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中審美期待的獨特魅力(中)
時間:2020-03-03 來源:中華奇石雜志 作者:雷敬敷 點擊數:
審美期待是賞石活動得以進行的原動力,它存在于賞石活動進行之前并貫穿于整個賞石活動之中。因而有必要對其在審美中的普遍性和在賞石活動中的特殊性及其應用等方面加以研討。
二、賞石中的審美期待
(三)賞石中的審美創造期待
賞石中的審美創造是觀賞者在觀賞石自然美的激發下,撥動著情感的心弦,不由得要以命題、賦文、配座、組合、陳設等藝術形式,將觀賞石寄寓為自己思想與情感的化身。將自在的石頭轉化成了為人的天成的自然美與人為的藝術美融為一體的賞石藝術品。在這個過程中,充盈著實現自己審美理想的期待。
關于觀賞石的命題,民國時期雨花石大家張輪遠提出了命名要“切實、典雅、概要”的三原則,特別強調要切合石之特點,“即此名非此石不足以當之,此石非此名不足以彰之。扼石之優點,不能移易。”我們之所以稱“命題”而不稱“命名”,是因為此命題不僅是命名,還是賦文、配座、組合、陳設等的主題之所在。
筆者曾在長江邊偶得一石,為少女形象,大眼凝視,若有所思,極富神韻(圖4)。曾命題為“待嫁”、“閨中”、“春思”等,終不如意。幾年后,筆者妻子在陪同一女石友看石時靈感突現,“思念的味道”的命題在多年的期待中,竟然脫口而出。這“思念的味道”也正是對此石命題的多年思念之所得啊。
圖4:【思念的味道】 肖名芄藏
石友間在討論對觀賞石的命題時,期待之情,默契之悅每每交融一氣。石友周峰有一長江畫面石,山影層疊,云霧茫茫,命題為“金頂古剎”(圖5),覺得不甚如意,特征求筆者意見,于是有了以下微信對話:
筆者:此石的最大特點在其畫面上有多處光斑,給人以下雨時隔窗遙望山景的感覺,那山并無峨眉金頂的特征,可泛指為“南山”,于是命題可改為“雨窗望南山”。
周峰:雷老師,非常好!若為“窗雨南山”呢?
筆者:更簡潔,贊!
圖5:【窗雨南山】 周峰藏
配座的基本作用在于將賞析者認可的觀賞面和觀賞角度確定下來,而更高的目標在于通過配座還能提升觀賞石的審美意蘊。廣東佛山觀賞石協會副會長陳志強在市場撿漏幸獲一瑪瑙花的小型觀音座像,十年來配了不少座,都未達到心目中觀音“慈航普渡”的理想氛圍。苦苦思索之中,猛然醒悟,這觀音坐像應在蓮枝托舉的半空云霧之中方有其“普渡”的之意蘊呀。于是改用銅絲鎏金的方式讓從工匠者按自己的設計圖制作了一別開生面的配座(圖6),甫一亮相,便受到石友的好評如潮,十年的期待終獲理想的回報,其愉悅之情,難以盡訴。
圖6:【慈航普度】 陳志強藏
(四)賞石中社會交往的期待
審美本身是個人當下的感受,卻預設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前提。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康德有句名言:“一個宣稱某一事物為美的判斷,本質地包含著這種普遍性要求。”就是說當我認為某事物為美的時候,已經預設了人人都認為是美的前提。那么,這個前提能否起立呢?康德認為人性中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通感”,因而個人的審美感受獲得社會認同是可能的。
我國傳統賞石文化中,士大夫中十分盛行以石交友,筆者在《中國古典賞石的審美理念》一文中說“古典賞石以士大夫為主體,不僅在賞石中神游其間,‘莞爾不言’的‘玄覺自得’,他們還要以石會友,以石同樂。其中賦文以美,題詠唱和是最大特色。”
