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肉形石的審美與文化思考 組圖
時間:2020-03-16 來源:華夏奇石網 作者:史偉民 點擊數:當我們得到一方好肉形石的時候,怎樣鑒賞并使其從“丑小鴨”變為“白天鵝”。是我們每個玩石人重要課題,也是每個賞石者利用審美創造、情感激發,把“丑陋”的石頭變為自己思想和情感表達的一個必要過程。
魯山肉形石品韻超卓,紋路清晰、形象逼真,并有皇家收藏肉形石的文化歷史,可見肉形石的珍貴,其收藏價值與日俱增。因此,我們必須對魯山肉形石自然藝術與人文藝術相結合給予全面認真的思考,探討肉形石在題名、配座、配飾等方面予以重視,賦予文化內涵。
一、肉形石的題名
在諸多奇石中,肉形石的欣賞方法和命題與眾不同,它多與飲食文化聯系密切。中國的餐飲文化在世界上是一張名片,其意境深遠、內涵豐富。對肉形石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模仿性。首先根據解剖學原理,對真肉分解后的名稱予以了解,以在配座、取名、裝點時知曉各部位概念。
(1)腰窩為五花肉和板油;(2)腰椎旁的為里脊肉;(3)豬前腿以上靠近背部的為胛心肉或肩胛骨;(4)介于蹄膀與豬腳之間為豬腿;(5)腱子肉是在豬前小腿去骨后的肉;(6)肋排為前部整排的平行肋骨;(7)小排骨連著白色軟骨旁的肉;(8)腿庫是整只豬腳中肉最多的地方。
其次,肉石的取名要結合真肉生、熟的區別,以肉類菜譜為范。象熟肉的肉形石多與香、甜、辛、辣相聯系,取些高貴、吉祥、一類的名字,如:冰清透骨、孤根立雪、桃源仙骨、五花盛開、豆品捧五花、宮保肉丁、香燒肉排、客家喜肉、東坡喜肉等;生肉要多觀察它的形態、大小、長短而取名,如:帶骨肉石可題,玉柱托五花、玉縷神骨、仙骨寒香等;方塊肉可題:轉圓從方、方方正正等;圓形的可取:祥云團巒、吉祥圓滿等,也可以結合石形,經藝術加工,直呼其形等。總之,命題要堅持“切實、典雅、概要、時尚”的原則,要切合石之特點,扼石之亮點。如果題名不當,其它配座、擺設、組合等前功盡棄。
就我市前不久組織的首屆肉形石鑒評活動來說,十六方特級品,其中有四方題名為“魯山肉石”,個別更省事,只標個“肉石”,我認為是在說廢話,不寫這幾個字,大家也知道是魯山肉石!石頭再好沒有題名,就是缺少文化內涵。還有幾方石頭,“衣不合體”、文不搭意,胡編亂造。反映出一部分人只玩石頭,不注重學習,缺乏文化底蘊。
當然,也有幾方比較完美的石頭,命題有文化味,如;“天廚”、“天賜玉肘”、“蜜潤金珠”、“珠峰春韻”等;石頭好,命題也好,錦上添花,品位提升,是名符其實的特級品。所以,我期待廣大的肉石玩家要多學習、多觀察、勤思考。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肉菜的搭配特點和配置的巧妙運用。留意一些菜譜,多與餐飲界師傅交流學習,總之,奇石題名須有“真功夫”,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想題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很困難的。
二、肉形石的配座
配座是在賞析者認可的觀賞面和觀賞角度確定下來后,如何通過配座提升觀賞石的審美蘊意。還以我市首屆肉形石鑒評會為例,參評的三百多方石頭,放在展臺,白刷刷一片,都是放在白瓷盤里。石頭千變萬化,而“鞍子”卻非常單一。配座如人穿衣戴帽一樣,有高低之分,胖瘦之別,要合體量身,恰如其分,才能顯出人的風采和精神面貌。石頭也是如此,也要“好馬配好鞍”。當然,有人會說肉石只能配盤子,那么配盤子也是有講究的,什么樣的肉,配什么樣的盤子。
這與美學基礎分不開,肉形石又分生肉、熟肉,石形千變萬化。對于生肉石,一般采用盤子取座法,但也有許多石友采用肉架式、車拉式、頂禮式、手提式等取座方式,效果極佳。如魯山一石友將制作的賣肉架子懸上一塊臂尖和一小塊五花禮肉石,活靈活現,具有生活氣息;對于熟肉形石,除了人們常用的盤子外,也可參照廚師們“蒸、煎、燒”等使用工具,用蒸籠、烤鍋以及古人祭祀的“鼎”做為底座,繞有新意。另外,一些肉形石出現象形的,可按奇石的一般規律量體配座、配飾。
三、肉形石的配飾
據《色彩對我們的食欲影響有多大》的文章介紹。人們吃飯、飲水、飲酒的味道分析,首先一定是眼睛,而不是嘴巴、舌頭,都是視覺先入為主支配大腦做出反應,再通過鼻子和舌頭再分辨它的甜、香。牛頓大學心理專家做一個實驗,把白葡萄酒染色成紅葡萄酒,讓品酒專家辨別,由于視覺的第一參予,造成專家的誤判,品不出它的產地和品質。同理,把果蔬、糧食染成別的顏色,吃后會產生反胃、嘔吐感,這都是視覺先入為主的結果。文中還指出人們對部分色彩反應敏感程度也不同,常對紅色、黃色等暖色調反應敏感,對黑色、紫色等冷色調反應較冷淡。
因此,視覺效應至關重要,對肉形石的配飾應有視覺效果可以借鑒。少用冷色調,多用暖色色彩,以抓人“眼球”。以肉食烹飪過程為例:有炒、煎、炸、蒸、鹵、燒、涼拌等操作手段,按日常生活經驗,生的多以調料、蔬菜配飾為佳。如:花椒、八角、蔥、姜、祘和案板、刀具等搭配;熟食最好配刀、叉、碗、筷、花朵為好,有的配上饅頭、大米等主食為主。希望石友們在賞石活動中,注意研究座與石頭怎樣搭配,石頭與色彩的關系怎樣運用等,需要我們石友多與廚師、蛋糕師、美術師交朋友,從中尋覓石與座的搭配技巧,整體配飾的學問,使自己的寶貝,合體入神,增加品位,提升文化內涵。
魯山肉形石,質堅、形多、色艷、韻味十足,收藏者廣泛,資源儲藏量大,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如何利用,怎樣推廣這一瑰寶,是擺在我們奇石愛好者面前的新課題,有了高質量的石頭但沒有文化的提升和運作,這些寶貝就沒有任何升值的空間和地位。
石頭再好沒有文化包裝,就如同只有好的計算機而沒有操作系統和軟件一樣,難有“用武”之地。因此我們在學習、借鑒外地肉石文化經驗的基礎上,苦練內功,擴大外延,開拓思路、加強理論研究、齊心協力為我們魯山肉石文化作出貢獻。相信,魯山肉形石的優秀品質和與日俱增的價值必將成為中華名石,與大清王朝康熙皇帝賞玩的“東坡肉”石結伴同行。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