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河石《踏雪尋梅》說開 圖
時間:2016-01-09 來源:甘肅省觀賞石協會 作者:陳百庫 點擊數:這方《踏雪尋梅》黃河石,得到它已有二十余載,是讓我感到滿意的第一方藏石。雖然歷經無數次的玩味品讀,但每次都會讓我感到無法忘情。
黃河石《踏雪尋梅》 陳百庫(藏)
與這方黃河石結緣的經過,我曾經真切地作過記述:在一夏天酷熱的正午,心里升騰起一種莫名言狀的沖動,就冒著烈日奔向黃河岸邊,于堆積卵石的采砂場覓石。河邊寂靜,稀有人來。太陽像火一樣烤得我滿頭大汗,開始感到兩眼有些發昏。就在此時,目光觸摸到一塊面盆大小,圓角方形的石頭。洗凈觀之,見其質地細膩、底色爽白,上有鮮明的紅色圖紋,乃成“寒梅雪斗新”之景。畫面中的梅干梳斜競上,粗細不等皆昂首堅挺。在渲淡有致的梅枝梢頭,香紅成片而粲然開放,在白雪掩映下真是神韻十足。再細觀方知更有妙處。梅間地闊處有一人,身披斗篷踏雪而行,身影已漸行漸遠。這定然是位風雅之士,不畏寒雪而探尋賞梅。我捧石手中靜觀許久,不禁慨嘆:“這絕妙的《踏雪尋梅》圖,如此冷寂空曠,這般意味深長。真是身處炎炎烈日下,但覺冰雪爽心梅花香”。
國畫《梅妻鶴子》
尋梅賞梅“固野客之閑情,實文人之深趣”。可當尋賞的人和所處的境不同,尋賞到的梅花就會大異其趣。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林逋,終生不仕不娶,惟喜觀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他喜歡“臨水看幽姿”,那清幽香溢的梅從其心境而出,就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要尋賞到梅的真味,就須去遠山幽水、荒村野地。那園植盆栽的梅,縱然欹曲疏美,個性棱角卻被磨失了,沾染了很多匠氣,缺少了天姿野梅的韻味。蘇東坡一生在宦海中浮沉,被貶謫嶺南時去羅浮山,見那山中野梅雖是少人賞識,卻了無計較地在寂落中默然開放。這冰玉之梅的清韻高格,深深觸動了敏感的詩人,天成般的詩句便從肺腑噴薄而出:“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桂樹,耿耿獨與參橫昏。”這清雅溫婉的詠梅詩宛如一陣風春,也能吹散郁結在品詩人心頭的幽怨。而到那曠遠靜寂處履雪探梅,則更為艱辛和更為特別。踏雪尋梅最能映照高節之士于逆境中守志如玉的情懷。年已四十的孟浩然,因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牢騷,于仕途上再次受挫,便開始隱居賦詩的生活。他經常騎一頭毛驢冒雪尋賞寒梅,曾樂呵呵地對人說:“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當歷盡了雪地跋涉的辛苦,望見一樹寒梅在雪地中傲然兀立,又怎能不讓他感到格外親切和歡欣鼓舞呢!在評述孟浩然的詩歌創作時,有人感慨:“人生的成就誰說就只有官位一途”。
梅花的香清寒妍,具有的高標逸韻,雖叫人歆慕神往。但整日在鋼筋水泥的樓林里求生存,是無從尋賞到遠山野梅和雪地寒梅的。我清楚地記得,自從得到這方《踏雪尋梅》,便開始在黃河中用心覓石了。雖然那時日子過得拮據艱難,卻不再讓我感到過分煩憂,所遭際的種種失意,也能從心頭漸漸淡去。在經歷了更多的風風雨雨后,我慶幸能生活在黃河之濱,盡心盡意地覓藏品賞黃河石。在去年有次品賞這方《踏雪尋梅》,我情不由衷地仿古賦詩:“遙記請來二十載,初識夏午河岸砂。頑卵水洗露真容,酷日汗濕梳亂發。十步急奔白雪玉,九寸滿開紅梅花。高士歲寒尋芳去,癡漢心熱邀朋夸”。此詩雖不工不雅,卻滿含著我的真切之情。這是我覓石黃河二十載,意在憑借對此石的吟詠,追憶那過往的苦樂年華。也想含蓄表達這樣一種感悟:覓藏品讀黃河石正如探尋賞梅,兩者殊途同歸而有著同一境界,都能夠讓人從中找到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支撐。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