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石——構筑理想的藝術世界 圖
時間:2020-03-31 來源:石 界 作者:雷敬敷 點擊數:
小品石組合在石界已蔚然成風,成為雅石藝術的一大靚點。個中緣由是賞析者在其中可以以單體石為素材,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構筑一個寄托自己思想情感和理想的小品石組合的藝術世界。
于是,在賞石文化的專業期刊、網絡和展會上,林林總總的小品石組合的倩影總是讓人格外注目。廣大石友對小品石組的創作實踐為小品石組合的藝術鑒賞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源頭活水。
本文就小品石組合的藝術鑒賞的三個方面,即關聯度鑒賞、形式美鑒賞、意蘊美鑒賞等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與廣大石友。
一、小品石組合的關聯度鑒賞——三個層次
關聯度是指小品石組合中各單體石之間相互依存的緊密情況,可以區分為高度關聯,中度關聯和低度關聯三個層次。一般來說,關聯度愈高,組合時的難度愈大。
1、高度關聯
高度關聯有兩種情況。一是組合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體石構成為一個統一體,單體石之間成為不可或缺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圖1,徐小明藏(龜)
徐小明的小品石組合“龜”(圖1)由龜身和龜首的兩枚靈璧石組合而成。龜身為褐色環狀同心紋,中心有一較大的圓環,好比龜殼的八卦紋樣;龜首為黑色環狀同心紋,中心為一柳葉狀的黑斑,正似龜之細眼。龜首與龜身紋相同、色相異,組成一個完整的龜之形態,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同樣的理由,類似的鍋與蓋、杵與臼、桃瓣與桃核等以及一石斷裂后又經風化,而后巧合的“對石”都屬于這種情況。
圖2,薛天云藏(七彩人生)
二是組合石單體之間互為緊密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或是形、質、色、紋上的極其相似或是巧妙互補。如薛天云的小品石組合“七彩人生”(圖2),兩枚彩靈璧,體量大小各異,但形態對比卻顯得十分均衡,尤其是那頂端的黑色之下,二石均由褐、黃、肉紅、褐、棕漸次暈染變幻,如出一人之手。此種奇巧,只能感嘆天公誠有意,妙手偶得之了。正是這種形質色紋上的極其相似或巧妙互補使其在組合中“一個也不能少”,少了一個便會令組合石大為減色。
2. 中度關聯
中度關系組合的單體石之間也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不像高度關聯那樣一個也不能少的緊密,例如一些常見的鳥和鳥巢,醉者與酒壇,學生與師長以及一些一般的文字石組合等。組合中的單體石之間可以置換而不會對整個組合的主題產生太大的影響。
由于中度關聯不是高度關聯那樣的“絕配”,為小品石組合的再組合和再創造,提供了可能,也為小品石組合變換之中的行為藝術之美開拓了新的創作空間。所以,中度關聯也有中度關聯的優勢。
3. 低度關聯
低度關聯的特點是單體石之間并無一一對應的關系,每一個單體都可以置換而不會影響組合的整體形象。
圖3,李明藏(宜蘭鐵釘石組合)
低關聯度的組合常常是同一石種的幾架組合,李明的臺灣宜蘭鐵釘石組合(圖3)將十五枚鐵釘石置于幾架上,寓統一于變化,融個性于諧和。雖然關聯度不高,但也能表現出單體石不具有一種的整體的和諧之美。
關聯度其實表明了小品石組合的“奇”和“難”的程度,如果單體石本身就奇,而在組合中又能無獨有偶的奇,或者天緣巧合成一體的奇,這種由驚奇所帶來的美感便是關聯度的藝術鑒賞。
在關聯度中度或低度的情況下,創作者依然可以通過置陳布勢的形式美來獲得可人的組合藝術效果,依然可以有所作為。
二、小品石組合的形式美鑒賞——三個方面
小品石組合的形式美鑒賞有三個方面,一是布局的變化與置勢,二是單體石之間形、質、色、紋的對比與統一,三是幾座與配件及陳設環境的配合與協調。這是統一與變化相結合的形式美原則在小品石組合藝術中的具體應用。