這種社會交往,還產生了名人效應。宋代的好石者,尤以其藏石能為賞石大家蘇東坡欣賞而為榮。在宋杜綰的《云林石譜》的江州石中記有“大為東坡稱贊”,黃州石中記有“傾因東坡先生……作怪石供,以遺佛印,后遂為士大夫所采玩”,南劍石中記有“東坡所云:‘鳳咮研’是也”,在登州石中記有“熙寧間,士大夫就諸島上取石十二枚……被蘇東坡稱賞”等。
在清代高兆的《觀石錄》中,更是記述了當時壽山石產地眾人齊聚,談石論石的熱烈情象:“于是名流學士,懷瑾握瑜,窮日達旦,講論辨識,錦囊玉案,橫陳齋館,按文采則增榮,共欣賞則無倦”。
在當今信息時代,石友間的社會交往已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互聯網+的自組織作用下,各種微信群、公眾號成為了賞石藝術新的交流平臺,而傳統紙質媒體也向網上拓展,形成了網上網下相結合,實景與虛擬共發展的局面。
由此,不論是網上信息交流的快速、便捷還是網下實物展示的現場、可觸,還是紙媒傳播的存續、傳承,都引發更多的審美期待。
三、賞石中的審美期待在實踐中的應用
審美期待作為賞石活動的原動力和第一推手,在賞石實踐中的自覺應用,是很有意義的。以下就審美期待在賞石中的審美欣賞、審美鑒評、銷售中的作用分述之。
(一)審美期待在賞石欣賞中的應用
在賞石欣賞中,欣賞者充滿著期待的心情,若藏石者巧妙地加以利用,會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從而增賞石欣賞的魅力和趣味。
宋米芾可以說是深諳其味的高手。明林有麟《素園石譜》上載,米芾守漣水時沈緬于賞石而不問政事,楊杰作為察使前去規勸,米芾向楊杰依次出示了三枚奇石,一個比一個奇巧更勝,對楊杰說“如此石,安得不愛!”,楊杰被米芾的審美期待效用弄得神魂顛倒,忽然說“非獨公愛,我亦愛也!”從米芾手中奪過最好的第三枚奇石,匆匆登車而去。
無獨有偶的是,筆者曾在內蒙參觀一蒙古族石友的藏石。她的戈壁石都藏在一個長條形的躺柜里,當她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著的報紙,展露出布滿金黃色沙漠漆的大約20公分的戈壁瑪瑙時,筆者驚訝差點叫出聲來。她卻不動聲色地拿出第二個,打開;拿出第三個,打開......一個比一個精美。這時她才淡淡地說:“這是我早年收集的,現在沒有了!”把審美欣賞推到了唯我獨有的至高境界。
如果說米芾是采取美石遞進的暗示,終于讓處于審美期待巔峰的楊杰按耐不住的話,明孫國敉的《靈巖圖說》中所描寫的六合縣令米萬鐘則不愧為米家之后,采取的卻是出奇制勝的方法:將那種不須浸入水中就光彩耀目的雨花石極品。“或從衣袖中時出尤物,一博奇賞”,讓觀者驚詫不已。
在審美欣賞中制造或設置懸念,是發揮審美期待效應的可行方法。在場館展示賞石藝術品時,不宜大門洞開,一覽無余,而宜采取人為分隔的單向行進模式。在序幕、鋪陳的暗示或提示中,高潮迭起,最后以尾聲,回顧而結束,讓觀者行進中不斷充滿期待,結束時還回味流連,意猶未盡。
在場館展示時的各種主題展,季節展,都涵有審美期待的作用。著名賞石家于瑞軍的《中華第一肉石館》在宣傳報道“中華第一肉石”上做足了功課,有機會親眼一睹芳容成了人們普遍的審美期待,中外賓客慕名前往觀賞者眾。《中華第一肉石館》因而成為了張家口市的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牌(圖7)。
圖7:【東坡肘子】 于瑞軍藏
(未完待續……)
TAG 標簽:
最新評論:
- 全部評論(0)