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說“中國民主主義革命” 圖
時間:2021-01-07 來源:寶藏雜志 作者:王 沛 點擊數: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將賞石文化融入書畫文化、置入旅游文化,推進跨界融合和創新發展,是今后我國賞石文化藝術事業及產業加快發展的一條重要蹊徑。
用石頭講述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當代中國賞石人的無尚光榮和自豪。
1
改天換 地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抗擊外國列強侵略,探索救國救民道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觀賞石《公車上書》: 從石中人物發型服飾看,似我國清朝人。 其中右邊的像秀才舉人,左邊的似朝廷重臣。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白銀二億兩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會試的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 一方奇石記載一段歷史,描繪一樁事件,妙哉!
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虎門銷煙”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屈辱史開始。之后,各國列強紛至沓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等接連不斷,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步步加重。
為尋求救國之路,許多仁人志士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如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等,對外強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崩潰。 這里說說“公車上書”。 1894年(光緒二十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 康有為、梁啟超聯合一千三百名在京會試的舉人向光緒帝上書,提出救國圖強對策。 公車上書標志著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這也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觀賞石《中山先生》: 這是一件文字石組合,比單字石要求更高,鋪地顏色、筆畫顏色都要一致,字體及風格都要接近,石種、大小、形狀都要相宜。 此件組合中,中、山二字均為楷書,結體流暢,筆力遒勁,古樸峻拔,穩若磐石,如同孫中山先生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
觀賞石《末代皇帝》: 一方形神兼備的祁連彩玉石。 石之中央為一古代人物,形象清晰完整,從帽冠、臉型、服飾及氣宇看,有點兒像清朝皇帝。 進而細察,其朝冠、朝袍已不那么嚴格,看起來比較隨便,這只有在溥儀身上看到,故名《末代皇帝》。
辛亥革命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宣統三年,即1911年,是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合并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通過了《同盟會宣言》及會章,創辦了同盟會機關報《民報》。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后,湖北軍政府成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清朝發布詔書,溥儀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
喚天醒地
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的早期組織,喚起中國民眾覺醒,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充分準備。
觀賞石《李大釗》: 長江水墨石,國畫人物畫。 頭部位置居石面上部,雖水墨寫意,但五官清晰。 此人身著緇衣,留有胡須,洋溢著一種學者或革命家的風度,有點像五四運動領導人李大釗,就是他用馬克思主義喚醒并指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駐軍、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被“和會”拒絕。消息傳開,北京學生群情激憤,1919年5月4日,北京發生了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商人等各階層參與,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等方式對抗政府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李大釗熱情投入并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他加緊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1920年秋,李大釗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觀賞石《魯迅與許廣平》: 這是一方祁連彩玉,石體厚重飽滿,色彩鮮艷明快,色差對比強烈。 石之畫面左端像魯迅先生的側面像,尤其是他的發型和面部; 右端為一女士,發髻后盤。 二人面面相覷,早年習醫的魯迅已深感中國人的麻木,非在思想深處做手術不可。
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留日期間,他堅定站在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一邊。回國后受錢玄同等人影響,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1918年,他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大膽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禮教。這一時期,他結識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
“五四”運動爆發后,魯迅始終站在運動的最前列,猛烈抨擊封建文化與封建道德。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與宋慶齡、陳賡多有交往。毛澤東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
開天辟地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36年工農紅軍長征結束,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探索“農村包圍城市”中國革命道路,同時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觀賞石《誰主沉浮》: 這是一方九龍璧,石質細膩,色彩明快,構圖奇逸: 毛主席身著褐色風衣,衣角被風向后吹起。 他極目遠眺,前方萬道紅光,一片血腥,猶如中國革命遭受挫折、革命人士遭致殺戮一樣,遂振筆寫下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詩篇。
