根深葉茂,盛開不敗。
至此,筆者以為,當今的賞石,既不必拘泥于簡單地定義何為傳統石,也無須糾纏于傳統石的外延設定。好在古代文人為傳統石的鑒賞留下了“瘦、皺、透、漏、丑”的五字圭臬,從不同的審美意象角度,作了豐富的解讀與詮釋,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賞石遺產,這應該是區別傳統與現代賞石的重要依據。至于“形、質、色、文”,雖然也是由古人根據大理石、南京雨花石的畫面鑒賞特點而提出的,但我們絕不會因這是古代已賞玩的石種,或是古人提出的標準,而將兩個古代石種和圖文石一起,無為地糾纏于傳統還是現代賞石的。這是因為今天我們借用了“形、質、色、文”的四字指向來規范現代賞石,最終已為石界所接受,這就是文化的認同感,也是傳承與發展的內在聯系。
作者:劉志成
石中有文化、石內藏美意,為能求得人石相融,行萬里路尋訪產地,讀百卷書求專研苦讀。臨近老境,方覺賞石藝術博大精深,石界人才濟濟,惟有老驥伏櫪,百尺竿頭,以求愛石得真諦,玩石慰心籍。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