1、布局的變化與置勢
變化與置勢是布局的兩個側面,布局既要使組合中的單體石在空間位置上有變化,不呆板,又要在單體石之間形成一種連貫的氣勢。
圖4,平青藏九龍壁組合(了塵)
平青的九龍壁組合“了塵”(圖4)中,三枚九龍壁的人物造型石,一站、一坐、一臥。在布局的變化方面,三枚單體石不論在平面位置的前后左右上,還是在立面位置的高低錯落上,都極盡變化,三石正好構成了一個平面的和一個立面的不等邊三角形。
在布局的置勢方面,該組合立者居高、居中,其下俯的身姿正好呼應著位于其下方的坐者與臥者。從人物細節看,坐者望著臥者,臥者卻望著立者。于是,一條由立到坐、由坐到臥、由臥到立的氣勢線一以貫通,令整個組合因而生動起來,鮮活起來。
布局就是中國畫鑒賞時常說的經營位置,也就是布陳與置勢。布陳也就是布局,對于小品組合而言,要有前后左右,高低錯落的變化,無呆滯木納的整齊劃一;置勢就是單體石之間要有主次分明、呼應唱合而又渾然一體的默契。
2. 形質色紋的對比與統一
張軍的邕江石.大化石小品組合“演繹宋瓷”(圖5)中,邕江石圓形的罐和蓋與大化石長方形的瓷體殘塊在形體上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而并不給人以突兀的感受,反而覺得相融相濟的諧然一氣。為什么呢?是由于單體石之間色彩和質感的趨同性;
圖5,張軍藏(演繹宋瓷)
瓷塊在青釉之上有橙紅,瓷罐在橙紅之上有青釉,二者如出一轍,至于罐蓋的暗褐紅與橙紅本為同類色。單體石之間色彩的相融與滑潤光潔石膚質感的相濟使該組合在石形對比之中又顯色與質統一。
圖9的小品石組合“重逢”,則是單體石之間色彩的對比變化而形與質統一的例子。
形質色紋的對比與統一,對于小品組合的創作而言是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的安排;對小品組合的鑒賞而言,是對組合形質色紋的形式美構成的判別時既要認同其中的對比成份也要認同其中的統一成份,然后對其對比與統一的協調程如何度加以判斷。
3. 幾座與配件及陳設環境的配合與協調
黃澤敏的九龍江蠟石組合“開花結果”(圖6),由一花一果兩枚九龍江蠟石組合而成。花朵嬌艷,嫩黃色半透明的花瓣包裹紅色的花蕊。果實飽滿,萼片之中粒粒種子顯現。花與果雖然配合默契,但若將二者分別配座則顯得隔了一層,創作者巧妙地用葉片型的木雕座將花果連為一體,又在其間置一幼蕾的配件,進一步表達了由蕾到花,由花到果的生命遞序演變的過程。暗紅色的座與蕾襯托得黃色的花與果生機勃勃。
圖6,黃澤敏藏(開花結果)
在陳設環境上,木雕座置于灰色平臺之上,背景為草書紋飾的灰色漸變圖案,令花、果更為明亮,蕾、葉更為醒目。
以上組合是配座、配件與陳設環境處理得當的實例。配座與配件起到了甘當配角、烘托主題、深化意境的作用,作為配角的配角的背景圖案默然承當著為主角、配角作嫁衣的本份。
主角的小品石,配角的座與配件和陳設環境的層次區分,實質上是整個小品石組合藝術中主輔關系協調配合的具體化——既要主輔有別,又要配合一體。
作為配角的臺座、陳設背景等,也并不是完全的被動,也可以在可能的范圍內盡情發揮得淋漓盡致。如圖4“了然”小品組合的方座,其高低的變化在拉大了三枚人型石的高差,除了增大賞析時觀照人型石的力度,烘托主題之外,臺座本身的階梯式的節奏性變化,讓這布局的旋律之中憑添了一種重奏的音韻之美。
三、小品石組合的意蘊美鑒賞——三種感悟
小品石組合的創作立意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審石度勢在前,立意在后,二是立意在前,審石度勢在后,三是二者互動。但不論是那種情況,一旦小品石組合的創作完成,其表現的有意味的形式中,必然寄托著創作者因人石相融而進入到意境階段時的意韻之美的感受。
不過,小品石組合的創作者通過組合的形式所要表達的意味,也就是意韻,與對小品石組合的賞析者的感受并不是一回事,就像說話的人的意思不一定就是聽話的人感受一樣。
因此,對小品石組合的意蘊美的鑒賞對于賞析者來說,要看創作者的命題的啟示和形式美表現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這里,我們從以景抒情,導入意境,再創審美的三種感悟的實例來加以分析。