觀賞石《紅船會議》: 清江國畫石。 湖面碧水蕩漾,紅船緩緩前行。 這不是普通的游船,她承載著歷史的重任,寄托著中國共產黨的希望。 就在中共一大即將結束時,因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會議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920年,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黨問題。當時,上海、北京、武漢、廣州等地均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等13名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有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革命的指導思想,黨以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觀賞石《黨徽黨旗》: 一枚經典的黃河“紅石”,上面是一個比較具象的中共黨徽,錘頭、鐮刀規范清晰; 下面是一面迎風飄揚、動感十足的旗幟。 黨徽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其中錘頭是工人的勞動工具,象征工人階級; 鐮刀是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農民階級。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各地黨組織模仿俄共旗幟的式樣,以鐮刀斧頭作為標識,具體規格式樣不盡相同。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多次強調:“只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秋收起義中毛澤東再次提出黨旗的問題,并讓工農革命軍中的何長工負責設計。同年,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聯席會議明確指出“改用紅旗,以斧、鐮為標志”,基本框定了黨旗的輪廓和構成要素。后來中共中央決定,把黨旗黨徽中的“斧頭”調整為“錘子”圖案。1945年的“七大”會場,六面黨旗鮮艷奪目,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懸掛黨旗。
觀賞石《紅軍戰士》: 人物石更加講究畫面色彩、對比度、人物造型乃至面部表情、神態動作等。 此方觀賞石其畫面為一站立的紅軍戰士,前方是一片皚皚雪山,他神態鎮定,軍帽帽沿、上卷的帽耳帶都清晰可見。 由于連續行軍作戰,身心疲憊的他站著小憩。
1933年10月,國民政府調集近百萬大軍圍剿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并以一半兵力進攻中央蘇區。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的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形勢危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及后方機關八萬余人,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從湘江戰役,到四渡赤水河、強度大渡河,再到爬雪山、過草地,其間激烈戰斗達380余次。1936年10月,紅軍一方面軍與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長征的勝利,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為中國革命由國內戰爭轉向抗日戰爭奠定了基礎,這是黨的北上抗日方針的偉大勝利。
4
補天柱地
從1936年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統治。
觀賞石《抗日野戰火炮》: 長江石畫面石,構圖奇妙,畫面主題是一門重兵器火炮,猶如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大概是專門對付侵略者而得名。 面對日本大舉進攻,中國軍隊開始使用大清克氏山炮、克氏野炮應對,后來裝備了德式重榴彈炮、萊茵重炮,打得鬼子尸橫遍野。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兩個月內日軍占領了中國東三省的主要城市。1937年7月7日,日軍炮擊中國宛平城,“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戰爭開始。
中共中央發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并將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9-12月,林彪指揮的 “平型關大捷”,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都打出了敵后抗日軍民的聲威;在戰略上,也有力配合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等,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觀賞石《延安精神》: 長江石因其復雜的礦物浸染,長期的江水打磨,所顯的色暈和畫面各種各樣。 此石主賞面就像革命圣地延安,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寶塔山下數不清的窯洞和燦若星河的燈光。 那不是燈光,是永遠不滅的民族精神,是抗大精神、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給根據地軍民造成了極大困難。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陜甘寧邊區的大生產運動迅速開展起來。1941年春,八路軍120師359旅在王震的率領下,進駐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廣大官兵用雙手和汗水,硬是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
觀賞石《勝利》: 紋理獨特、色彩綺麗的黃河石。 畫面構圖合理,成像獨特奇妙,沒有雜亂點線干擾,在半山腰的紅巖上,插著一面鮮艷的紅旗,尤其是旗幟占據的空間,除紅色旗面和旗桿外,全部為米黃色,更顯出旗的鮮亮和高揚。 這是一面革命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正式簽署投降書。需要補充的是,日本侵略者實施的731部隊活體細菌實驗、南京大屠殺、慰安婦性奴隸十分殘忍。日軍性奴隸制度是歷史上最骯臟的制度,留下了世界婦女最為悲慘的印記。侵華期間,有40萬婦女淪為日軍的性奴,即所謂的“慰安婦”,其中多一半是中國婦女。
5
翻天覆地
從1949年初“三大戰役”結束,到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過渡時期總路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平障礙。
觀賞石《開國大典》: 這是一方清江國畫石,石中人物氣韻生動,色彩對此鮮明,石膚光滑細膩。 觀其氣宇風范、莊嚴肅穆之狀,像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的場面: 他意氣風發,走到在天安門城樓的麥克風前,宣布激動人心的新中國成立喜訊。
觀賞石《中國》: 文字石“中”字,古峻挺拔,兀然聳立,猶五千年泱泱大國氣象。 單就書法角度看,可謂氣勢恢宏,結體奇崛,筆力遒勁,若義獻神功再現。 文字石“國”字,線條柔中帶剛,疏密有致,對比鮮明,氣韻生動,與“中”字和諧呼應,盡顯中國之美。
“三大戰役”結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及員會五十六人,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0月1日下午,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澤東按動電鈕,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接著舉行盛大閱兵式。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車檢閱受閱部隊。傍晚,長安街華燈齊放,群眾游行開始了。一隊隊游行群眾高舉紅旗和紅燈,縱情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探身欄桿外,不停地向群眾揮手致意,情不自禁地高呼:“人民萬歲!”。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中華民族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國家。1953年,中央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即“一化三改”)。到1956年,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從1950 年冬季開始,一場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新解放區展開。至1952 年底,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和臺灣外,全國3億多農業人口的地區完成了土改,農民分得了土地和生產資料。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徹底、最大規模的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從此被徹底消滅。之后,通過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合作社、高級農業合作社的形式,走向了社會主義道路。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