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石正步入主題表達時代 組圖
時間:2015-05-03 來源:億年收藏 作者:楊明林 點擊數:觀賞石能迅速成為這些年最熱門的大眾收藏之一,是與觀賞石作為“天然藝術品”的特殊身份分不開的。已故著名美學大家王朝聞曾經提出“奇石有藝術性,奇石不是藝術品”的觀點引發了石界的一場世紀大討論。而后,2005年7月在天津舉辦的首屆華夏雅石藝術論壇(又稱天津寶成石道論壇)上,大多數的理論家,收藏家經過激烈交鋒,最終以“奇石可以成為藝術品”基本達成共識。我國著名的賞石理論家俞瑩先生后來在一篇《試論賞石人的“中國夢”》(見《國土資源報》2013年10月“觀賞石天地”副刊)文章里指出,賞石界面臨最大的文化困境,莫過于賞石文化尚未真正融入主流社會......作為當代賞石人的夢想和愿景,主要就是如何將賞石文化發揚光大,融入到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之中。可見,賞石界對奇石能否成為藝術品抱著一種期盼的心情在憧憬。也許是出于一種邏輯的直覺,也許是人們習慣于對一種美好的事物用藝術品的標準來衡量和評價,也許是愛石人敝帚自珍的心態,堅持“奇石不似藝術品而勝似藝術品”,把觀賞石喻為“天然藝術品”,這幾乎成了時下石界的通用語義并成為愛石人的精神信念。盡管“奇石可以成為藝術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種自信,這種勇氣是我們思考,思辨如何把賞石文化旗幟高舉所必需的底氣。
回顧我們所走過的路,當代的賞石活動從一開始就經歷了我國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商品經濟觀念沖擊著舊的傳統的賞石理念。與千百年來封建文人士大夫秉持的以寄托理想,直抒胸臆,表達感憤之情不同,當代賞石商品化的意味十分濃厚,可以說,當代賞石活動一登場就直面一個賞石經濟的時代,大致有這么幾個特征:
一、一批有經濟頭腦,有藝術眼光,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首先介入奇石市場,把握了奇石資源的“潛力股”和“績優股”,繼而成為賞石經濟時代的主角,其中的一些姣姣者成為各級賞石團體中舉足輕重的骨干,成為賞石企業家。真正文化人收藏的奇石總體檔次遠不如他們,處于配角地位。投資第一、收藏第二,或投資與收藏并重是這個時代玩石人的主要心態和立業規劃。
二、具有奇石資源優勢的地區都竭力把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優勢,使“一方石頭富了一方經濟”。
三、以賞石企業家為主的一批觀賞石先行者激活了奇石市場,促進了奇石價格價值的提升。比如,長江石由于缺乏玉質感,過于質樸,價位一直上不去,近幾年其畫面主題表現力的豐富受到藏家青睞而異軍突起。《寶藏》2013年7期刊載王毅高《長江石進入“重金”時代?》的報道印證了這一點。
四、從1994年10月25日廣西南寧舉辦有省級公證處公證的“首次中國大陸賞石拍賣會”開始,上海,浙江杭州,柳州等地一些高水平高規格的拍賣活動吸引了社會的目光,既激活了市場又提升了人們的鑒賞水平,僅管這還不是主流藝術品市場。
五、石文化產業鏈逐步形成。從策劃,設計,置石置景,空間布局到藝術賞析,展會拍賣越來越成熟、規范。
六、對外交流日趨活躍。石文化交流由原來的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臺灣等擴大到世界范圍,如歐美一些國家,觀賞石國際化的步伐加快。賞石經濟時代的發展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勢頭是良好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觀賞石從形態到理論已被大眾所普遍認可。
中國觀賞石協會壽嘉華會長總結的“六個一”,客觀而生動地對觀賞石事業在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全面、高度的概括,鼓舞著百萬賞石人為我國賞石事業的發展而努力開拓。然而,賞石經濟時代對奇石文化的研究與實踐則淺嘗輒止乃至有些忽略也是客觀存在的。面對社會經濟的變革轉型,如何強化石文化的內生力,以創意驅動轉型,走出單憑資源為發展主動力的格局,使觀賞石事業可持續繁榮下去?站在時代潮頭的人們都在探索著。
