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欒川覓石淘寶游鐵路小鎮賞民俗文化 圖
時間:2020-06-27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美麗中國行網 點擊數:導讀:欒川縣是中國觀賞石協會命名的《中國觀賞石之鄉》,這在洛陽乃至中原都是唯一的。欒川有著龐大的賞石群體,有著成熟的奇石市場,有著豐富的奇石資源,主打石種是河洛玉、黃蠟玉、伊源玉和荷花石,也就是俗稱的“三玉一石”。欒川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是覓石淘寶的不二之地。
6月25日,適逢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重渡溝管轄區的新南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村里歷經數年精心打造的新南水岸鐵路小鎮正式亮相,首屆端午節民俗文化活動也拉開了序幕!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迄今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每到端午節,民間有掛艾草、吃粽子、賽龍舟、系五色繩……等習俗。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古老的民風民俗,新南村主辦了這次民俗文化活動。
不僅有包槲皮粽子、伊河龍舟大賽等傳統的習俗,還有渾水摸魚、文藝演出、旗袍秀等民俗文化活動,開幕式當天,新南村就聚集了近萬人前來助興,有附近村民,還有洛陽鄭州等地休閑度假的游客。
這次活動,節目精彩紛呈。
槲包粽子是當地傳承多年的端午美食。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品嘗到這一當地非遺特產,村民提前好幾天就到山里采來槲葉,洗刷干凈,從頭天上午,村里的女人們就聚集在水岸長廊,包下了數千枚槲包粽子。
賽龍舟是端午節傳統的娛樂項目。新南村以村組為單位在龍舟上展開了較量。大人在河里劃龍舟,孩子們在岸上歡呼雀躍,碧綠的伊河一時熱鬧非凡。
隨著咚咚作響的鑼鼓點,選手們奮力劃動手中的木槳,加油鼓勁的吶喊聲響徹云霄。
戴彩線,是新南村傳承千年的端午習俗。古詩里就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的句子。它象征著吉祥安康。
幾個游客被村民們戴上彩線,一個個興奮的比戴個金手鐲還高興。
對于這場民俗活動,村民們的熱情空前高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為了讓游客吃到地道的農家飯,十幾個做飯的村民,冒著高溫,在火塘邊一呆就是一天,沒一個人叫苦。
包粽子的女人,把從山上采來的槲葉,一片一片的刷,手都磨破了。
蒸饅頭的村民,早上五點就得起來忙活。手工饅頭,不能用發酵粉,用傳統的酵頭發酵。也不能用機器,都是手工揉。一天下來,手腕都累腫了。
村里的王延生,是個退休干部,從退休金里拿出一萬元捐給村里。
村里的王甲有老人,身有殘疾,干不了重活,就包下了村里的衛生。每天從睜開眼就提著笤帚到處打掃。
村里的王紅偉,是做工程的老板,放下在建的工程,回到村里,協助村干部籌備活動。開幕式當天,疏散了二千多輛自駕車,一萬多人,累得嗓子都啞了。
村里的一位老人,七十多了,家里還有個100多歲的母親,跑過來說啥都得捐二百塊錢給村里。
許多村民說,記憶里,村里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比過年還熱鬧。村民們從內心里把這個節日變成了一種情感寄托,一種傳統文化的情結,一種情懷。
從附近村里趕過來的朱師傅,順便帶了些竹編來賣,有筐,有籃。他說,不是為了賺錢,就圖個參與。
從欒川縣城過來的劉先生,參加了渾水摸魚,捉了五條一兩重的小魚,高興的像個孩子。
村里的李長獻師傅說,過去一說高興的事就是唱三天大戲,這次何止是唱三天大戲?連縣長都驚動了。還是得感謝扶貧工作隊,感謝隊長王延輝,給村里帶來了鐵路小鎮的項目。
據悉,26日,不僅延續了頭天的節目,還又增加了摩托車表演、旗袍秀等精彩的節目。
這次民俗文化活動,將延續到27號。
新南村距離著名的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AAAA風景區重渡溝僅有十幾公里,依山傍水,有濃厚的田園風光,有濃郁的傳統民俗文化,鄉風鄉情厚重。
村里青山環繞,綠水潺潺。青如碧的伊河水,悠悠穿村而過,形成一個半月般的弧彎,把村子圍繞起來,即便是盛夏,也清涼如秋。
新南水岸鐵路小鎮是當地政府著力打造的鄉村旅游品牌,小鎮引進了眾多的鐵路元素,老鐵軌、信號燈、綠皮火車,供許多具有鐵路情懷的游人,過來尋覓過去的記憶。
新南水岸是由89家農家客棧構成的特色旅游品牌,依托清澈的伊河,有的雅致,有的質樸,有的以細節見長,有的以別致著稱。從和尚印搬遷過來的20戶貧困戶,如今都在村干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經營起了農家客棧。
賞伊河風情,看田園風光,吃農家土菜,憶鐵路往事,是鐵路小鎮的規劃理念和經營思路。
"端"的本意是"初始",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
新南村鐵路小鎮,有了這個好的開端,相信她一定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