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法自然與河洛賞石文化 組圖
時間:2016-02-03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牛耀岑 點擊數:
天然勝人為,萬物皆有真善美
道法自然 萬物皆有生命天然勝人為 萬物皆有美道家思想影響深遠
河洛歷史上一位道家鼻祖,著名思想家老子,即老聃(公元前571年~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陽(河南鹿邑人),后人稱老君。他長期居住洛陽,為東周王室“柱下史”,也就是管理國家圖書的官吏,著有《道德經》五千言。在西方國家中,《道德經》幾乎家家收藏,發行量僅次于《圣經》,老子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為世界名人。
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形象地闡述了“道”的形、質作用,描述了宇宙本源,首創了唯物主義道家學說,是我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著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的自然辨證觀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辯證法思考。“道”是核心,“道”是世界之本。
《道德經》第二章指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的“無為,又說無不為”是說事物沒有一成不變之勢,沒有固定不變之形,所以能探究萬物之情;不趕在事物之先,也不落在事物之后,所以能成為萬物主宰。
老子的道法自然,告誡人們看待萬事萬物,他們都有生命。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是先天性的世界本源,是萬物變化的總規律,萬物之宗,既在事物之先,又寓事物之中。道無不為是說道產生天地萬物,而且萬物皆有美。
天然勝人為 萬物皆有美
賞石文化就是集大自然之“真”,納天下萬物之“善”,融藝術內涵之“美”。這些賞石真諦,不正是老子“真善美”的高度概括和精辟總結嗎?賞石藝術緣于天地人相融共識的表現,也是人與自然的靈性和協和通融。因此,天然藝術高于一切,勝于人為。老子把萬物皆有弗始,不正是現代賞石人具有內涵的賞石觀念嗎?石不能言最可人,就是賞石者的信譽:石雖無言,勝有言,這不正是老子的無為勝有為嗎?
老子的自然萬物審美觀,早就提出了觀賞萬事萬物皆有美,有名,老子的《道德經》提出了把握妙、玄、門、徼、名、相、己、和、無、生成、形、盈、隨、恒、始、恃、居、去、弗、道,是審視萬物的本質核心。
因此,我們可以說,老子的自然美本性,是中國賞石理念的最高境界,直接影響著華夏一代代賞石人的審美觀,同時,對中國賞石文化的啟和育,以及弘揚、發展和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道家思想影響深遠
老子,人稱老君,在洛陽伊濱區李村鎮老君洞,有一副對聯寫道:“神所憑依東德,人之對越惟其誠。”這恰是老子的思想寫照。老子是中國古代杰出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哲學家,他在書中寫道:“天道圓圓,各復其根。”就連儒家的始祖孔子入周問禮時還多次向老子請教,贊揚其思想博大精深,如“龍之乘風云而上天”,尊老子“其猶龍耶”。
東漢初人們就尊老子為道教始祖,奉《道德經》為道教經典。把老子學說作為治世之術,并稱為太上老君。到了唐代,李家王朝尊老子為“帝室先系”,尊老子為鼻祖。唐太宗詔令柱下史為帝室先系。
高宗李治在洛陽建宮奉祀,現洛陽的上清宮、下清宮,就是為紀念老子而建的。
說到老子,不能不說欒川老君山。明萬歷年間,盧氏縣令高出作《登景屋山賦》序中寫道,公元1603年四月初八,萬歷帝立石詔諭:“天下名山”,自此當地百姓從古至今把四月初八定為老君廟會,延續今日。
(作者: 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洛陽市賞石協會副會長 牛耀岑 聯系方式:13233904909)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