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和傳承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
時間:2020-11-25 來源:石 界 作者:溫德坤 點擊數:那么,如何學習和傳承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踐行和助推文化賞石呢?
一、文化賞石需要提倡終身學習
賞石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其實質是拿自己的文化底蘊來取悅自己、取悅別人。沒有文化底蘊作支撐的賞石活動是令人尷尬的。所以,我們在賞石過程中,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廣,不但要了解諸多石種和產地,還要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地質地理、哲學美學、文學藝術、詩詞歌賦、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等等。
因為熱愛,所以癡迷;因為癡迷,所以執著。方寸藏宇宙,大氣存法理。自然中見奧妙,無心處有精巧。賞石,我們需要倡導終身學習的態度,不但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要閱石無數,更要名師指路。只有日積月累、博學多才,才能厚積薄發、運用自如。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神秘神奇,包含甚廣:遠古神話傳說、伏羲八卦、五行學說、圖騰崇拜等等,其中對石頭的崇拜,關系到中國古代賞石文化的開啟。從盤古開天到女媧補天、從精衛填海到愚公移山等等,幾乎無一不涉及到賞石文化。應該說,石頭是世界的主宰。石頭代表著天象——呈現出五彩云霞;石頭代表著地支——充實著地脈,石頭代表著歲月——涵養著人和。
三、文化賞石需要營造氛圍
縱觀賞石歷史,從古至今,每個朝代都有幾個典型的代表人物,魏晉時期的陶淵明,漢代的張良,唐代的白居易、杜甫、李德裕、牛僧孺,宋代的宋徽宗、李煜、米芾、蘇東坡,明清時期的曹雪芹、蒲松齡,近代的許問石、沈鈞儒、張大千、魯迅等等。但凡愛石者,他們或怡情以開懷,或參禪以明理,或修身以養性,或托物以言志,給不能言語的石頭,增添了無窮的文化魅力。晉代陶淵明的“醒石”、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李德裕的《題奇石》、宋代米芾的《硯山銘》與畫作《米芾拜石》、蘇東坡的《壺中九華》、陸游的《題昆山石》、元代鄭天佑的《得昆山石》、明代陸君弼的《…錦石見貽》、清代乾隆皇帝的《青蓮朵》、鄭板橋的《石峰》……正是他們的雅好與才華,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傳世詩篇與畫卷,使得賞石文化一脈相承,流傳至今。
石來我未來,石在我不在。石頭上億年,人生難過百。賞石的至高境界,是人石合一、相融相通。愛石之人當以古人為師,貴德尚樸,重現自然趣味與優雅的文人情結,讓生活藝術化,讓藝術生活化。只有文化才是不朽的,只有文化才能夠流傳千古。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我們賞石文化活動的舉辦者及推動者,都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文化賞石為導向,助推賞石文化事業在傳承弘揚中不斷向前發展。
溫德坤,中國觀賞石協會主席團副主席、觀賞石產業研究專委會秘書長、造型石專委會常務副主任,遼寧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大連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大連弘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大連弘道文化會館館主,觀賞石國家一級鑒評師、高級價格評估師,國石網《石界》特約撰稿人、《尚石》雜志特約編委。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