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紋石
時間:2013-01-29 來源:《靈璧石鑒賞大典》 作者:孫福新 點擊數:靈璧紋石,俗稱龜紋石,集中出產在安徽省靈璧縣漁溝鎮西四公里的白馬山附近的自馬村、楊山村和岳巷子村。
靈璧紋石,為沉積巖與變質巖的綜合體,沉積巖又名水成巖,是在水流搬運下,由泥沙、灰漿、海藻浮游物等物質沉積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氣候的變化,沉積物的單層厚度、成分便有了差異,年長日久,形成了韻律別致、層理分明的紋理特征。又經過若干個地質年代,沉積巖中原有的紋理花紋在外力作用下,彎轉扭曲,曲折變形,或者因為石英脈方解石脈等物質的加人,形成新的花紋。或者在巖石的風化階段,因為含有鐵、錳等物質的存在,硬度的差異,也有可能形成次生花紋靈璧紋石在造型上多為圓形或方形,孔洞少,少于變化。當地石農流行的順口溜“紋石帶洞,價格要命紋石象形,價格連城。”也充分說明了靈璧紋石中少有象形和孔洞。
靈璧紋石有上層紋石與下層紋石之分,早期挖掘的靈璧紋石由于處在山腳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稱為上層石,上層紋石紋路的分布均勻,紋理凹凸感強,石皮光潤,石形變化較大,易形成孔洞,觀賞價值及收藏價值非常高。下層紋石則反之,下層紋石多產自2米至3米的深土中,由于受到酸雨作用的侵蝕較多,紋路繁亂,造型單一,變化少。
靈璧石上通常都有天然的紋路,白馬山所產的紋石則更具美感。常見的石紋有龜回紋、蝴蝶紋、水紋等多種。天然石紋為白灰色,其紋理自然流暢,起止脈絡清晰。如果從橫斷面看,原始的紋溝呈“V”形(山頂紋石除外),人為機械加工的石紋呈“U”形,紋色也不自然。如用水洗,人為的石紋水千得慢,原始的石紋干得快。天然的紋理底部都有一層天然氧化物,比石體表面氧化物要厚,在對石頭進行刷洗的過程中,刷子首先刷的是石頭表面,對于紋底的氧化物總是不能像表面一樣容易處理。因此,石表面最終的顏色會呈現黑色或青色,但紋底卻是灰自色。人為的紋石雖然紋底也是自色的,但卻沒有自然的氧化層,而且人為的溝槽也會留下扇狀的崩裂痕跡。所以,濕水實驗時,天然紋石的肌理部分因為吸水多而干燥的慢,人為的干燥的相對較快。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