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與中國藝術----洛陽賞石人之我見 圖
時間:2016-01-09 來源:洛陽市賞石協會 作者:牛耀岑 點擊數:石頭在大自然中司空見慣,它生于自然長于自然,它浪跡天涯海角,它四處藏身而又無處不有。奇石之所以從眾多的收藏系列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今收藏界的時尚,是人類回歸自然、熱愛自然的一大追求。奇石藝術是天人合一的發現藝術,天人合一又是自然論和中國藝術精神完美的結合。可以說,中國藝術理論來源于大自然的造化。
《巍巍太行》 國畫石
中國的古代美學包括繪畫、音樂、舞蹈、攝影等眾多理論學派,他們總的藝術理論核心,都歸納到自然論,成為中國的美學特點。西方古典美學把自然看作是藝術對象,“人”才是自然的最高造物主,也是自然宇宙的中心。中國古典美學崇尚自然山川,把自然山川之美看作造化之美,造化之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輕松自然之感,也是我們愛石人的追求。那遼闊曠野,是玩石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只有在那大自然的曠野里,你才能感受到不期而然浸浴著的一種恒久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幸福感,這就像山鳥在藍天中傲飛,像魚兒在大海里暢游。
《祥云如意龍》 荷花石
天人統一思想是人對自然關系的看法,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親和關系。歷史上有不少賞石家視奇石為兒孫,把奇石稱兄弟。這就叫石容人,人入石,人石兩相知。把自身融入了自然,自然感悟了人生。
天人統一觀起源于《周易》古經。
《竹林七賢》 竹葉石
《周易》的易字有兩個含義:其一是變化,其二是容易、無拘無束。觀賞石本身就是自然造物。中國的藝術理論認為自然宇宙變動不拘,自由自在,輕輕松松。這一思想也萌發于《易經》太極圖,以相互依存、相互契合的陰陽黑白兩極,象征流傳不息的晝夜交替和天地不分。宇宙生命沒有明顯的界定,相互依賴、相互依偎、相互依靠、共存共鳴。
《翰墨丹青》 竹葉石
老子莊子美學,進一步把宇宙運動理解為“道”“道充塞,貫穿于宇宙天地之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要求真正的人、真正的藝術家愛好沉思冥想,靜觀宇宙生命,將自己融入大自然的運動,充絕自我,忘懷自我,響應自然,感悟自然,與自然之道息息相通,終于天人合為一體。因此真正的藝術家的心靈率真純潔有如赤子兒童,精神透徹有如明鏡。莊子美學所贊揚的自然風格美,高出鏤金錯采,巧奇天工,而成為中國藝術長期追求的思想境界。
《鴛鴦戲水》 荷花石
美國意象派新詩運動的領袖尤德,稱贊中國的詩“像流水,像巖石,像飄霧”一樣自然。人不能反自然而行,自然比最強的人更強。中國因受儒道思想的影響,建立了萬物一體的共識,因此人們對大自然造化的奇石從好奇到熱愛,從敬畏轉為敬愛、癡迷有情,達到了人和自然共處的和諧。石有道,有韻有神,有靈氣有精神,石無言勝有言,石無聲勝有聲,它無拘無束在大自然中生,在大自然中長,它很美也很丑,它圓潤端莊,純潔漂亮,它秀它透它皺它瘦,它褶它漏,它自然它本分,它有真善美,它包羅萬象,有日月星辰,風光山水,有人物系列,有動物世界,有外文有漢文,有衣食住行萬物具備,既蘊含天文地理,又藏于大千世界。賞石活動使人癡迷讓人陶醉,它能讓你忘我,它能讓你健身,它能讓你求知,它能教你做人。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