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石文化在中國石文化脈絡中占據著主動脈的位置
時間:2016-01-18 來源:洛陽商報 作者:牛耀岑 點擊數:編者按
河洛史前文化均系“傳說時代”,一般指缺乏文字和正史記載,靠口頭傳說、精辟整理而流傳記錄下來的內容。史書記載有傳說中的“盤古開天”“三皇”“五帝”“河圖洛書”“女媧煉石補天”“張良與黃石公”的故事等等。從《尚書·舜典》“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到生于石的夏啟,以及東周時洛陽人萇弘冤雪三年化為碧的記載。從東絲綢之路在洛胡人以十萬金購得“龍駒石”,到唐平泉山莊李德裕的醒酒石,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石文化歷史的經典縮影。因而河洛石文化在中國石文化脈絡中,占據著主動脈的位置。《山海經》講:中國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歷史也是文化。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篇篇揭開賞石文化根在河洛的史載和故事,望石友關注這一珍貴的石文化遺產和脈絡,珍惜這一重要的河洛石文化歷史資料。
張良是我國有史以來藏石供石第一人。《史記》留侯世家記載著張良與黃石公的故事。
張良,字子房,西漢初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出身韓國貴族。其祖父、父親相繼為韓昭候、惠王五世之相。劉邦稱帝后,封張良為留候,開國元勛。惠帝六年,張良病卒,謚號文成候。
秦滅韓后,張良圖謀恢復韓國,傾家財企圖暗殺秦始皇,結果未遂。秦帝下令捉拿刺客,他便改姓名逃到下邳。
張良一次在邳橋上遇到一老翁,老翁來到張良身邊,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并對張良說:“小子,下去取鞋。”張良驚訝,想打他,因他年老,強忍下去取上鞋來。老翁說:“給我穿上。”張良想,既然鞋已取上來,便跪下為他穿鞋。鞋穿好后,老翁笑著走了,張良驚訝地望著老人離去。行一里左右,老翁返回說:“你這小子可以教育了,五天后天亮時在這和我相會。”張良跪下說:“是。”五天后天剛亮,張良就去了。老翁已先到橋上,并生氣地說:“五天以后早點兒來相會。”五天后雞叫時,張良再次赴約,老翁又先到橋上了,他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為什么?”老翁又走開了。五天以后,張良半夜就去了。一會兒老翁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這樣。”他拿出一本書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有所成,十三年后,你小子會在濟北見到我。”他又說:“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老翁就走了。
天亮后,張良看到老翁給他的那本書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書與一般書籍不一樣,所以經常學習誦讀它,而以后張良再沒見到老翁。十三年后,張良跟隨高帝路過濟北,果然看到谷城山下有塊黃石,便把它取回來,作為珍寶一樣供奉起來。他死后,把黃石和自己葬在一起,后人每逢掃墓、伏日和臘日,也祭祀黃石。
有志者事竟成,《史記》記錄了歷史上第一個名人與黃石的故事,哲理深奧,感人至深,體現了戰國時期尊老敬老的風氣。
老者,壽星也。老者是行萬里路讀破萬卷書的實踐者,是國家和社會的財富;老者是百寶箱、智慧庫,也是一本活字典。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壽星,輩輩享用。
一則寓言,一個名句,一個老故事,一句順口溜,都是華夏五千年文化留下的閃光經典,也是珍貴的中華文化遺產。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