2014年6月第十屆深圳文化博覽會吸引了大量傳統的以及極具創新精神的中國文化企業參展,觀賞石是第一次亮相這一盛大的文化展會,目的很清楚,就是擴大影響力。然而,與同臺亮相的其他文化業態相比,觀賞石的展演出乎意料的過于平淡,缺乏引人入勝的的視覺沖擊力和雋永的回味感。在真正的藝術品面前,觀賞石顯得那么謙卑,甚至有點顧影自憐,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遺憾!在遺憾之余,冷靜思考,我們又不得不回到“藝術品之爭”那場討論會。既然奇石“可以”成為藝術品,我們就要在“可以”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抱著“天然藝術品”孤芳自賞,待字深閨!無獨有偶,就在2014年4月27日,由中觀協和臺灣花蓮縣文化局共同主辦的“石間時堅.2014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在臺灣花蓮縣成功舉行。《寶藏》雜志給予這樣的評價:臺灣的石展非常注重選題,強調創新,這屆大展更是煞費思量,從大布局到小意境的構造與拿捏,都如古代陣法一般玄妙,展現了臺灣賞石的特色與擅場。臺灣賞石講究主題,講求布局,“融合、和諧、團結、永恒”是這次展會的主題,通過布局效果,把石頭的意味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體現它的內在思維。這個報道可以讓那些平時不重視主題表達甚而對外埠賞石不屑一顧的“大師們”深刻反思。
當前,經濟發展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正處于一個“新常態”下的發展階段,增速換擋期,轉型陣痛期和改革攻堅期三方面互為影響的壓力,也會影響到奇石市場的發展。觀賞石文化的發展同樣要因應時代潮流而選擇走向。張衛先生是石界知名的標桿性人物,他在玩什么,怎么玩,往往在石界造成蜂鳴效應。八九十年代他玩戈壁,大化是出了名的,《寶藏》雜志曾有專文介紹。殊不知,玩慣了色澤艷麗皮質華貴的大化石的張衛近年來居然突然來個“審美慣性的華麗大轉身”,玩起了長江石。據說,這兩年他出手購買的長江石精品在百萬元以上。他認為,“主題明確的雅石創作與收藏是賞石的最終目的地”。張衛看重的是長江石主題表達的豐富性和鮮明的主題藴意。作為石界標桿性人物的華麗轉身,不能不引起我們對“主題”的關注與思考!觀賞石步入主題表達時代既是觀賞石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與石市經濟形勢不無關系。《寶藏》對2014年上半年的市場調查表明,奇石市場形勢不容樂觀,甚至很嚴峻。這兩年的調整期也使石商們開始冷靜思考:賞石市場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石文化。于是他們也開始經營奇石文化表達,創作想象空間更大的小品組合,對傳統的單品石,則力求在陳列、布景、互動上下功夫,在主題表達上下工夫。由此可見,“主題表達時代”是賞石經濟發展驅動的必然結果。
“奇石是發現的藝術”,這一命題已經被賞石界所普遍接受。賞石藝術從此開始,賞石文化從此萌生。然而,不可否認,奇石作為具有藝術性的收藏品還遠沒有進入藝術品收藏的主流。一片叫好聲只不過在我們圈內吆喝,更多的是靠資源的占有心態和利益驅動來維持市場”繁榮”。我們如果只熱衷“發現”而不注意去使漂亮的石頭通過“人”的創造性思維創作,“表達”為有主題的藝術品,那么,賞石人的“中國夢”恐很難實現。
觀賞石步入主題表達時代,它雖然從賞石經濟母體孕育成長,但,脫胎換骨之后又會反哺賞石經濟,使觀賞石的觀賞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得到極大躍升,觀賞石的社會地位,尤其是一些成為藝術品的將融入主流藝術品市場,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觀賞石主題表達時代最主要的特征是:奇石藝術品化將成為潮流,賞石文化人和賞石企業家攜手密切合作,共同創作觀賞石藝術品,彼此之間唇齒相依,互為左右手,成為觀賞石文化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其次,精品觀賞石的主題表達將會十分突出,所謂精品,主題是第一要素。沒有主題的觀賞石其觀賞價值必定會大打折扣,一句話,主題表達時代將使觀賞石文化市場來個重新洗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著名賞石理論家梁志偉先生指出:“真正的奇石藝術品是那些脫離自然環境,又經過賞石家精心的藝術構思,藝術創造,并被賞石界公認為精品的奇石創意作品。”而隨著鍳評師,價格評估師“雙師”隊伍數量、質量的提高,觀賞石將由個人把玩志趣轉變為有審美標準評判的大眾賞玩意趣。
觀賞石正步入主題表達時代,不管你相信與否,它的確就在我們前面,而你,準備好了嗎?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