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文人雅士愛玩石,答案就在這里……圖
時間:2017-05-26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爭 鳴 點擊數:
石有何德,石有何能?不能裹腹,不能止渴,做何器用?這是眾多玩石之人常受到的詰問。
人貴為萬物靈長,他超脫于禽獸,不僅有物質所需,還在于人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靈魂追求。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它深刻揭示了人類對萬物的認知循序漸進的過程。
簡單的說,就是窮盡亊物本真,而獲得知識,用意虔誠,心氣忠正,修為自身素質,規范好家教家風再進而治理好國家平定天下。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仁人志士最為推崇的人生訴求。
宋代杜綰所著的«云林石譜»是中國第一部論石專著。其開篇第一句: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
石為自然凝結之精華,它負土而出,狀為奇怪,或巖竇透漏,峰嶺層棱。故中國賞石文化的精髄是秉持道法自然之脈,體察天地,進而感悟人生。
«石雅»序說:“石出于山,山生萬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導物,天地以成。”人們以石為仁,以石為尊,何為?實乃崇敬天地,山水,自然的原始本真之抒發。
石有何德?石德即仁德,它有堅貞,剛毅之氣節;有坦蕩,淡泊之胸襟; 有沉靜,孤傲之風范。其所蘊涵的仁慈,悲憫,韌發之徳,又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之五常,佛教的慈悲渡人的思想都不謀而合。
故而石文化的以微見著,小中見大的獨特審美方式,自古以來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喚醒眾多愛石人的文化自覺與道德情操。
他們避開了世俗的“神石有靈”原始崇拜,而構建更為高雅的道德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心傳心”三教互依互攜,自然與人文互融的文化新境界。千百年來,人們賞石,玩石,藏石正是將自己的思想感悟和道德情操比附于石,勵志修為身心與石德石品緊縛在一起感動,并自我強化認同之,這就是中國賞石文化的根基。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