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喜錄如數家珍般向筆者介紹起自己的藏石
今年56歲的任喜錄身體瘦削、精神飽滿,在河南省盧氏縣煙草專賣局已工作了整整22個年頭。在單位里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他聞名系統內外,這不僅因為他文章寫得好,常有作品見諸報端,而且因為他癡迷奇石收藏,10年來收藏了近萬方奇石。
任喜錄出生在洛河岸邊,小時候經常在河岸邊的沙石堆里玩耍,與洛河泥沙、鵝卵石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家就安在離洛河不足500米遠的盧氏縣南新村。每天晚飯后,他就到河邊散步。10年前的一天,他在河邊散步時,偶然發現了一塊奇異的石頭。那是一塊光溜溜的鵝卵石,棕黃色的石頭上有一個清晰的印。他仔細端詳,越看越覺得那上面印的是一個“修女”的側影,身著拖地長裙,正步履艱難地在荒漠中行進。看著看著,他突然想起了屈原在《離騷》中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石激起千層浪”,他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塊奇特的石頭,小心翼翼地拂去了石上的沙塵,將這塊寶貝石頭帶回家中。自此,收藏奇石就成了他業余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因賞石論道的需要,任喜錄不止一次地翻閱了《四庫全書》、《資治通鑒》等涉及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的書籍,還訂閱了《中國收藏》、《石道》、《環球賞石》等刊物。10年中,任喜錄在工作之余幾乎跑遍了盧氏縣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離家近一點的地方,他就騎著那輛伴隨了自己多年的舊自行車去;離家遠一點的地方,他就帶著干糧,坐公共汽車或搭便車去,有時甚至一去就是幾天。
石頭搬回家后,要經過一番處理才能成為藝術品。任喜錄說,在將石頭洗刷干凈后,接下來進行的工作就是“讀石”:調動腦中所有的知識“內存”,盡力挖掘石頭的全部“內涵”。為了給收藏的石頭起一個富有詩意或哲理的名字,他有時要思考幾天、幾十天,甚至連晚上做夢都在想。為了保持石頭原貌,真正再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了必要的打磨和上蠟外,他對收藏的石頭從不進行人工雕琢。
為便于收藏和觀賞,任喜錄還請人做了幾個石架,專門把客廳辟出來當做奇石展廳,把這些奇石分門別類地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