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靈璧石研究院院長,中國靈璧石鑒評委員會主任,宿州觀賞石協會創會會長、終身名譽會長,宿州學院特聘教授,安徽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靈璧石理論資深研究專家,中國靈壁石文化資深宣傳和推動者。中華傳世名石“小憩”收藏人。
前幾日,友人與我調侃:”賞石是邊緣科學,跨在自然科學的那只腳最實在,跨在人文領域的這只腳,試探前行!似有泡沫化趨向--出現賞石玄學!象于丹說論語,把簡單的事筆下生花,口中生泡!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
此雖為戲語,然惹我思緒幾多:我們的賞石文化自信,究竟有多少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講要樹立文化自信。那么,以此類推,我們要玩好石頭,心頭一定要充滿自信和底氣,才能登高望遠,走的踏實。
做了些查證,以為底氣有三:
一、賞石文化是中華文脈的重要分支。賞石藝術已由少數文人的清賞吟詠和著書立說,變成了”國家標準”和”非遺項目”。
二、賞石文化已由”獨樂樂”變為”眾樂樂”。從以古代官宦文人為主體而變為當代百萬大眾的集體行動。
三、賞石文化已與古玩書畫并肩邁進當代文化產業圈,實現多元融合。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每年舉辦2000多場奇石文化為主體的博覽會及展銷活動,成為當地經濟文化建設的新亮點,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于觀賞石的古藉記載,當代觀賞石文化學者陳東升先生主編的《中華古代石譜石文石詩大觀》,已記錄古石譜7部,古石文賦684篇,古石詩詞446首。這些詩文作者,不乏帝王官宦,朝野文人,其體例豐富,文采盎然,均在歷史長河中凝文瀚而浩蕩,傳古今而不衰。
盡管如此,我們對賞石文化的自信和底氣是不是真正樹立起來了?我以為有三條衡量標準:一是心里是不是明白憑什么?二是嘴里能不能表達是什么?三是行為上能不能體現為什么?
如果我們真的樹起了自信和底氣,那么我們的氣質風度一定是充實的,陽剛的,穩健的,向上的,包容的。順境時不驕傲自滿,逆境時不消極沉淪,處世時能豁達大度。正如同明代學者洪應明在《菜根譚》錄入的一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