1、以景抒情的程度
景情交融是進入意境的初始狀態,《寶藏》2011.6.P68 “秋的氣息”(圖7)由圖紋類的國畫石與竹葉石各一組合而成。二石都以棕色為背景主色調,國畫石棕色較淺,似為秋日;竹葉石棕色較深,似為秋夜。秋日朗朗,墨綠色的蕨類枝葉分明,襯托出遠樹婆娑,棕黃一片。秋夜已深,朦朧月光下枯黃的纖纖秋草在微風中搖曳。二石配合默契,演繹著秋的景致,而創作者“秋的氣息”的命題,引導賞析者由秋日朗朗,秋草纖纖的所見進而到所嗅,甚而所觸的對秋的心靈感受,此時,情與景已交融在一起了。
圖7,陳志偉、張燿偉藏(秋的氣息)
由此看來,賞析者對意蘊美的感受程度既與創作者組合立意的形式美表現有關,也與組合命題的啟發誘導有關。因此,一個好的小品石組合如果沒有一個恰當的命題來彰顯,來啟發,那真是百里之行半九十的遺憾。
2、導入意境的程度
意蘊是對意境的表達,而意境是有層次的。前面談到情景交融是進入意境的初始狀態,意境的高級狀態是由 情與景的交融進入到人石兩忘,再由人石兩忘進入到理性沉思,也就是賞石悟道的“道”的境界。
圖8,武林虎藏(和諧)
武林虎的瑪瑙石組合“和諧”(圖8)由一大一小的兩枚鳥型瑪瑙石組合在一古樁形態的座上。兩石通體雪白,晶瑩雅致,外型又都酷似鸚鵡,能夠配對,天緣巧合。創作者的葫蘆樣的線型結構的配件象征鳥籠,以鳥籠的底為臺座,喻二鳥生存在同一空間之內。
創作者將組合命題為“和諧”。從關聯度的角度看,二石高度關系,妙手偶得若天公刻意所為是謂“和諧”。從形式美的角度看,二石形質色對比均衡;紫檀色的籠、臺、座突顯出瑪瑙半透明的白,配合協調,亦可謂“和諧”。再從二鳥同居一籠而心安理得,也是和諧使然。
但作者另有深意,那便是以此由鳥及人,由人及天地所引申的理性沉思:人類社會和諧的愿景與對宇宙和諧的認識,于是導入了意境的高級階段——對“道”的理解。
圖2的“七彩人生”,由石色的多彩變幻喻人生的曲折坎坷但又豐富多彩;圖6的“開花結果”由花與果的組合喻宇宙間事物普遍聯系中的因果關系,都有賞石悟道的“道”的意義。
如何以小見大,以石喻義,以實就虛,讓思想如天馬行空,上及于天,下際于地,暢游于宇宙無限,這就是在小品石組合賞析中導入意境的無為而無不為!
3、賞析者審美再創作可能的程度
凡藝術賞析,賞析者都有可能對藝術作品進行再創作,這個再創作主要是指精神意識方面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藝術品的作者與賞析者在生活經歷、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不盡相同;再者,對同一藝術表現形式可以有不同理解。例如一枚圖紋石上有一排迎風搖曳的竹林,這是對竹子見多識廣的南方人的認識;中原水鄉的北方人沒有見過竹子的,說這是蘆葦;至于西北漠地的人呢,就有可能說成沙生的是芨芨草了。
賞析者對于小品石組合的藝術再創造會提高賞析者對小品組合賞析的熱情與趣味,但我們并不希望出現上例所說的那種認知上的不同所產生的分歧,而是希望在聯想,想象的意境層次上能給賞析者有更多的空間。
圖9,再軍藏(重逢)
張軍的邕江石小品組合“重逢”,(圖9)兩枚幾乎大小相同的扁球體穿孔石球,從側面看極似果臍朝上的兩枚蘋果。色彩上一橙紅靚麗,一綠褐青澀,似如同一棵樹上所結的果實。
創作命題為“重逢”,既是這同根而生兩果的天緣絕配的感嘆,更是寄托著人生際遇中對重逢的渴望。不同的賞析者都會有自己的期許:同胞的兄弟姐妹,出生入死的戰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總之為賞析者的審美創造提供了不盡的想象的空間。
為引導賞析者的再創作,對小品石的組合可以采取幾個命題同時出現的形式,例如“求索.關愛”,“母愛.天乳”等等,極端的情況便是“無題”了。無題并不是創作者立意無題,而是留待賞析者命題罷了。
小品石組合的藝術鑒賞從關聯度表達的“奇”與“難”的程度到形式美變化與統一的種種表現,再由形式到內容的意蘊之美的剖析,提出了對小品組合鑒賞的三個方面,如果將這三個方面再進一步指標化和量化,那么就有可能不僅對于小品組合的鑒賞,而且對于小品組合的鑒評有所啟迪。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